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生活的低年级乐考溢出效应颇多


  从家到南锣鼓巷站,要坐几站地铁;说说北京胡同里的故事;动手做一列"磁悬浮列车"……近日,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迎来了不一样的期末考试,身边事儿纷纷入了考题。(1月14日北京日报)
  随着期末考试季到来,北京市不少低年级"小豆包"陆续参加了告别纸笔考试的"乐考",展示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京味儿文化、历史名城保护和轨道交通新线成为最高频出现的"考题"。
  "乐考"改变了单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固有传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期末考试往往都是走教师命题、制作试卷、组织考试、阅卷评分、分数排名、依分评优的套路,固然可以检测出学生的阶段学业水平,但无疑具有明显的应试主义色彩,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压力,客观上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于是学生应有的学科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自会渐次消减。
  没有压力的"乐考",虽然不紧张但也并不轻松。学生要做好这种考卷,就需要走街串巷去观察、思考、记录,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形成书面报告,最后还要当着诸考官的面逐一口头作答,有的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显然这是个内容丰富、全面而又需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的过程。这种"乐考",是一种新的考试类型,是课本知识的继续巩固,是书本知识的活学活用,更能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乐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走进社区和实际生活中,去了解、发现周围生活与家乡的变化和种种美,可以促进学生对家乡的关心、热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街头的观察、调查和采风活动中,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专注力、交际、互动合作等品质。无疑,"乐考"的这种溢出效应对学生课业以外的情商提升是巨大的。
  当然,目前,也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勇气和能力做到"乐学""乐教""乐考"。但在国家要求减少考试次数和探索考试形式变革的今天,北京和不少地方的学校正在探索传统考试的替代方式,寻求更有质量和更具价值的考试新模式,进而引发师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等诸多新变化。
  除了继续完善和摸索小学低年级期末考试内容和方式变化外,此举也应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比如,在取消小升初考试的当下,小学高年级能不能也可以"乐考"?在目前中考、高考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能不能部分尝试"乐考"?怎样避免"乐考"变成形式主义和沾染功利色彩?这都值得深思。
网站目录投稿:初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