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母亲和她的儿女们结束


  (二十一)端午节陪老母游历步高山
  端午节这在北方也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天当作节日。在这天人们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延续着。北方没有南方水域多,一般没有龙舟竞赛,吃粽子是免不了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早晨,人们早早起来,到山野挖一些艾蒿草,回来放在水盆里洗脸擦身子,说是能去除一年的瘟病;在是折一些柳树枝或杨树枝插在门户上,上面再挂一个彩色葫芦,以示这家人一年之吉祥。早饭一般人家都是吃头天晚上煮粽子时混同一起煮熟的鸡鸭鹅蛋,外加荷包蛋长寿面。吃罢早饭大人们东走西逛,小孩们结伴登山游览山川河水,总之这一天人们都很快乐地生活着。
  明远一家也不例外,在他母亲韩紫云的倡议下,端午节一定要瞪步高山看看。母亲上步高山必须有两个壮劳力抬着才行,赵明远为了让母亲高兴,初三那天就打电话给儿子小力,叫他务必在五月初五之前赶回来,又打电话叫外甥小泉也跟他母亲刘继贤一起来,实现母亲韩紫云的愿望。为了了却老人的心愿,他亲自为老人做了一幅滑竿,准备端午节登山用。
  步高山虽说不高但也不矮,它和村后远处的山脉相连,它向北向西延伸着,似乎和远远的西凉山脉相接,它的南面就是大青山山脉,两趟山山脉之间,就是明远所住的平谷川了。步高山的野花好像比往年开得多,这也许是今年的雨水关系,清明节之前就下了一场大雪,那银装素裹,百媚千娇之感慨,不由人时不时想起;清明之后谷雨之前又下了两场不大不小的雨。就这一场雪两场雨给久旱的土地带来了生机,野草低声唱着委屈的歌,纷纷从泥土里钻了出来,随着季节的到来,各式各样的花木都争相开放,这使大青山山脉附近的人们,很早就感受到塞北初夏的感觉。
  端午节这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一点风也没有,一只苍鹰在步高山山顶上空盘旋着。半山腰有一乘滑竿正在缓缓地向山顶上爬行,跟在后面的明远喘着粗气,还不时停下来拉一下落在后面的妹妹刘继贤。
  "停一下歇会吧,小泉。"明远看刘继贤满头是汗,就大声喊山上的滑竿。
  "是——,大舅。力哥,那边有一块青石板,咱们把姥姥抬到那边去吧。"小力很早就想歇歇了,因他抬的是下坡,重力大半都落在他的肩头。他喘着粗气说:"好的,你在前面要注意山路,我们千万要注意安全。"
  "是。"
  不一会儿,老人被安全的安放在那块大青石板上面坐好,奶奶笑着对小力和小泉说:"辛苦你们了,谢谢了。"
  "看您说的,姥姥,奶奶我们不累,您高兴我们更高兴。"
  接着明远和刘继贤也陆续赶到了。
  "妈,您觉得怎么样?这里的空气很新鲜吧。"明远摘下帽子来回扇着问母亲。
  "很好,对了,这块大青石我和你爸六十五年前也曾在这一天坐过,记得我们那一天很高兴,他拉着我的手从这一直爬到步高山顶那棵岩松下面,眺望着远方。"老人说着似乎又回到了六十五年前,从她那脸上就可以看到她那年轻时和丈夫爬步高山的幸福情景了。在场的子孙一下明白了,老人为啥非要上步高山游玩的原因了。
  "妈,您年轻时和大叔一定过得幸福美满,叫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在嫉妒羡慕您。"女儿刘继贤笑着像是赞誉认真地对母亲说。
  "你这孩子,还取笑我。"老人乐得前仰后合。本想到这就行了,可一看老人那么高兴,就不好意思说出不再往上去的话来。聪明人一点就透,而孝子不用点就明白。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他们又鼓起劲,终于把老人抬到了山顶上那棵大松树下。
