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繁华三千,看得淡即是浮云 人生烦事无数,耐得住就是晴天。 烦恼暗生,事不如己意,即滋生烦恼。烦事并非天定,乃由心生。欲火不灭,欲壑难填,人既有欲望就一定会有烦恼,既有喜好便一定有烦事。 曾国藩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耐烦不仅是做官之道,更是为人之道。麻烦大家都会遇到,但能忍耐麻烦却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 关于耐烦,《论语》里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语,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曾言"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耐烦。 耐烦,遇事冷静一点 遇不如意事,须恬静忍耐以处之。耐烦是与世界相处的第一步,任凭风水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每遇大事难事,着急上火、怨天尤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形成一种紧张的氛围,使自己变得愈加着急。越烦越乱,越乱越烦,以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心烦意乱、莽撞行事并不会使局面得到缓解,反而可能会因为仓促行动缺少思考导致局面进一步恶化,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在大事难事面前,要沉下心稳住气,耐得住麻烦。只有头脑保持清醒,不急不躁,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断,进而度过难关。 曾国藩是个稳扎稳打的人,由于其并不聪明,所以不论做学问还是做人曾国藩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从不嫌麻烦。正是这种慢性子,使得曾国藩总能在紧要关头能保持冷静。 咸丰皇帝去世后,胡林翼向慈禧太后推荐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当时肃顺等人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虽有同治帝,但皇帝年幼,实际大权掌握在肃顺手中。 曾国藩接到胡林翼的密函后,打算写封信给肃顺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了下来,曾国藩认为肃顺刚愎自用,由其独揽大权的局面恐怕不会持久。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之后不久肃顺便被抄家,曾国藩因与肃顺无瓜葛而取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 在曾国藩镇压捻军的途中,曾发生被捻军围困的情况,当时曾国藩所率湘军不多,无法与捻军硬拼,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听取幕僚的建议,按兵不动,以达到使对方生疑退兵的目的。 在烦杂的事情中修心,王阳明说"事上磨"就是这个道理。人不经事不会成长,只有经历千头万绪的麻烦事,才能成熟起来。 耐烦,对人包容一点 对人要有肚量,要学会包容,能容人才能成大事。世人众多,每个人的性情都不同,有人宽厚,有人凉薄,有人巧言令色,有人碌碌寡合。 真正的朋友不会给你添堵成为你烦恼的对象,对于不是朋友的人更不值得把他们放在心上让他们变成你烦恼的对象,这样想来,似乎世上没什么人能让自己为之生气烦恼了。 做人耐烦,就是与人相处能容人,待人接物有肚量。朋友间、邻里间、同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言语冲突都可以通过包容化解,面对所有不愉快,让它像风一样溜走。 曾国藩很重视与人相处之道,早年的"刺头"经历使曾国藩意识到"恕"的重要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化敌远比树敌重要。容人之短,与人为善,才是正确的处事之道。尖刻待人容易招致祸端,学会包容宽恕则能免祸。 曾国荃与曾国藩虽为兄弟,但二人性情大不相同,相较于曾国藩的宽厚,曾国荃则有着诤佞嫉虚的性格特点。在官场中,曾国荃与多人不和,同出湘军的彭玉麟曾三次请求曾国藩诛杀曾国荃。 曾国荃的缺点作为哥哥的曾国藩自然都看在眼里。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多次劝诫曾国荃,要他收敛自己的脾气,不要总是不耐烦,这样不利于与人相处,"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人的一生,不可能自己独行,我们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耐烦,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雅量;是一种性情,更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