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我三岁时会背的第一首唐诗。那一天,老爸来了兴致,说:"把《唐诗三百首》拿来!"我便飞快地拿了过来。爱上诗,就从此开始。 学会《咏鹅》,我很崇拜骆宾王,9岁能创作出如此有名的诗,流传千年。读孟浩然的《春晓》时,我经常做起"白日梦",梦见自己也在春天里作诗吟唱,着实让我美了很久。 渐渐大了,我接触的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语文课上诵读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见诗词变长了,就齐声"哀鸣",唯独我满心欢喜,当别人在哀嚎时,我已经领会到其中的美妙了。 随着年级的增长,诗歌所学的内容也跟着变化,从四绝增至八律,老师怕我们再度"哀嚎",只好叫我们背前四行。而此时,我的心却插上诗歌的翅膀,飞到了九天之上,逍遥自在,不仅很快会吟诵,而且仿佛自己与作者对话了 。 从《咏鹅》到《游子吟》再到现在的《满江红》,诗歌的篇幅、情感、语言都有变化。《咏鹅》朗朗上口,简单易懂;《满江红》低沉雄壮,激励吾心。长期的语感积累让我感悟其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句,让我读出了岳飞豪放中的凄凉。而岳飞的"只能胜,不能输"的精神,又让我感受到他的勇敢,为了国家,不顾生死,许多地方被他夺了回来,他又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他谦卑的品质,也是他必定要胜利的决心! 也许诗人在朝代繁荣时留下歌咏之词;也许诗人在岁月衰败时留下破落的无可奈何;也或者,诗中是不得圆满的人生,终得"人比黄花瘦",又或者伤情离别时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孤独落莫时的"千里共婵娟"……诗,是文字也是国画,陶冶着我的情操,带给我美的享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诗,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