  小力扶着奶奶站在步高山顶上那棵青松下面大声说:"奶奶人站得高看得就是远吗,你们看。"
  "就是吗,孩子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韩紫云满脸春风凝视着远方。
  明远、刘继贤、小泉站在老人的左右,他们心里在说这回真的来对了。
  小泉望着外祖母赞叹着:"外婆,您真的伟大了不起,您比我们年轻人都赶时髦竟知道什么是感觉!"小泉这一番话惹得大家大笑起来,小力还伸出大拇指。而韩紫云仍是一副严肃的样子凝视着北方。他们看老人这样停止了笑,迎着凉爽的西北风,也向北方望去,那重叠起伏的大小山脉在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中荡漾着;西拉木伦河似一条哈达伴舞在群山之间;一个个湖泊在阳光的反照下,似仙女梳妆随便扔下的块块镜子镶嵌在绿色的草原上;那一拨拨牛羊在山坡上绿草地上走动,似老君炼丹不小心滚落凡间的不同颜色的丹丸;那仨一群倆一伙的蒙古包,又好像什么神人抛下的纽扣。南面被高高的大青山山脉挡住了视线,然而老人仍久久的向山那边望着,透过山间好像望见了褐乳山东峰山顶。韩紫云想那儿毕竟是她生活大半辈子的地方,她还真有点想那!要说人与大自然比,真是渺小得很,人在这天地间的存在只是一瞬间,然而她的存在价值在哪呢?不管怎样,人老了都要回首一下她这一生所走过的路,路上面遗留下了什么?荣与辱,善与恶,自己是否失去过人的道德规范,失去过做人的准则呢?如果她连这一点都不想,那(她)他不觉得自己活得太不值了吗。眼前儿孙满堂,韩紫云似乎看见了希望,就向冉冉升起的太阳,她真想再活五百年。人的心情好,自然一切疲劳都会忘记了。
  马上就要到中午了,按说天气更加炎热才对,可山顶上反倒凉爽起来,习习的山风早就把人们身上的汗吹干了,小力打了一个喷嚏。对站在那眺望远方的赵明远说:"爸,咱们带奶奶回去吧?天气要变。"
  "是呀,天气要变,先还是万里无云,转眼间阴云密布,妈,咱们还是下山吧。"刘继贤看了看天略带感慨地说。
  赵明远看了一下天又看了一下母亲那庄严肃穆的面孔不觉脱口说出:"忘了带相机了,给您在这照张像多好呀!"
  "我带来了,哥。"一直陶醉在大自然美好景致的刘继贤,这时才想起,她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说:"小泉扶你姥姥站在松树下。"
  "是,姥姥咱们到那边去。"
  "叫你姥姥扶着松树,你到一边去。妈,您笑笑。好了,再来一张。"啪啪刘继贤一连拍了两张。
  "明远哥,你们也过去,咱们祖孙三代人合照一张,正好这块岩石可放相机,好了,等找好角度,我就过去。"刘继贤调好相机先照了一张,然后急步走了过去,站在明远右侧。
  老人韩子云瞧着儿孙们的高兴劲,自己的话儿也多了起来,她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活到今天这个份上,也是我前世继来的,你们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希望你们要多为别人着想,在有生之年多做善事。人站在高处,眺望山河,人的胸怀就会宽广。这次来这玩,要谢谢你们了。"
  "姥姥您真是了不起,说出话来句句是名言,就是那些饱读经书的文人墨客也比不上您老人家的水平,太高明了!"小泉伸出大拇指称赞着。
  "这孩子。"老人笑了,大家都笑了。
  "妈,咱们回去吧。"刘继贤劝着母亲。
  "是呀,要下雨了,妈您上滑竿吧。"赵明远把母亲扶上滑竿坐好,吩咐小力、小泉把老人抬起来慢慢向山下走去。
  (二十二)母亲病逝亲生儿女各有表现
  "妈吆,疼——"一声尖厉的喊叫声,把刘继贤从梦中惊醒,刘继贤赶忙把灯拉着,问:"妈,您怎么了?"
  "痛——"
  刘继贤一看母亲脸色像白纸一样,气若游丝。吓得大叫:"哥,明远哥,你快看妈怎么了?!"
