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設是一项民生工程。相比较于普通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更博大胸怀、更开放姿态、更自信意志,融通更广泛力量,更全面融合和更雄厚发展。高职校园文化要融通与内部治理体系、关联社会生存发展的、国家意志和传统文化以及决定出路四方面的文化因子,补齐认识缺位、底子薄弱、关注不够以及创新不足等短板,加强顶层设计、呼唤更多参与,增进文化建设的内涵质量,共同为学校长可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通;内涵质量;雄厚发展 一、多元融通的重要意义和校园文化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进步是所有因子共同积极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存在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单方面的发展都终显单薄和不能持续恒久,也不能诠释发展的最根本意义。只有综合了历史发展经验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才能稳扎稳打和实现长远发展。在全球多元多级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所学校一个人,任何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多种力量的汇聚和共同作用,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研发精进的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兼收并蓄,探求政行企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值域的齐抓共管、多元融通的良好机制体制,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这一供给侧的改革和提升。 多元融通并不止步于普世发展和庸碌平常。多元融通是为了集成各家之长,在厚积薄发中形成个性、彰显个性,尤其形成文化特性,从而实现自我更雄厚发展。而且,社会服务对人才的需求总是与时俱进的,如果没有多元融通的理念,就算自身发展非常优秀,也必将注定是孤注一掷、昙花一现,终究会被淘汰在一场场或明或暗的激烈竞争中。融通与融合有很大区别,融通的行动实践的力度力道更强。融通不仅要将多元的东西汇聚到一起,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成长的有利因素,贯通起来,形成更加强大的发展力,并无限不重复地循环下去,凝聚起与时俱进的无穷前进力量。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的必备要素和树型特色品牌的必经途径,在一所高职学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具有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普遍属性和特点。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又以其职业性、多样性和更强的包容性,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涵义,就是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发展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要同步重视软硬环境及其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内涵和质量。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理解:一是学校管理治理体系及其所蕴含的内部文化因子,如制度文化、教师文化、专业文化、实训文化、课程文化、校园自然环境等。二是与社会生存实践所关联的外部文化因子,如学业观、地域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行业文化、城市文化。三是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高度引领和决定意义的普遍的国家意志和传统文化因子,如国家办学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国际文化以及"工匠精神"等。四是引领一所高职院校出路的文化因子,如开放文化、合作文化、就业文化、创业文化、创新文化等文化因子也必须纳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当然,不必将其中某一种文化因子非得归于以上四者其一,它们往往是交叉的,如网络文化、就业创新文化等。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是一个动态形成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其含义也必将更加丰富具体和完善。 以上所述是高职校园文化应有的基本涵义。其实多元融通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不论文化建设还是各个因素发展的必由选择。只有知己知彼、只有多元融通,才能凝聚起自身发展所需的强大能量,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等关键要素的胜利,也才能建设令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和各界都满意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德才兼备、技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坚持多元融通、汇聚成识,在理解与包容中共享存在的美好。 二、多元融通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认识缺位。首先,高职院校容易泛就业论,而将校园文化建设边缘化。一般理解,被冠以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盲目追求就业率、输出率,认为把学生招进来、推出去就是成功了,唯职业技能是从,容易将学生培养成为为企业输送利益的工具,容易造成毕业生文化素质不高、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后果。其次,过分强调了高职院校的职本特色,过分强调技能传授,忽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养成;夸大其与普通本科学术特色的区别,进而忽视与普通大学校园文化的衔接和融通,割舍了对普通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镜鉴和承继,容易吃狭隘闭塞的亏。第三,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片面,简单地以为校园文化就是举办社团活动,或者将环境美化就完成文化建设了。有时过分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忽视学校管理的人本的强化完善、校园精神的升华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打造。认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核心是学生,殊不知在学校里的每一个存在都与校园文化有关,至少,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学校及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值得称颂的,但只是成就了学生而葬送了教师,这很不足取。 (二)底子薄弱。21世纪以来,一大批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整合升格而成的,高职办学历史短、基础弱、起点低、缺少文化积淀,难免问题复杂、挑战不断、矛盾增多。最大的客观矛盾是适应某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尚未能够与时俱进、同频共振,文化氛围不浓;加之在激烈的竞争中求成心切,或者注重了物质环境建设,但内在核心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文化建设还很脆弱,学校发展的价值趋同和引领作用不明显;一部分院校自身的成长发展很难与区域行业产业需求等达成一致,或者更多地跟在人家后面追赶,致使办学方针措施与自身发展吻合不顺、契合不紧,严重制约了自主办学的主观能动的发挥。当然,新时期国家实施了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各项规划政策,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等物质文化建设已大大改进或者完备,只是精神、价值观等校园软文化尚未确立或者根基不牢固,致使学校的发展成就感、获得感不强,直接削弱了学校整体力量的勃发和汇聚,从而无形中制约其更好地发展。 (三)参与不够。一般意识中,普通高校才是好学校好出路,人们对高职教育有偏见甚至歧视,不重视、不支持,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得到普遍深入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稳固支撑和恒久动力。当然,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工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满意度等因素迫使高职院校必须做好这些显性工作,而蕴含其中、承载其成的起着重要决定作用的校园文化及其建设则容易受到冷遇。这就是很多毕业生就业后只会埋头苦干、容易成为工具机器被利用、综合发展能力积贫积弱、工匠精神普遍匮乏的根本原因所在。再者,一些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很大一部分希望寄寓校企合作等机制上,错置了主体责任,校外力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学校自身又主责发挥不力,致使该项工作散软,跟不上趟儿。高职院校自身未能与构成校园文化的相关方面达成充分融通,致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与现实脱节,所组织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单调且与学生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主动走出去向政、行、企等学习的意识不够、动力不足,致使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特色与有效衔接。 (四)创新不足。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囿于人之惰性以及事物发展的起伏不定等规律,建设者们容易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睡大觉或者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顺应新形势、发挥雄厚力量的后劲不足,容易半途而废和裹足不前,缺乏先行先试的率先带头创新意识和干劲。换句话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国民经济的稳中求进的大局趋势,习惯了职业教育普遍向好发展的佳音,此时最容易惯性地忽略潜在的甚至已经明显出现的问题,一旦熟视无睹,极易导致外强中干。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实施校園文化建设的创新驱动战略。昨日的建设和成功已成过去,持续改善、及时捕捉教育大数据、大环境、新问题并及时改进向善才是法则。比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之一的校园绿化,每年春季投入一定额度的经费进行绿化美化,但若只限于栽种些花花草草、树木移植,而不注重规划布局、择优培育和持续维护等工作,只是陪其一岁一枯荣,年年种、年年荒,几年、几十年下来也是原模原样而已。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做些表面文章,要有深度考虑和布局,尤其要清醒认识和预测将要面临的挑战,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和设想,从而创新方式方法,立于不败之地。 (五)设计乏力。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一方面,要汲取国家大政方略等大环境的有利因子,做好顶层设计以契合发展。另一方面,从自身出发,严密对准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作为具体的执行设计内容加以实施。而一般的,作为院校治理主体的部分院校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普遍乏力。或由于事务较多,投入到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力不足、动力不强、方法不多,或偶有提及,但沉下心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有机制、有规划地通盘考虑、强化落实上,还抓得不够,致使该项工作常说常废,实质性进展少、成果少。校园文化建设须有规划并常态长效抓。再比如,在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子规划和年度建设方案时,应该将每年一次的事业单位数据统计报表和质量年度报告所反映的问题充分考虑进去,从而提升诊改的针对性、精准度。 三、基于多元融通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一)荣荣与共,促进广泛参与,营造多元融通和谐校园文化。某种程度上讲,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窗口,当前环境下,尤其是政府行业企业,要带头率领更广泛力量,参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自身的福利,还是政府行业企业本身价值的实现方式一种,更重要的是民生所需。高职等校园文化建好了,惠及的是所有参与建设者,更有利于行业企业提升员工素质、降低投入成本这一供给侧改革的实现。因此,多元融通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全社会都应参与的民生工程,是一项我荣、你荣、大家荣的荣荣与共的事业。 同时,站在学校的角度,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整合学校所有优秀文化资源,聚力打造自身校园文化亮点魅力,形成内在文化特色以促进自身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吸引社会关注和参与;作为家长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切实审时度势,修正传统的唯普通高等教育是从的观点,积极关注和进入职业教育学习;作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应积极与高职院校沟通合作,主动做好人培方案、质量标准的深化和指导,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作为政府等决策层,应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市场调研,科学决策,尤其促进教育公平、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和保障水平,并共同做好宣传,增进理解与认同,树立职业教育自信。 (二)理念先行,跟进和提高顶层设计决策水平。必须坚持理念先行原则,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整合资源、为我所用。除了巩固和发展学校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外,要善于革新、坚决摈弃学校文化建设长久以来的不足之处,文化建设决策参与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理念思想先行,以人为本、多元融通、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注重内涵质量、提升效果等等,都是要认真跟进和落实的。很多院校关于文化建设的优秀成功做法,尤其是中东部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要不耻下问地"拿来",融入到自我发展中,使多元融通成为共识和价值趋同,汇聚力量、贯彻执行。 这就要求,顶层设计者必须熟知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规律和诉求,要拿出与之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为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和学校事业稳中求进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换句话说,顶层设计就是要求决策者必须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将党和国家新理念新政策新部署了然于心,领会精神实质,并融会贯通他山之石、经验成果,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拿出科学合理的法子,切实运用到本校政策方法策略的制定上,为校园文化建设绘好蓝图、把好方向。 (下转第21页)(上接第13页) (三)与时俱进,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质量建设。内涵、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要特别倚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质量建设。一是提升内涵建设。本文开头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有的时代内涵,分四方面作了探究,明确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是一个多元融通的、动态丰富的过程。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学校整个内涵发展的子要求、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融合现在和将来时代发展新生的关于文化的因子,及时丰富校园文化的涵义并付诸实践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提供更强的素质装备和能力支撑。二是提升校园文化质量建设及其保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融通不是各路文化的泛滥齐聚,要把高质量的文化因子及其载体等引入校园文化建设,让经过历史考证了的蕴含正能量的文化因子,比如合作文化、创新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德育文化等的引入,以打造稳健发展创设和谐氛围。还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让文化建设的成果能够更大范围地惠及到更多的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笔者看来,首先要弄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时代内涵,并以先进理念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质量监控,鼓励更广泛力量参与进来,共同为全社会民生打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发展。 本文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基于多元融通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16 【参考文献】 [1]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王庆杰."输血""补钙""把脉""铸魂"——论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内涵"缺失"及对策[J].职业教育,2011(4). [3]张文春,桑雷.基于多元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J].职教论坛,2011(12). [4]林增荣,何文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研究[J].淮海工学院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5]吉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8). [6]石春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6). [7]赵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