是夜,沉沉更鼓声声催,乾宁宫中宫灯犹明,皇上独坐御案前,反复翻检请战奏疏。日前,孛里玉律递交韩窈答大齐皇帝书,韩窈措辞严厉,寸步不让,雄霸一方,睥睨天下,视中原国主如无物的盛气令萧鉴忍无可忍。更可恼的是,国书附文,欲聘萧湘公主为王妃,两国和亲,永世不犯。 他立刻召见田邈义、楚王、丞相、国师四位朝廷股肱大臣,共商大计。 田元帅明确表态,不取鹿云,只能自取其辱!丞相刘恍劝皇上暂息雷霆之怒,凡事须权衡利弊,综观全局,再作定夺。楚王爷正琢磨着劝皇上弃和从战之策,今会其怒,实乃天赐良机。于是,他和国师一唱一和力主北伐,降伏韩窈,扬大齐国威于漠北。田元帅满腹疑问,这两个人朝秦暮楚事出何因。 群臣散去,皇上独留下国师。因国师追查紫霄观行刺案,尚存许多疑点,而且与林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皇上听了个大概,就此作罢不予追究。国师不再争执,叹道:"万岁爱才惜才,一片苦心,贫道明白。"皇上颇有几分感激。他越发倚重这不仅深谙天机神道,而且也最明了他肺腑衷肠的高人异士。 二人在来佛阁外小庭园信步。举目望那夕阳垂地,西风残照,一片衰飒之境。情与景会,皇上叹道:"朕纵有万丈雄心,怎奈利剑不在手猛士无影踪,何以伸大志于天下!"国师笑而不语。西风渐紧,几片焦黄的残叶在碎石甬道上倏地滚过。皇上轻捋短须,道:"孛里玉律有什么动静?"国师奉旨监察孛里玉律行踪,他在驿馆安插了耳目,他回禀道:"孛里玉律结交三教九流,可没一日闲过。""他跟林烈可有来往?"皇上迫不及待的追问一句。国师微拧双眉,道:"他多次前往宁远府投谒被拒之门外,后来林夫人仙逝,他亲往吊唁。林将军是否与之来往,贫道无凭无据不敢妄加猜测。而孛里玉律企图策反林将军则毋庸置疑!" 皇上面含愠色,道:"这只老狐狸,妄想一箭双雕!"国师进言道:"万岁,韩窈吞并四海,一统天下之霸气咄咄逼人。皖北十五州,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议和反而成就了他鲸吞蚕食入主中原的狼子野心。"皇上紧锁眉头,道:"摈弃议和,惟有速战,拿下鹿云黑河一线,固守边塞保境安民。待富国强兵之日,方可铲平韩窈塞外势力。" 国师道:"欲求速战,林烈将军取鹿云收清河拔平城破济州横扫黑河之战略,可速战速决,安定边塞,万岁何不启用林将军。" 皇上捻须轻哼一声。国师明白皇上当他言不由衷,便从容笑道:"镇不住塞北,便国无宁日。为今之计,只有放胆一搏。林将军与塞北素有国仇家恨,岂肯轻易倒戈。当然,林将军的疑点尚存,我们不得不防。贫道以为派一机警干练之士为监军随行,一旦有变,可便宜行事。" 这主意与皇上不谋而合,而谁人堪当重任,却是棘手的问题。国师作沉思状,半晌方道:"此人须善于观言察色谨小慎微果敢明断,且熟知林将军脾性。还须不偏不倚为人中正不徇私情不枉国法。太子党人不宜,亲王幕僚不妥。"皇上笑道:"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国师铺垫到此该是瓜熟蒂落了,他颇为自信的说:"有一人英雄虎胆精明干练,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且与林啸宇将军惺惺相惜彼此熟知。足以担此重任。"皇上疑惑,此必太子党人,国师今日言谈令人费解。国师郑重地说:"此人乃步兵校尉张兴达。" 皇上拍拍脑门,道:"楚王府的新郡马。楚王多次提及,此人不同凡响。然猝然事发,他降得住林烈吗?" 国师不能正面回答,便给皇上说了一段故事。 宁嘉末季,朝纲废弛,天下动乱。张兴达刚接替老丈人洪汉昌镇守山塘关,便遭楚王强攻,苦守了三个月,保住了城池,却被权臣挤兑出去,无处容身,便投靠一位结义兄弟项继昭。项继昭乃山塘关右翼陈家坪的守将,正因未婚妻另字黄品文而羞愤交加怨天尤人心生不臣之意。