  明远被刘继贤喊醒,他拉着灯把妻子杨金珠推醒,赶忙穿好衣服,来到母亲的卧室,说:"妈,您觉得怎么了?"他母亲并没有吱声。
  "你快看看吧,妈喊了一声疼,就这样了。"刘继贤对他哥说。
  明远拿过母亲的手腕把了一下脉说:"不好,小力,小力——,快起来把车发动着,咱们到旗医院给你奶奶看病去。"
  "是。"早就被惊醒的小力、小泉答应着从床上跳起。
  "小泉,你去背你姥姥,我去发动车。"小泉穿好衣服跳下床,三步并作两步向姥姥房间走去,不一会儿他就把老人背了出来。车已经发动着了,刘继贤抱着母亲依靠在后车厢上,明远在另一侧扶着,小泉去开大门。杨金珠急匆匆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把钞票,从车窗上递給明远说:"住上院给我来电话……"这时小泉也上了车。轿车缓缓驶出院子,一溜烟向村口驰去。这时天还没亮,天上有几颗星星在乌云的间隙间眨着眼睛,猫头鹰不知在谁家的墙头上叫着,使人听着心慌意乱。轿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奔驰了一个多钟头,然后才转到县城的柏油路面上。
  "哥,妈怕是不行了吧?"刘继贤对紧蹙眉头一声不响像傻子一样的赵明远说:"哥,停车给妈看看吧。"
  "小力把车停下,我给你奶奶把把脉。"明远等轿车停稳把母亲的手腕平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号了一下脉说:"妹妹,妈已经不行了,咱们把她老人家拉回去吧。"说完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
  "妈,妈——您醒醒呀!。"刘继贤放声哭了起来,这悲声从车窗处传出,在这静静地夜空中回荡着,悲哀声震惊着天和地,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雨来。整个天地似乎都为老人升天西去哀鸣着。小轿车只好掉转车头,缓缓地向平谷山川驰去。
  灵棚就设在明远家的上房门东侧,这在北方大多数人家都是这样子的,人死了,穿好寿衣后被人抬出放在棺柩内。四外埋上四根两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上四根木棍,用席棚或苫布围住东面西面北面,在盖住上面,作为临时存放棺柩祭祀死者的灵棚。穿着孝服,戴着孝字的儿孙们一定给前来吊祭的乡亲父老和亲朋好友们磕头表示谢意,而吊祭者大多都拿些纸张在死者棺木前的丧盆里烧些纸钱,如果是男的来吊孝就磕个头表示对死者的致哀;如果是女的来吊孝,就必须哭上几声,死者家属也必须出来个女的陪着哭上一场,这时守灵的人喊叫:"别哭了,快起来!"吊孝的也就起来了。然后到逝者住过的房内写上份礼,也有不写礼的。实在亲戚或好不错的就留下来帮忙办理埋葬之事了。
  按着当地风俗习惯在下葬之前都要报庙(引领逝者亡灵上庙)多次,一般人家都要把死者存放一两天,多者还有存放三至七天的,为的是等待远方的至近亲戚朋友。死者死后的第二天晚上还要送盘缠,目的是送死者的灵魂升天西去携带一些金银财宝、车马人儿……
  有钱人家还雇一些吹鼓手,吹吹打打,还有的请些僧众念佛诵经,以示对死者的哀悼。这些习俗文化大革命之前是不可少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都免了,可近些年农村又逐渐恢复起来了。
