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育课题外包不良科研评价机制难辞其咎


  近日,有人撰文称个别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在社会上聘请专业机构帮学校申报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批准立项后又承包给专业机构进行研究,最后研究的成果归学校及相关人员,学校支付给研究机构一定费用。学校不用出力出人,只负责出钱,就可取得一项项科研成果,甚至被当成学校快速提升科研影响力的捷径。
  教育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索教育发展规律,进而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学校将教育课题"外包",不仅是对教育研究的误读,也是对教育科学的亵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课题研究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研究能力、教师课业繁重没有精力从事课题研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管理与评价机制不科学,即只注重课题数量,不注重课题质量。
  目前,较为普遍的课题管理与评价机制是教育局在新年伊始向各学校下达教育科研任务,如发表多少篇论文、立项及结题多少项课题等。年终时,教育局会对各校进行视导检查,完成或超过教科研任务的,该项目的视导检查结果为合格或优秀,没有完成任务的即为不合格,需要整改。这种科研管理及评价机制势必会导致各校将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数量与结果上,进而导致乱象丛生。
  杜绝课题"外包",不仅需要校领导及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有正确的认识,更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课题管理与评价方式,以引导学校教育科研的良性运行及教师研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首先,构建科学的课题管理与评价机制。课题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课题研究的质量,也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对课题管理,若只是机械地划定各种指标,势必会使其数字化。一旦数字化,必定会忽略数字之外的要素,而那些无法量化的、数字之外的要素可能是最宝贵的。因此,在课题管理上应该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为教师创设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其将参与研究变成自己成长的需要。
  其次,鼓励教师从身边找课题。从身边找课题,找能为教育服务的课题,才能让课题接地气,才能守护课题的纯粹性和生命力,让课题成果为教育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课题存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将问题变成教育资源;从现有教育行为中寻找与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挂钩点,让教育成为系统工程;在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新的生长点,让当前成绩成为攀登下一台阶的起点;从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支撑点,让教育少走弯路。
  再次,鼓励教师做微型课题、从事基础研究。教师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微型课题研究起始于教育问题,终结于教育改进,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教育问题解决的过程。要引导教师记录教育现象、自己的思考等,以经验、个案为基础,撰写教育随笔、教育反思、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循序渐进地提高研究能力,变被动研究为主动探索。
  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催化剂。让课题研究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切实为教育发展服务,是课题管理的根本。
网站目录投稿: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