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是个黄女孩》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2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川是个黄女孩》精选点评: ●看得我揪心 ●这是一只多么生动的笔啊~ ●第一篇最棒,第二篇写毛丫的在杂技团生活的那段儿很棒,整篇故事的结构好像非要把两个不认识的人串在一起,非要折腾点儿爱情意义出来似的。对于那个学校的故事,总觉得对那个同性恋老师的描写不很深入,关于他的故事没有解释清楚。 ●中短篇合集 ●结尾太仓促 ●实际是2月末读的书,3月因为L tour所以阅读放缓了很多。第一次读严歌苓的短篇,有点不习惯。不过第一个故事,姐妹俩之间绝对有亲情以外的感情吧! ●小资地感觉,还是很喜欢。 ●懒洋洋的嚣张 ●很喜欢《太平洋探戈》,从题材到形式都很喜欢,而且严歌苓的小说普遍比较虐心,这篇倒是真的还不错,我更喜欢目前这样的处理。《吴川》也不错,我对这两个女孩是真心喜欢起来了的。最后的《阿曼达》读得稍有些莫名其妙,没能完全理解一些情结,也对行文中突然冒出的「我」感到不适,不喜欢这篇。 ●"嘴馋的人,浑身都馋。" 《吴川是个黄女孩》读后感(一):又让我想起心理学 第一次读严歌苓的作品,读了这本数第一个故事时候,觉得严歌苓应该是个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故事中的"我"的一切的心理感受与童年时期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不相上下。所以我想,对于童年时期受过伤的人来说,如果想成年以后拥有幸福的生活,一定要给内心的小孩以鼓励,使之成长。 《吴川是个黄女孩》读后感(二):爱是这样的 姐姐少时打翻了母亲放在玩具柜上滚烫的流食,整个前半身被烫伤,母亲却为了和一个不是父亲的男人幽会而置她于不顾。这个男人是后来被称为吴川的女孩的父亲,是香港有地位有势力的阔少。 姐姐的前半身从此毁于一旦。不能从事她心爱的舞蹈:教练说她上台会影响美观;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恋爱:怕她的触目惊心的伤疤会吓坏了对方。 于是她从事的是特殊职业:用手抚慰城市里寂寞男人的心灵和身体,以得到不菲的报酬。 在母亲的操纵下,她见到了妹妹吴川。她放弃一切:放弃不菲的报酬,放弃不堪的工作,放弃有可能成为恋人的教授……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能用那只干净的手牵起妹妹纯洁的手…… 《吴川是个黄女孩》读后感(三):《 吴川是个黄女孩》√ 严歌苓 最开始知道严歌苓还是从写字马下来的,就是这本中那段话,感情明明是高贵的礼物,却总是送不出手,包上旧报纸,放进破旧尼龙袋里。就很神奇,当你多知道一个词之后,就会频繁的见到和它相关的东西,比如陆犯焉识、小姨多鹤这些。其实看之前还小纠结了一下,是更经典的陆犯焉识 还是 没那么著名的,书名看起来怪怪的认识的初衷,最后决定这本,毕竟因为一句话看一本书这种事我还是很有经验的。睡前一天看一篇,这个看法简直又爽又别扭,每天看完都觉得哇用这种不太一样的文字讲故事好棒,又一边被故事心塞到不行,自虐式的享受简直太贴切不过了。 看完第一个也就是标题这篇才知道为什么书名要起‘黄女孩’,因为的确每篇都围绕着黄。太平洋探戈是最温暖最戏剧最喜欢的,吴川这篇是最心疼的,除了和妹妹境况对比这些背景外,高潮应该是从商场购物那里开始,先是因为黄无缘无故被怀疑,不被信任被殴打,然后是脱衣服。其实伤疤本身就会对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是消无声息的,它的存在不是你的错,但是它就是会让你觉得低人一等了,不然为什么总会下意识的隐藏它,可能这是人的本性,它是和人最自然状态相违背的,或者是潜在的完美主义作祟,多一个它你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也许可以通过后期刻意的思想克服,但是终究存在,终究是不natural的。而吴川的伤疤还是在那么一个特殊的位置,又尤其在那种蛮横不讲理下,处于弱势地位被动的袒露出来,你能想象和着委屈有多么痛苦,也许还会带着不能表露不想丢人的倔强,这种纠结和受凌辱的心态,仔细想难受到窒息。从医院中醒来,见到的被通知的人又是造成自己从小境遇的那么一个妹妹,再加上请律师的后续让人觉得现实的心塞。