  辰时刚过,院外驶来了两辆车,一辆是紫色夏利牌小轿车,车上跳下三个人来,走在前面的是老大刘继业,跟着的是老二刘继山、老三刘积善;另外一辆是半截箱式长城牌轿车,车上下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个子很高,由于是长方脸,盛怒之下脸显得就更长了,她就是刘继山的大女儿——小芳。随后又下来一位中年妇女,个子不高也不矮,四方脸一双大眼睛,她怀中抱着一捆海纸(纸钱),阴沉着脸,她是刘积善的妻子白艳春。这些人直奔院内的棺材头前,刘积善夫妇首先跪在棺材头前一边烧着海纸钱一边哭泣着;老大、老二跪下磕了个头站起,分别走到棺木两侧,那个小芳姑娘站起不由分说就把盖在棺材上的被子掀了下来,口中喊着:"奶奶你死的好惨呀!我们来晚了!……"刘继业、刘继山就要掀棺材盖,被守灵的人一下子按住了,那个姑娘撒起泼来,她用脚踢着棺材,用手使劲拍打着棺材盖,声嘶力竭地喊着:"奶奶你死的好惨呀……"一个守灵的年轻小伙子看不下去了,上去将她胳膊架起,那小伙子的手像老虎钳子一样,卡的她妈呀妈呀的叫着,在场的人心说这个姑娘不哭奶奶,怎么叫起妈来了,心里只是好笑,心说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明白真相的只有那个小伙子和她本人。这时屋内的人都知道了,纷纷从上房屋内走了出来。
  走在前头的是逝者的二女婿张逸民,他是今天一大早赶来的,按说他今天有个会议是不能来的。是刘继贤三点多钟给他打的电话说母亲去世了,他起来到学校安排一下,就打车和欧阳春秋夫妇一起赶来了。跟着出来的是村长王小林,欧阳春秋夫妇,刘继贤,这家主人赵明远的叔叔赵安平等人。
  "大弟、二弟来了,到屋里去,有话好说吗?"张逸民来到人群前大声说。
  "好个屁,都是你们两口子出的馊主意,我叫你好说。"那个叫刘继山的说完直奔他二姐夫张逸民,上去就是一拳把张逸民打了一个趔趄,要不是被人扶住险些栽倒。这时从人群后面挤出好几个小伙子拦住他行凶。
  "这是哪来的野小子到这来撒野,大伙动手教训教训他!"这一嗓子从人群中喊出就有一群年轻人团团把他围住,擦拳摩掌,式如待发。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瓮声瓮气的人说话了:"年轻人不要鲁莽,有道理慢慢说嘛,何必动粗,我是这村的村长,咱们都到屋里去说嘛。"
  "不用到屋里去说了,妈是我们的,我们要把她运回去下葬。"站在刘继山后面的刘继业走到村长面前理直气壮地说。
  "妈是你们的,但也是赵明远的,埋在哪?由誰埋?这就看老太太韩紫云的意思了,大家说对不?"
  "对!"院里所有的人都在喊。
  "对什么?!人都死了。"刘继业声嘶力竭地喊。
  "你别以为人没了,可她老人家有遗嘱。"村长王小林还是心平气和地对来人说,他王小林是什么人,什么阵杖没见过,他是自己长大的不是吓大的。王小林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能处理,谁说这样的事是他一生中头一回遇到,但也难不倒他,他旁敲侧击,即民主又集中。是他一贯处理民事纠纷的拿手好戏,何况他完全知道事情的始末因由。
  "好,好,算你们狠,我要把赵明远告上法庭,我要把老人运回去火葬,你们等着瞧吧!"刘继业一看在场的这些人,要想把老妈尸体拉走是不可能了,他撂下一句狠话领着来人上车走了。
  蹊跷的是来人白艳春没有走,她在婆婆灵前哭了很久,也没一个人劝她起来,这边不管怎么的闹腾她也没理会,只是像个泪人大一声小一声哭泣着。当刘继业领人走的时候,她还跪在那。杨金珠看她这样子就去劝她,两人走到一边,白艳春擦干眼泪对杨金珠说:"嫂子,他们也听说老人留下遗嘱了,先来硬的,想吧老人尸体抢回去,硬的不行就想起诉,在不行就想火化尸体,骨灰一家一份。老大老二闹腾就是想捞几个钱花……"
  外面又想起汽车喇叭声,大家向外面望去,原来是那个半截美小轿车又返了回来,人们以为褐乳山庄刘家兄弟又返回来抢老人尸体了,个个睜大了眼睛看着他们。当白艳春往小轿车走去的时候,人们才松了一口气,心说原来是来接她的,她上车以后,那轿车一溜烟走了。可人们的心情并不轻松,个个都心里明白,刘家兄弟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下一步赵明远该怎么办呢?