张兴达见机游说他弃暗投明。于是他们向楚王投诚,协助楚王一举拿下山塘关。楚王率领八万精锐围攻山塘关,三个月不下,而今张金雄倒戈,不费吹灰之力攻破重镇,他大喜过望,十分赏识张金雄,许诺择日登坛拜将委以要职。 不料就在庆功宴上,项继昭发现了配在楚王腰间的正是自己的祖传宝剑——青鸾剑,他父母在赴任途中遭人暗杀,凶手至今不明,这剑也遗失了。他乘敬酒之机借剑一观连称至宝,楚王得意忘形,道出实情,果然楚王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项继昭怀愤不发,伺机报仇。但他的异常瞒不过张金雄,张金雄佯不知情,静观其变。 乘楚王出猎之机,项继昭行刺。然而他的毒镖在距心口一寸处,被一枚玉器打飞。项继昭催马直取楚王,战马却一声长嘶,跌翻在地。楚王亲兵一拥而上把翻落马下的项继昭烂剁如泥。楚王拾起那枚玉鲤鱼,却找不到救命恩人。 张金雄潜伏暗处,就下楚王,却害了项继昭性命,他不便当即邀功请赏,带着项继昭的弟弟项继扬出逃,浪迹半载,投了田元帅。只等时机成熟,再投靠楚王,合对两枚玉鲤鱼,禀明真相。 皇上点头,他决计任命张金雄监军。 国师乘机进言,拿下鹿云,调度田元帅人马劳师远征,乃兵家大忌。不如出动冀州人马增援,杀韩窈一个措手不及。皇上明白这是楚王的如意算盘,他但道有理,未置可否。 第二日早朝,皇上以林贤、羽琪须留守京师为由,改派张金雄协助林烈兴兵收复鹿云。 太子党人似炸开了锅,林贤率先据理力争,宋东执立马声援,何再峰、陈文忠、戚长鸣等太子党人全不服气,还指斥张金雄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有奶便是娘,骂个狗血淋头。亲王党却作壁上观,他们始终以为张金雄攀高枝登龙门小人得志,巴不得他有朝一日登高跌重,以泄僭越之恨。田元帅起初不动声色,后来见闹的不像样了,才出面劝止,并恭请皇上圣裁。 皇上面对群情义愤,他要考验林烈,于是把难题抛给他。林烈从容出列,坦然奏道:"万岁用人,唯才是举,故满朝文武人尽其才。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张将军非完人,然其于行伍之间常常出奇制胜匪夷所思。奇袭狼踞岭,飞夺恶风谷,巧取蛇盘峪,智收虎啸关,几乎兵不血刃,乃兵家奇才。今番袭取鹿云,奇兵出击,张将军必不负重托。"太子党闻言瞠目结舌,疑窦丛生。亲王党面面相觑,不知林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皇上连连称许,林烈摈弃党同伐异以大局为重,他感动。为北伐林烈委曲求全,是赤胆忠心还是别有用心,他猜不透。 林贤这才想起张金杰曾提起林烈夜访兴荣府的话,当时他没在意。如今林烈口是心非把张金雄那几场无关大局甚至争功逞能打草惊蛇的小胜利吹嘘出来,他才心惊了。他担心小弟少不更事掉进了张金雄的圈套。 退朝之后,林贤急于盘问个中缘由,林烈这才道明原委。 没有张金雄监军,皇上存疑不能放行,亲王党虎视眈眈横加阻挠。张金雄监军不妨碍夺鹿云关。楚王爷以为冀州边地,一旦用兵,冀州兵必得头功。殊不知冀州兵多为楚人,不擅长马战,又不曾打过硬仗,莫说叫张金雄指挥,就是交给元帅也没用。当然,楚王也明白这一点,他更多的是把宝押在黄允清身上,借北伐之机,收编黄允清人马,北上作战。而黄允清身为降臣,皇上信得过这支军队吗。故鹿云得手,冀州兵不可用,降卒不敢用。而杨萧坚将军自有三万劲旅在凉州,提兵打援,拿下鹿云周边重镇,并不比冀州兵来得慢。田元帅再派一员大将提五万人马出虎牢关,与杨将军兵合一处,我们突破鹿云黑河一线就势如破竹了。 林贤赞许地拍拍兄弟的肩头,历尽劫波,又见柳暗花明。他既兴奋又担忧,云破天开能否不再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