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书论十分钟千字文让你读懂金石气


  何为金石气?
  理解金石气,先要弄明白"金"与"石"。
  一般来讲,"金"指青铜器之铭文。"石"指碑刻之文字。
  从金石学的角度而言,"金"以钟鼎彝器为主,还包括兵器、度量衡器、符玺、钱币、镜鉴等青铜器,"石"是以碑碣墓志为大宗,亦包括摩崖、造像、经幢、柱础、石阙等砖石器物。
  故宫博物院藏季献簋拓片
  所谓金石气,应该就是这类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的气质、独特的美感和审美趣味。
  金石气一词最早见于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
  在刘熙载的眼里,书法所呈现出的独特审美气质,当以金石气为首。
  那么, 金石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呢?
  潘天寿这样概括:"石鼓、钟彝、汉魏碑刻,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此所谓‘金石味’……古人粗豪朴厚,作文写字,自有一种雄悍之气。"
  魏碑拓片
  姑且,我们将金石气简而言之为雄浑古拙、雄悍之气,这些独特气质的形成,主要来自四个因素:
  其一,金石其质。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石、砖等载体,这些材质与我们的宣纸比,其质地坚硬,粗砺。因此,无论是浇铸,还是手刻,其铭文与都呈现出一种雄浑、拙厚的气质来。
  其二,成字之法。青铜器上的铭文,一般是浇铸,少量的是凿出来的。浇铸成字,线条以圆为主,少有芒角,饱满厚重,雄健朴茂,形成"金味"。
  而石碑等,都是刀刻而成。成字刀意凌厉,方拙简真,是为"石味"。
  无论"金",还是"石",都与"墨迹书法"形成鲜明的对立,如庄重之于妍美;方严之于飘逸;雄健为美之于意态挥洒。
  何尊,中国二字的最早出处
  其三,岁月磨砺。既使是汉碑,离我们也有近2000年的时间,金文甚至离我们有3000多年。千年的磨砺,抹平了人工制作的痕迹,去了"火气",这些文字要么圆润平和,静穆浑厚,要么斑驳漫漶,苍茫奇拙,看一眼便让人心动不已。
  其四,视觉反差。临习金文与碑文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去看青铜器和石碑上的字,往往没有拓片来得更直接。作为金石文字的呈现载体,拓片所营造的黑与白的极致反差,有着强大的冲击力,甚至撼人心魄。大面积的墨将白色的线条挤压得更厚重坚实,充满阳刚之气,冷峻而威严。
  张猛龙碑拓片与原刻对比图
  可见,金石文字的形成,既有必然性,亦有偶然性。正因如此,金石气之风格气质,更是多姿多采,远不止潘天寿先生所说的雄浑古拙。
  纵观中国书法源流,以二王为首的妍美、婉丽之风影响深远,尤其在文人士大夫之间,这种书卷气之风盛行。
  金石之学,源于宋。到了明清,金石学之风达到了顶峰。尤其是清中后期,出现了一批研究金石的大家,金石之气可入字,亦可由字入画。
  清代书坛,金石气漫溢。金农诗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他对金石气的追捧,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当然,金石气的风行,并非是对二王书风的否定,而是增加了中国书法的多样性。它拓宽了世人书法审美的视野,标志着中国书法走向成熟。
  谈艺论道 道 不远人
网站目录投稿: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