  一直在后面站立末不做声的赵明远,这时候说话了:"王村长乡亲们事情已经这样了,咱们都到屋里去吧,帮我想想办法出出主意。"说完拉着王村长的手,一起回到上房屋里,炕上地上挤满了人。
  杨金珠从外面进来把白艳春刚才对她说的话在众人面前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听后人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刘继贤夫妇、刘继琴夫妇听了,真是无地自容,虽说要回母亲安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是人都会理解的。可不能用母亲的尸体来要挟对方闹几个钱花,太不够两撇了。是‘人’吗?特别是刘继贤姐妹俩,她们默默地回过头去走到无人的地方哭泣去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人们思路枯竭还没想出什么好主意时,外面又有人哭了起来,是谁家女子来吊孝了?杨金珠赶忙出去迎接,外面又哭成一团。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外面又走进一位年过三十的小伙子,他不高的身材,方正脸膛,两只大眼睛放着柔和的光,他不是别人,正是村长王小林的儿子王一村,难怪他长的機像他父亲。他最近买了一辆奔驰牌轿车,本想端午节回家探亲,可是手续没有办全就耽误了,今天上午他开车路过火车站时想顺便拉两个人挣个油钱,正巧遇见刘小娟打车回家。
  "王大叔您在这干什么?"
  "你是?"
  "我是刘小娟,几年前我在赵家湾我大爷赵明远家见过您。"
  "啊!我想起来了,大侄女你这是?"
  "我奶奶过世了,我要回步高山送送她。"
  "小娟算你走字,我正想回家看看爹妈,顺便就拉上你吧,你是从那里回来的?"
  "北京。"
  "那就上车吧。"王一村帮助刘小娟把东西放在车上,架着车向家乡驶去。
  路上刘小娟沉着脸一直没啥言语,王一村为了调节沉寂的空气,就没话找话说:"在北京干什么工作呢?"
  "在x医院当大夫。"
  "是分配去的吗?还是调到那去的?"
  "都不是。"刘小娟看王一村是个爱说话的人,猜测出如果自己不说他也会追问自己是怎么去北京的,于是她就把自己去北京的经过慢慢的讲给他听。
  刘小娟原是东北医学院的毕业生,几年前在一个同学的父亲帮助下,进了北京x医院实习,由于工作勤快细心,她又承传了大爷赵明远的一些医术,很受这家的领导的赏识,一年后就正式雇佣了她。
  昨天小力哥哥给她打电话说奶奶两天前病逝了,她听后就哭了。后来医院领导问她原因,她把实情说了,领导批准她一个星期的假,当天晚上她就坐火车回来了。
  外面哭天抢地的就是她,刘继贤、刘继琴听得侄女小娟回来,就跑出来姑侄女抱在一起痛哭起来。守灵的不管怎么喊:"好了,别哭了!起来!"都无济于事,后来小力、小泉等人出来,才把这些人拉了起来,可小娟还是暗暗地哭泣,她想起奶奶对她的好,记得她八岁的时候,她看人家小孩都去上学读书她也要去,可那时家里穷,父母说什么也不叫她上学,她哭了一天不吃不喝,惊动了奶奶,奶奶臭骂了她爸妈,然后是奶奶出钱领她上的学堂,如果不是奶奶让她上学她哪里有今天,小娟越想越想哭。
  王一村的出现,使他的父亲王小林很快想起一个解决矛盾的办法,他没顾得和儿子说话就对赵明远说:"明远有主意了,这不一村回来了吗,我和他去一趟褐乳山庄,找他同学刘继臣协商,就是上次来抢老人的那个带头人。白艳春不是透过话来,说他们哥们就是为了弄几个钱花吗,那好办,一家给他两千块钱,事也就平息了。再说咱们可以软硬兼施,有老太太的遗嘱,我想他们在混又有刘继臣那个鬼机灵压着阵脚,他们不会过分吧。"
  这时赵明远紧锁着的眉头也松弛开了,他说:"就劳驾一村和二哥了,不行一家给他们三千。"
  "大爷我们家不要,这个工作我去做。"在一旁哭泣的刘小娟听后止住哭泣说。
  村长王小林对刘小娟说:"孩子,你说的我们明白,可你大爷有这份心意,就把钱拿上,叫你爹妈做主,那时他们不要,在把钱拿回来,就这样吧,叫小力开车把我们送去。"
  "爸,不用了坐我车去吧。"王一村对他父亲说。
  "你的车,你买车了?"村长王小林很吃惊,心说儿子你有钱买车吗?可嘴上没说只是很不自然的一笑。可王一村并没理会父亲的一笑是啥意思。他只管高兴地对父亲说:"是,刚买不几天,您老上车坐坐新车吧!"
