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华:留学小孩要过哪几关 如今,"留学垃圾"、"海囤"等留学弊症刺痛了很多家长的心,一些想将孩子送出国深造的父母们变得迷茫恐惧。 而"90后"女生王逅逅,作为交换生在美国艾奥瓦州交流一年,不仅学业出色,还出版了《体验美国中国教育》一书。如今,她顺利地进入美国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 College。她思维活跃、创意迭出,在学校享有"思想领袖"的美誉。 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父亲—著有《发现母亲》一书的教育专家王东华的悉心培养。留学生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王东华的育女经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文学底蕴关 在外公的教育下,王东华两岁识字,4岁写作文。王东华觉得,正是这些为他日后成为一个作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为自己是早期教育的受益者,又是作家和教育家,所以王东华便将阅读和写作当成了女儿的首要特长来培养。 王逅逅七八个月的时候,王东华就开始训练她识字。在他的家里,几乎每一样用品上,都贴上了15厘米左右的小纸片,上面写着诸如"门"、"桌"、"椅"等物体的名字。王东华先是指着物体,告诉女儿它们的名字,然后再说出物体的名字,让女儿去找。再后来,他把写着字的卡片拿到女儿面前,女儿就能马上找到对应的物体。逅逅特别喜欢和爸爸玩看字找物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王逅逅在学会说话前,已经能认识200多个汉字了。两岁多时,已经认识了5000多个字。 为了训练女儿的阅读能力,王东华会有意识地让女儿的阅读不断地升级,比如,读完儿歌读短篇童话,读完短篇童话读长篇童话,读完长篇童话读白话文,之后就可以读文言文了。 与此同时,从逅逅3岁起,王东华便开始训练她写日记。开始是他来说,女儿写。王东华至今都记得女儿的第一篇日记写的是:"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叫日记。"渐渐地,逅逅开始学会自己组织句子,能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进日记里了。 这样的训练,让逅逅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发展得很快。而且,从女儿识第一个字写第一篇日记开始,王东华对女儿的阅读和写作就做了定时定量的规定。他也坚持为女儿批改日记,绝不因为女儿还小就懈怠。 高出同龄人很多倍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使得王逅逅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出色。也因为读了很多西方文学,王逅逅幼小的心里开始有了去西方学习的向往。这无疑成了她日后去了解美国文化的强大动力。 阅读和写作带给王逅逅的收益,甚至有些出乎父女俩的预料。比如,王逅逅很有亲和力,无论在什么场合,她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很好地和大家相融,并能赢得对方的喜爱。 这种能力正是受益于阅读和写作。大量的阅读,让王逅逅的知识面非常广。随便什么话题,她都能旁征博引表述得非常有趣。而写作的磨炼,让她对人物性格、心理活动有了深入的思考和把握,所以,面对不同的对象,王逅逅能迅速地捕捉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写作锻炼出来的清晰思路,又让她在语言表达上既清晰又幽默,对方自然就很容易被她吸引住了。 地道英语关 王逅逅经常听到很多中国人抱怨,说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根据亲身经历,王逅逅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并非是文化,而是语言。很多准备出国的人,都认为在国内英语水平好坏无所谓,等出了国有语言环境自然就会说了。王逅逅指出,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想想看,谁有耐心等着你在心里翻译出一个句子再说出来呀?如此一来,你的心态在一开始就受挫了,接下来就会越来越难过。" 王逅逅很庆幸自己在出国前就能说地道的英语。其中的功劳当属父亲王东华。 在小学四年级时,她随王东华来北京。在学习上,王逅逅受挫最大的就是英语,在家乡时她从没有学过英语。为了帮女儿把英语赶上去,王东华用了《钟婉婷学习英语》中的复读机学习法。从ABCD开始,一遍遍地让女儿听,一遍遍地让女儿背,用了大概两个星期,王逅逅的英语就赶了上去。而"背"的这个学习方法,却从此保留下来。每天早晨,王东华一定要陪女儿听复读机、背英语半小时。到了初一,王逅逅把《新概念英语》第二三四册都背完了,这也使得她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初三时,王东华忽然发现,女儿的英语成绩掉到了六七名。经过分析他发现,原来,跟着复读机背,女儿的英语口语很纯正,但对一些考试要求的诸如语法的小细节却容易忽略。为了补上这一课,王东华改为让王逅逅每天早晨默写英语课文。 尝试的第一天,捧着女儿默写下来的密密麻麻的课文,王东华心里充满了感动,他深深地觉得,女儿做到这点不容易。但是,他没有因此放松对女儿的要求。几乎不懂英语的他,用了将近7个小时,拿着女儿的默写与课本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对照,并将错误用红笔标注了出来。女儿放学后,他首先夸赞了女儿,接下来,把他批改过的作业拿给女儿看。逅逅一看红红的一页,很愧疚地说:"哦,爸爸,真对不起!""那你明天一定要认真一些!" 爸爸的认真和坚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也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对女儿提出要求,一段时间下来,逅逅的默写出错越来越少了。中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十一中学。 小时候的逅逅,经常把爸爸比喻成恶魔。刚开始背英语时,逅逅看到复读机就恼火,有时候,她会哭闹着拧爸爸的大腿,但王东华依然温柔地坚持着,耐心地等着女儿哭过闹过,把要求的内容背完为止。 当时,王东华最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愿意在家里受苦,还是愿意在外面受苦?"当王逅逅目睹了很多英语不过关的人所遭遇的挫折时,她彻底明白了父亲这句话的意义。 社交融入关 在王东华看来,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具体可行的方法同样重要。如果说,王逅逅的文学功底和英语功底来自于具体方法的指导,那么逅逅性格中的很多品质,则来自于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 王逅逅能很好地融入美国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她的社交能力。在这一点上,王东华身体力行的影响很是重要。 王东华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他始终认为朋友是人生的一笔巨额财富,也总感激于朋友带来的帮助。所以,家中经常有来做客的朋友,他总是很热情地招待。 当年,雅思女孩钟婉婷由父亲带到北京参加希望英语比赛时,就住在王东华家。王东华和钟先生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两个孩子则在床上又蹦又跳,把席梦思都给蹦坏了。王东华一点都不生气,比起和朋友交往的开心,他觉得那点儿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现在,王逅逅的朋友可谓遍天下,但她不会结交不良的朋友,也从来没有出现让父母和老师头疼的早恋问题。王逅逅曾给一位屡屡恋爱失败的高三朋友写过一封"成长的时候,不要让恋爱牵绊了脚步"的信,在信中她说:"我的朋友们和她们的男友过每一个假期的时候,我却和不同的同学回他们家拜访,去了很多新地方,见了很多新的人。事实是:这种生活越是继续,你见的东西越多,你就成为一个更有意思的人,也会有更加优秀的人想要认识你。" 王逅逅如此成熟理智的目光,追溯起来,也与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王东华答家长问 Q:您觉得孩子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适合出国发展? A:第一是英语要过关,否则到国外很吃苦受累;第二是应变能力强,毕竟面对的是一个与国内不同的环境;第三是孩子自己一定有出国的意向;第四,生活的独立性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语稍弱的缺憾。 Q:孩子是高中出国好还是读了研究生再出国好? A:我个人认为如果条件具备,还是高中出去比较好。因为研究生之后再出国,很难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但高中时,孩子性格还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他周围的同学"分界"也还没有那么明显,这对孩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很有好处。 Q:孩子出国大概的费用是多少? A:在国外,好大学一般不给本科生国际奖学金。这样的话,4年大概需要100多万。学校排名越靠前学费越贵,像我女儿现在这个学校,大概要160万左右。文/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