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会怎么度过呢? 是和家人朋友一起赏赏月、吃吃月饼并开展"到底什么月饼最好吃"的学术讨论? 还是,激情冲浪,顺便参与一下云赏月活动? 赏月之时,是不是也会好奇一下,在同一轮明月之下,一百年前、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人们都是怎么过中秋的? 今儿个,咱就以古画为线索,聊聊画中人与画外人的"中秋那些事儿"。 01:
南宋 马远《月下把杯图》25.7x28cm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这幅《月下把杯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 马元是宫廷画家,且是个画N代,一门五代皆供奉内廷,为皇帝打工。 他画画以"小中见大、以偏概全"闻名,画山水爱取边角小景,只画一角或只作半边之景,因此得一花名,叫"马一角"。 此画就是马一角先生只取半边景的代表作。 这种半边画法,更加凸显了山林之幽然。 乍一看似乎山势平夷,细看则发现其实平中生险,山涧险峻幽深。 画中一轮明月高挂,照得天地更为开阔、明亮。 从右上角的文字中可以确认,此月是中秋夜的月。 ▲画中的月亮 画面中共有六人。 主人体态轻盈,神态轻松愉悦,手中把一酒杯,对月举杯迎友。 友人身体前倾,还有一脚在前。 如此体态神情,便将朋友间幸遇佳节的欢欣传达得很生动。 ▲主客二人 除主客二人外,另有四位仆从。 站得稍近的两人,一人端着水果盘,一人正立待呼,工作态度积极认真。 另一名侍酒小童站得稍远些,正在扭头偷看半隐的侍琴小童。 报告领导!有人在开小差! 除了人物,画面左侧的两竿清竹也相当出彩。 摇曳生动、潇洒自由,打破了画面的平整,使得整体更为灵动鲜活。 这幅画整体看来自然和谐,细节之处又生动有趣,难得还将情绪传递得很好。 观画之时,仿佛你我也被带到了画中那一刻。 正站在月下感慨颇多,适逢老友来访,于是愁绪都被鲜活的喜悦冲淡了。 虽然这空旷的山林还是有点空旷,但朋友是好朋友,酒是好酒,月亮是个好月亮,侍琴小童奏的BGM也不错。 也难怪杨皇后(即宁宗皇后杨氏)非常喜爱此画,还留下了楷书诗句题跋——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 02:
明 徐渭《黄甲图轴》114.6 x 29.7cm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每年的中秋之际,正是螃蟹黄满膏肥之时。擅吃的民族自然不会错过,古人在中秋吃蟹也讲究颇多。 尤其是《红楼梦》里对中秋食蟹的描述,简直像一篇《如何最优雅地吃到最好吃的螃蟹》的指南,每每读来,都让人直流口水。 螃蟹性寒,须以热性的酒、姜来配,方不伤身。王熙凤在给贾母、宝玉剥蟹肉时,就命人"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贾母吃罢,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又嘱咐湘云、宝钗:"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 在画螃蟹的画里,这幅《黄甲图轴》很是别具一格。 图中画了一蟹二荷,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构图洗练,布局清新。 让我们放大看看螃蟹↓ 寥寥数笔,看似"毫不费力",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 造型简单,形状夸张,同时又完美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的姿态。 螃蟹本蟹则双螯粗壮,看起来很好吃……哦不,很劲健有力的样子。 画面上端的荷叶宽大,荷杆细劲,墨色淋漓,墨点小而密。 观全画,荷叶空灵萧疏,螃蟹强壮有力,二者对比鲜明。 画家仅用一杆荷茎将荷蟹连接起来,使得画面又有了更多动感。 画面右上,是徐渭自己写的注解诗句: 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 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许多地方都将这副画理解为画家在讽刺"依靠关系"而"走上人生巅峰"的"不学无术"之人,而螃蟹正扮演着这样的反派角色。 但照本诗的意思,笔者倒认为徐渭分明是拿螃蟹自比,他就是那个时来独传胪的黄甲本人。 再看画面,讽刺看不出来,倒是有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倔强和傲气。 03:
明唐寅《嫦娥执桂图》 135.3 x 58.4cm 纸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注:本画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上写的是Unidentified Artist "身份不明的艺术家" ,到底是不是唐寅本人所作尚存争议 在古代的神话设定里,月同时也是广寒宫。 古人在中秋赏月之时,自然也会想起住在那里的嫦娥女士,可能还会想起她的宠物兔子与蟾蜍,或者她的绿植桂树。 古代入画的嫦娥不少,各自形象也不同。 这幅画中的嫦娥,手持桂花,裙带飘拂,神情温柔,整体呈现出典雅清丽之态。 其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 嘴唇的上瓣和下瓣,朱色深浅不同,显示出不同的肉感。 眼睛的瞳光,则微而不彰,仿佛正期盼着心中才子的到来,显得委婉而动人。 面容设色又似月色,清凝皎洁。又略施了胭脂色,增加了皮肤的质感。 脸手胸的笔触清丽圆细。 而衣裙、披肩、腰带则多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 笔法上方圆兼施,更加增加了这位美人的动态美。 无论是被逼无奈吞药奔月,还是抛下丈夫奔月,在广寒宫过着独居生活的嫦娥给人的感觉总是落寞的、惆怅的。 在画面的右上方,也有略显惆怅的题诗: 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绣旌。 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折桂指代科考中的金榜题名。 折桂,是每一个古代学霸的梦想。 然而曾经取得解元称号的唐寅,后来却惨遭诬而得不到功名,于是爱才子的嫦娥也只能空等一场。 不管画里的中秋如何,希望大家在画外都能过一个快乐团圆的中秋呀! 参考资料 牛国栋.马远的画史形塑及作品收藏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19. 朱飞军.被误读的徐渭代表作《黄甲图》.美术报 六如赏画|唐寅《嫦娥执桂图》 女貌郎才与风流才子的自恋 徐海荣 主编.中国酒事大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5754 http://www.ltf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