  "那好,咱们就走吧。"村长王小林说完就向外走去。
  "金珠把钱给二哥拿上。"
  "是。"杨金珠答应一声三步并作两步向上房走去。
  车已经发动着了,王小林、刘小娟分别坐上王一村买的新车,正当人们欣赏赞扬王一村买的‘奔驰’小轿车时,杨金珠手里拿着一大叠钞票急疾走来,他首先递给丈夫赵明远,赵明远连数都没数就递给村长王小林。王小林接过问道:"这是多少?"
  "玖千。"杨金珠赶忙回答。
  王一村说:"赛先生请回吧,我们一定把事情办妥。"说完上车鸣了一下喇叭开着车离开了赵家湾。
  午间没有消息,晚上还是没有消息,这叫赵明远一家很是担心,特别是赵明远他坐立不安,一颗悬着的心像油煎一样难熬。褐乳山庄哥几个会答应吗?如果他们提出非要火化,那可怎么办?不过咱这大山里不属火化区,上边也不会强人所难。赵明远问着自己又安慰着自己。翻来覆去地想着,实际火化比土葬好,既简单又省事,可老人有遗嘱,咱这又有条件,这一辈子老人家就有这么一个心愿,还是圆了她老人家的梦好了。赵明远胡思乱想着。……
  "叮铃铃……叮铃铃。"一声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杨金珠拿起电话耳机问:"哪里?"
  "我是王一村,是大婶呀,叫大叔接电话。"
  "好,我_——我去叫他。"杨金珠放下电话跑了出去。
  "他爸,王一村来电话了,快来接。"赵明远听得老婆喊他接电话,马上回到上房,拿起电话问:"是我,一村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
  "事情办妥了,他们已经答应了,一开始他们说什么也不答应,好了,两个钟头后咱们见面再说吧,对,明天就可以下葬了。"
  "谢谢了,现在是半夜一点了,路上要小心呀。"赵明远放下电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向窗外望去,夜空黑黑的,天上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斗在不时地眨着眼睛。母亲灵前的麻油灯闪烁着,守灵的人来回的走着,除了这些赵明远似乎再也看不到什么了。明天母亲就要下葬了,不会再出现什么事情吧。他没因为褐乳山庄兄弟答应了,可他还是放不下这颗失落的心……
  (二十三)送殡的队伍
  看风水,这在北方是人们常见的风俗,一般人家都要找一个风水先生看一看,把死者安葬在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赵明远两个叔叔认为祖坟埋的人太多了,风水不怎么好了,建议赵明远另找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父母,赵明远不好违背两位老人的意见,就拜托他们安排这一切了。
  赵家请得这位先生听说是平谷山川远近闻名的风水高手名叫‘马公佛’,说这人心正不坏,凡是经他安排的人家都很顺当。此人个子并不太高,方正脸一幅和善的面孔,穿着也不怎么讲究,但是干净利索,说话有些憨。
  "先生什么时候起灵?"村长王小林问七十开外的马公佛。
  "起灵,这个时辰就很好。"
  "外面准备好,现在就起灵了。"王小林吩咐着。
  "那什么时候下葬呢?"
