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2017级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学生们迎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考试。在看到下发的"试卷"那一刻,学生们却发生了骚动——敢情这写得满满的纸不是试卷,而是命题说明,另一张空白纸才是真正的试卷,至于题目,请现场自己出然后自己作答。(1月13日楚天都市报) 要求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的奇葩考试方式,引来一些网友的冷嘲热讽。有的认为这纯属炒作,有的认为是老师在偷懒,有的认为是学校和老师想当网红,因而故意博人眼球。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考试方式颇有新意,既可以倒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又可以巩固学习效果,还可以带给学生多方面的意义和长远价值。 平心而论,这样的考试方式对于老师来说一点也不轻松,相反倒是给自己增添了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工作量。一名学生一份试卷,每人一个考卷答案,几十份、上百份这样的试卷逐一评判下来,老师绝对是极其劳神费时的,岂是懈怠偷懒呢?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考试方式更不轻松,相反会促进他们学习和复习方式的深度变革。这样的考试方式,有一系列的命题原则、要求,学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出题、轻而易举地作答。比如,出题不能过于简单,因为判卷时老师会酌情考虑难度系数给分。至于考试时长、题型、范围、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不站在教学的角度很难想出高质量的试题。 用这种方式进行考试,虽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但却能考出学生的学习基本功。有经验的老师们都知道,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绝非易事,既要查询大量资料,还要反复推敲、验证发问方式和正确答案,以防出了无解或有误的坏题、烂题。同理,学生如果学得不扎实,将会很难按要求命制出好试题,这势必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更深入地复习。长期坚持下去,自会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因此,这样奇葩的考试方式对学生颇具重大意义和长远价值。 众所周知,中小学老师们喜欢让学生互出试卷考对方,并配以参考答案来给对方评分,这是一个能够达到好的复习效果的方式。因为在试题命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弄通、弄懂知识点,同时还要确定学科的重难点,深入地钻进去研制考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深入而独立地思考。在大学阶段采取这种有趣又有用的考试方式,显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深入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从对奇葩考试的反应看,不仅老师喜欢,而且学生们更是点赞。由此看来,类似"自己考自己"的考试方式可以有,也应该有。如果通过考试方式的变革能带动教学的改革,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对高校尝试的一些奇葩考试方式,我们不要一棍子打死,不妨秉持宽容和积极的支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