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做好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执法者


  摘 要: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征途上,有一支高墙之外的刑罚执行队伍,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根据新时代、新职能、新任务、新定位来谋划推进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做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打造"合格"产品,降低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为以某一基层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为样本,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经过资深检察官多年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为背景,旨在分析出新形势下,尤其是中国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并重齐驱的新的司法背景下,如何通过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给罪犯改过自尊的机会,更好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社区矫正;执法;法治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治本安全观
  社区矫正是与要把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置于国家总体安全观统筹规划布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社区矫正工作,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社区矫正机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在底线安全观的基础上树立治本安全观,由过去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期间不脱管、不漏管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底线安全,向社会输送守法公民的"合格产品""放心产品"的治本安全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要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制定社区矫正法。习近平总书记就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工作,对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减少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严格执法,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严格执法的前提是要知晓法律,知晓就是要加强学习。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与监禁矫正一样,在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活动。要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和"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及《湖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依法办案,严格监督管理,切实发挥教育矫正的攻心治本作用,切实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把防止"脱管""漏管"的"底线安全观"从根本上深化为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放心产品"的"治本安全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要知道他们在哪里
  作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这是首要的,社区矫正人员报道以后,就归司法所监督管理,把好"入矫关"强化罪犯身份意识,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完整矫正方案,严格执行"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考评、年考核"制度,严格请销假制度,要随时清楚他们在哪里。
  (二)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每月每次要认真审核社区矫正人员教上来日活动记录和思想汇报,初步掌握其活动状况,要经常和社区矫正人员交心谈心,掌握思想动态,找村居委会、工作单位、邻居、监护人等相关人员核实了解情况,掌握在干什么,便于加强监督管理。
  (三)要知道自己做过什么
  作为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要知道自己工作有无遗漏,开展工作是否全面,是否会被追责,那就要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台账,规范社区矫正档案,实现社区矫正执法管理行为"全程留痕",提升工作标准和执行能力。[2]以案释法,自觉树立风险意识。看看身边发生的社区矫正工作中违法违规的事例,提高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决心,脚踏实地的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
  三、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工作新路子
  要严格监督社区矫正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禁止令和各项监督管理规定,推广信息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认真分析各所各地社区矫正人员特点,创新教育学习方式,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法治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各位社区矫正执法者要提高对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服务能力。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固强补弱、创新创先,全面提升社区矫正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
  根据"重教育、实帮扶,严执法、强队伍,夯基础、上水平"社区矫正工作目标,根据恩施少数民族特点和保护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要求,要结合恩施打造大旅游地区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知识的学习,开展为旅游服务的义务劳动,如清扫街道、拾理河道,为保护青山绿水做一些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要打造恩施特色社区矯正工作品牌,可以结合恩施扶贫攻坚,开展义务劳动,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到贫困户做公益劳动,让社区矫正人员树立劳动意识和爱心意识,积极服务于我市扶贫攻坚战役,开创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新局面。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并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并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宗宪.社区矫正执法者身份标志规范化探讨[J].法治研究,2015 (04).
  [2]吴宗宪.论"社区服刑人员"与相关概念[J].中国司法,2013(11).
网站目录投稿: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