  "你说时辰呀?什么时候有戴铁帽子的路过,那个时辰就最好。"
  村长王小林听马公佛这么说,心里就犯起嘀咕,戴铁帽子的怕是永远不会来吧,到时候看他怎么办。这么多人听着,人家都没说什么,他也不好说啥,心说到时候看……
  文化大革命之前抬死人讲究多少杠,一杠安排八个青壮年作为杠夫抬运灵柩,一般人家也就安排一杠,讲究排场的人家安排三杠四杠的,最多的还有安排五、六杠的轮流抬运灵柩;如今人们又恢复了过去的风俗习惯,大闹小闹都有。现在车辆代替了人抬,司仪在来帮忙的人中选出七八个年轻力壮的人,负责往车上抬棺材和到墓地后从车上往下抬棺材入殓的人就行了。赵明远是远近闻名的大夫,他母亲去世自然有很多人来帮忙,村长(司仪)也就没有明确吩咐。
  旋莺儿记得她的老师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个空间中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客观上存在的,而又能反映到我们的这物质空间来的现象,实实在在的表现,却不敢去触及,视为不明现象。固执的人硬是无根据而找理由说成是自然现象,另有用意的人违心的一概扣上迷信的大帽子,少于追求的人以科学不发达而避之。如果人类能从新认识一下自己和宇宙,改变一下僵化了的观念,人类就会有一个飞跃。"这些话深藏着很高深的道理,世间有些事是得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看得透彻。中国几千年文化,其实是比较神的文化。有些现象不得不叫人相信,旋莺儿就是这样认为的。就拿今天的事情吧,就有些蹊跷。
  当孝子赵明远抬着棺材底在前面走女眷们哭泣时,当人们一起把棺材举起往灵车上放时,从西南方向刮起一个大旋风,那旋风越刮越大黑黑的直通天顶,很快从村头刮过向东北方向刮去,慢慢地消失在小北山前,过后人们都说,是赵阿曼的魂来领韩紫云的魂了……
  随着一阵鞭炮声和四个吹鼓手的丧葬曲声中,十多辆送殡车启程了,大街两旁站满了人,村民们都出来观看赛华佗是怎么安葬自己的母亲的,他们都为赵明远捏着一把汗,因为他们知道他的重山弟兄曾两次来抢他的母亲。看热闹的老张头对老李头说:"李哥听说赵明远为了让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髌骨,花了不少冤枉钱呢。"
  "我也听说了,真是多一,人死如灯灭,要是我呀,我就不这么办,活着孝顺就行了。"
  "听你这么一说,赛先生不孝顺了。"
  "不是,赛先生孝顺是出了名的,我是说他那重山弟兄,听说他们一个也没来,只有一个孙女和两个丫头来了。"
  "还来一个儿媳呢,可能是那个最小的儿媳妇。"
  "不管怎么说,人家老韩婆…"
  "不对是老赵婆。"
  "老赵婆,这一生活的还是可以,你我要像她那样的晚年,也就没白来这世上了……"
  "是呀!可死了又能带走什么呢?要说带走什么,恐怕只有带走她的灵魂吧!"
  咱们不说这街谈巷语,只说那送葬的队伍。很快十二辆车就驶出了赵家湾向墓地行去。
  大概一个钟头吧,队伍以来到小北山前,先前来的人早已把墓坑挖好。有个好事的村民问风水先生:"这墓地是什么向口?"
  "是乾山巽向。"接着他就借题发挥讲起他看这个坟地的好处:"东边那条沟为水,它的流向南,南边那条河为库,河的南边有四个山头为虎门,西边那座山为笔,东边的那个土山为龙。将来这个地方会护佑后人升官发财,出文人……"大家只管听风水先生讲经纶道没有注意天气变了,突然西北天上起了几片乌云,不一会下起小雨来,人们正在埋怨天气的时候,从远处小道上走过一个人来,他头上顶着一口锅慢悠悠地向山这边走来。
  只听马公佛说:"时辰到,下葬。"人们早已把准备好的绳索拉起,慢慢把棺木放入墓穴里,等人们把墓坑填满土时,雨也就停了。
  再看那个头戴铁锅的人已经走过那个土山去了。人们都说风水先生太神了,不怨大家叫他马公佛。
  这些闲篇咱们不讲,就说这些送殡的,等把人埋好后,亲人们大哭一场后,一个个都上车了,只有一人还在坟前不住的哭着,那就是刘继贤,赵明远站在一旁劝着:"贤妹起来吧,别哭了,妈的愿望实现了……"他说不下去了,泪水又不住地落了下来。
  最后在村长王小林的劝说下,刘继贤才上车跟着大家回去了。
  (二十四)尾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各种事情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可事情过去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不过是历史了。然而人们只注重的还是现实,民以食为天,不是吗?人们为了生存,各自用着各自的方式,为了个人利益,去无知的挣扎、奋斗……有谁会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她)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和想法:赵明远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科技人员,不辜负母亲生前的希望,为这个世界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实现他的价值,他除了每天为来求医治病的人服务好外,更加努力研读医书,为实现写好自己的医学书籍在不断地工作着;刘继贤为了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辜负母亲生前教诲,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孩子们呕心沥血……
  至于大虎、二虎、三虎、刘继琴都在各自忙碌着……
  其母亲的一生实为坎坷的一生,也是伟大的值得尊敬的一生……
  2012年写于家乡乌丹
网站目录投稿: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