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米尔丰收节(TamilThaiPongalDay,音译为"庞格尔节"),或称桑格拉提节(Sankaranthi),起源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泰米尔文化历史悠久,较少受到外族影响,可谓是非常纯粹的印度教文明代表。丰收节相当于泰米尔人的新年,是以农耕为生的南印度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唯一按照太阳历来计算的印度人节日,每年从1月13日至16日连续庆祝四天。 丰收节每天都有不同的含义和庆祝活动。第一天叫做"BhogiPongal"。主要祭拜雷雨神因帝拉(Indra),因为对于农业耕作,如果没有足够的雨量,农作物就不能收成。新加坡的印度人不用忙农事,就一家人一起进行大扫除,并把旧衣服和不要的东西丢掉,象征除旧迎新。在这一天人们不论贫穷与富裕,都要沐浴更衣,干干净净迎接新的开始。第二天叫做"Pongal"或者"SuryaPongal"。主要祭拜太阳神苏利亚(Surya),如果缺乏日照,作物也不会丰收。一大早家家户户就生起炉火,先将陶罐中的牛奶煮沸,当牛奶沸腾并溢出罐子的时候,全家人一起高呼""Pongal-o-Pongal",并将新年的第一季稻米和糖撒入罐中。"Pongal"在泰米尔语中原意是"满溢出来",人们通过煮粥的仪式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仓满溢、生活富足。这罐香浓的牛奶甜粥也被称为"Pongal",可以撒上当地原产的腰果与香料作为点缀。首先盛出一份供奉给太阳神,其余的可由众人分食。所以当天人们常说的问候语就是:"饭煮好了吗?"这一天也是泰米尔历泰月(Thai)的第一天,泰米尔人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太阳逐渐北归,万物开始复苏,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可以休息一下等待来年的丰收。如果说泰米尔丰收节的第一天相当于华人农历的大年三十,那么这一天相当于华人的大年初一。新加坡的印度人也会在当天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虽然各民族对新年的叫法和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是辞旧迎新的节庆含义都是相似的。第三天名为"MattuPongal",是供奉神牛的日子,感谢公牛帮助耕耘土地、母牛提供牛奶。人们为牛沐浴,将牛角打磨光洁并涂上艳丽的颜色或者套上亮丽的套子,还给牛脖子系上铃铛、珠链与花环。 这一天同时也要供奉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帕尔瓦蒂(Parvati)以及他们的儿子象头神甘奈施(Ganesha)。第四天是"KanumPongal"。早上,家中所有妇女在庭院中集合,向太阳神供奉盛在芭蕉叶中的甜牛奶米粥和象征着生活甜蜜幸福的一束甘蔗,祈祷家中的男人们身体健康、家庭兴旺发达。祈祷结束后,妇女们去沐浴。 随后大家开始走亲访友,晚辈向长辈行礼,而长辈会给晚辈一些钱来保佑他们平安。四天正式节庆过后的第五天被称为"KanyaPongal",按传统是已婚妇女回娘家的日子,家中的兄弟将厚礼相待出嫁的姐妹。 对于新加坡的印度族群而言,在当地工商业社会环境下,丰收节的意义已不在于庆祝农事丰收,而是为了延续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通过节日期间各种联系和交流,维系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淡化的邻里温情和族群凝聚力。丰收节期间,小印度社区会举办为期九天的系列节庆活动,包括供奉神牛、丰收节厨艺大赛等。位于实龙岗路(SerangoonRood)前方的甘贝尔巷(CampbellLane)节日期间禁止车辆通行,成为一片热闹的步行区,每天都有以丰收节为主题的各类文化表演。新加坡各大印度教寺庙也会在丰收节期间熬煮米粥,并举行特殊的祷告仪式。这个寓意美好的节日同时也是印度族群举办婚礼的最佳选择,很多印度年轻人在丰收节期间成婚,期盼未来的生活能得到神灵的庇佑,丰衣足食,幸福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