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脚步已经迈入公元2013年。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党的十八大吹起了新的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新号角。 在新的进军中,我们财政同仁也注定要肩负新的重任。这是因为,财政资金是公共经济的血液,财政预算则是公共经济的心脏,财政制度是公共经济的核心制度。只有财政健全充实、调节有效,公共经济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才能获得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的伟大坚强才会充满希望。财政工作意义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蕴含于这里的逻辑之中。不仅是逻辑,而且三十年改革发展的历史实践也清楚地表明,每逢我们党和国家吹起改革与发展的新号角,我们财政同仁都势必要走在新进军的前列。现在,又到了整装待发的时候,我们财政同仁在新近五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十八大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要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财政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杠杆。这种杠杆作用的有效发挥,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财政政策、财政体制和财政预算的科学化。这就要求以清晰的认识和高超的智慧,进一步发现并尽快祛除现行的财政政策、财政体制和财政预算中依然存在的不够科学的成分,依据科学理性全面实现财政政策、财政体制和以预算为龙头的财政管理创新,以此助推发展动力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质量提高、收入分配协调和社会管理创新。毋庸讳言,如果不能解决这些较大的问题,财政对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而言,就有可能帮倒忙、使反劲儿。 其次,是系统全面地深化财政改革。去年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并且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这当然适用于财政改革。财政领域如何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如何加强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如何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这显然是摆在我们财政同仁的重大课题。笔者2010年曾提出,我国亟待以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为着眼点,将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明确为深化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对已经进行的各项改革加以系统集成,以增强财政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完成这项改革,为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基本制度保障 。作为此项改革实践方案的探索,去年7月我写作了《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基本构架、主要任务与实现路径》一书,就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十个主体子系统(公共财政收入、支出、预算、政策、体制、制度、投融资、资产、管理、监督)和五个支撑子系统(财政机构、人才队伍、公共会计、信息技术、科学决策)与现代化标准的现实差距、改革任务和基本路径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深化财政改革提供一孔之见、一家之说的参考材料。不待言,科学拟定改革方案固然重要,从实践方面持之以恒地深化财政改革更需要政治勇气与智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新年伊始,我希冀并相信各位财政同仁都以不同方式的扎实努力为此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