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设计出更好的网站


  通过平面媒体和出席研讨会来传播他的有效使用者接口设计原则。在这篇文章写作的后期,他已经在User Experience World Tour上传授他的意见。Nielsen 拥有博士学位,同时也是 Nielsen Norman Group的使用者倡导者和负责人(Nielsen Norman Group 是他与 Apple Computer 的前研究副主管 Dr. Donald A. Norman 所合创的)。在 1998 年以前,他是 Sun 公司的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他在 Web 可用性的领域被公认为世界的权威。
  Nielsen 已经获得了偶像级的地位,是如今讲谈会最受尊敬的使用者接口大师级主讲者之一。全球许多设计者对他推崇备至,然而还有许多人却想把他绊倒。
  他用下述三个基本的原则来启发设计者:精致简约,越少越好和支持使用者任务、不要阻碍使用者。
  通过这些原则,Nielsen 领导他的听众设计出更好的网站。在他看来,这就好比在万里长征的旅途中迈出了第一步。为了来改善网站造访者的使用体验,Nielsen 要求听过他的演讲或出席过他的研讨会的听众针对他们的网站做一个适当的改变。这些看似小小的变化往往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为证明 Nielsen 的概念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他还特别指出他已经不把网页下载速度视为最迫切需要改进的因素。随着宽频时代的来临加上设计者逐渐设计出更有效率的网站,Nielsen 觉得到他已经改变了世界。
  Nielsen 的戒律
  你应该:
  •在为网站写程序时遵循 Web 的标准(从 W3C 标准开始,然后使用其它已经可接受的标准,例如 JavaScript 等)
  •遵循规范 — 80% 到 90%的使用者都在做的就是规范
  •强调快速的响应时间(网页负荷和服务器容量两方面)
  •简明、客观、易于浏览
  •协助使用者决定去留:区分产品列表
  •支持搜寻的功能,但是别做的太繁复(以 Google 为标准)
  •在进行任何设计之前先做好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
  •在设计时强调任务支持(例如,比较购物)
  •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次使用者测试
  •让残障人士也可访问网站
  你不应该:
  •妨碍使用者:别用过度喧哗夺目的页面,别使用 Flash 做简介,不用具有推销性及不合适的图片来破坏内容(例如,笑脸照片)
  •包含未经请求的弹跳式窗口(在线求助除外)
  •去掉「上一页」(Back)按钮(打开一个新的浏览器窗口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把功能设计元素做得看起来像广告(他们将会被忽略)
  •使用动态式的文字(moving text)
  •允许连结错误发生
  •隐藏送货成本或其它「陷阱」-这些会引起放弃购物
  •使用焦点团体或调查来指导交互式设计
  •不断重复设计- 在推出网站前深思熟虑,然后就保持同样的设计风格一年左右。
  追随者
  Nielsen 指出 Yahoo 最符合他的有效网站设计定义的网站。他认为「 它在您需要考虑的几乎所有因素方面一直都表现得很好。当您在不同的页面上时,您知道您要做什么。」他指出 Yahoo「 一直在改进设计,但是却一直以使用者经验为出发点。」
  至尊经典
  Nielsen 不仅非常重视他的最新著作Designing Web Usability:The Practice of Simplicity,也对 Scott McCloud 的Understanding Comics推崇备至。「 这本书提供了对简洁性概念和在视觉沟通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提出了非凡的洞察力。」除了 Nielsen 有关 Web 可用性方面的书籍,从事电子商务网站的人也应该看看他的电子商务可用性之 219 条设计指南(219 design guidelines for e-commerce usability)。另外,Nielsen 也推荐以下几个具有可用性资源的网站,这包括他自己的useit.com、Tomalak’s Realm和Usable Web。
  救赎
  对于 Nielsen 来说,一个无错的网站需要实用的设计、一个精确的使用者响应系统和精简的设计。许多人对 Nielsen 将最精简设计列为第三项而感到震惊,但他马上响应说,「 我从不反对网站上以图形呈现,但是他们必须是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您在一个网页上有某人的传记,当然您需要他们的图片,但是您不需要制造一个闪烁的星状图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吧!」
  最后,为了阐述所有的设计者要遵循 HTML 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Nielsen 以无所不在的交通灯为例:「 据我所知,红灯停、绿灯行是大家都熟悉的国际标准。但是,如果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人决定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颜色规范,您能想象这将发生怎样的情况吗?」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bookread/archive/2007/07/27/1711212.aspx
网站目录投稿: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