一边觉得怎么能这么不留痕迹的把一个人写的这么惨,一边又觉得严歌苓真厉害,这么一个其实带着点drama的故事写的如此现实。 这前两篇应该算是中篇,后面几个都是短的小篇,也都是围绕黄,印象更深一些的是热带的雨。 真无奈,但是写的真好啊。( 2017.4.10 ) 《吴川是个黄女孩》读后感(四):芝加哥的黄女孩啊 摘抄: ——关于芝加哥,丑闻已经够多。关于我的丑闻,也够多了。只是都很好的保存在我和另外一群个人之见。又或者是,我和他们每个人都是单线联系。因此无论丑闻怎样惊世骇俗,对方和我一样密藏。 —— 芝加哥一眨眼成了鬼城。秋天的夜晚八点,金融区的摩天大厦噩梦一般逼近来,所有的正经人都鬼祟了,躲闪着,走得贼一样快,所有的反派们大摇大摆,枪手们醒来了,暗娼们容光焕发,酒鬼们摩拳擦掌。刹那间他们成了城市的占领军。我的步子不快不慢,他们假如有好戏唱,至少有我这一个观众。连麦当劳也开起乞丐Party来了。 ——一个亚洲女孩也可以同时看电影、听音乐、和人交谈。他或许也和这一大片美国孩子一样,同时干的每件事都干了就忘,没一件算数。 ——我说"rubi夸大了,我半途而废。不过舞蹈物理学无论如何都是废。"他说:"没错,和文学写作一样,早学成早废,晚学成晚废。" ——有钱该修废人子弟的学科。 ——我说"你说呢?" 我坚持用我标准的中国话。 ——她这句话有点惹我恼火。好像说:谁相信啊?这年头同父同母的亲姐妹都嫌多余。 ——这个大都市"非陌生人"是最正常普遍流行的关系,连我和吴川都是这种关系,大家余地留得大着呢,缺了谁也不会受不了。 ——我看着舞台上的吉赛尔幽灵,怎么会有人把忧郁和感伤用肢体表白的这样好?语词是及不上的。语词表白由于和伤感都那么不得体,那么矫揉造作。 ——在美国谁也不愿意做强迫别人意志的人,没有"为你好"这种老掉牙的呵护。 ——所有客人在十多种酒的混合作用下开始失态。音乐开的吵闹无比,大家骨头也轻了,扭动着腰和臀。电视上的人脸和这屋里的人脸一模一样,都在努力地、歇斯底里地快乐着。早就不在追求内在的、真正的情感满足了。存在的就是这种图解式的狂欢。过后他们谁也不需要谁。谁也不敢需要谁。美国式的硬汉,装扮久了就成了真。 ——又成了自作多情,芝加哥人最怕的一桩事。人们越来越谨慎,生怕把感情拿出来别人不要。芝加哥呼啸的冬天到处飘着没人要的感情。 ——"舞蹈物理学?"面谈者讥笑地自语:"我从来没听说过。"我说我也没听说过。我还说我来芝加哥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这座艺术学院。 ——美国人相信一男一女不能对视三十秒,否则就要出问题。 ——再忙碌的事也比感情省事,于是rubi成了世界上最忙的一个人。 ——奇怪,人为什么在谈到感情时有那样的心理障碍?做贼心虚似的。感情是高贵的礼物,人却总是送不出手,送出去也要像我爸那样把它包上旧报纸,装入破尼龙袋,最好让收礼者误认为它是别的东西。 ——"我不会跟你们走的"我说。我身后人口十三亿之众的祖国让我自信。 ——我有人性和名族两重尊严要捍卫。 ——移民往往对移民无情。美国政府阴暗恶毒,利用人性中这个谜一般的特征,把移民们驯化成边防警官,移民局官员,以及眼前这类头目。他们对美国人不留情是自然的,而对他们经历相仿的移民更心狠手辣。他们当初是九死一生的幸存者,绝不能便宜你,让你顺顺当当在这个国家落下脚。 ——我情不自禁喝掉果汁瓶子的底子,或者吃下糕饼盒里的碎渣,都会突然发现她在盯着我,眼神既不解又鄙夷:这些自然顺畅的贫贱动作是怎样来的?我从一个穷孩子变成了个穷留学生,其中包括多少令他不解和鄙夷的细节。 ——存心揭我短。 ——一个小说家说过,盼望远行的人是不快乐的人。 ——我依恋芝加哥,可是难道我在十多年前不依恋故国故乡吗?我总是选择远行,或者说远行总是选择我。 ——我说我根本没去过。但是我知道中国的任何一处风景都是实地胜于画片。 ——上班为了混到退休。 ——居然有这么一个傻子,几十分钟之内就和人掏心窝子。 ——他问我是不是为为此而离开芝加哥。我说远行是我一贯的作风。 《吴川是个黄女孩》读后感(五):写的都是人 《吴川是个黄女孩》里,讲述了好几个短篇和短短篇故事. 相反我对于书名的这一个,并无太深刻的印象. 一个内心纠结充满伤痕的姐姐.和一个各种优越的妹妹. 除了继承了同一个妈的肤色.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太平洋探戈》里我最喜欢的不是毛丫,不是罗杰. 也不是与男女主角息息相关的亲人们.即使被着了许多笔墨. 因为我觉得这故事里的灵魂是驯虎女郎. 她是一个谜.迷住罗杰,害他娶回一个全然不同的东方女子.毁了半生. 女郎独立,狡猾,坦诚. 一面在舞台上放着异彩,回到后台安安心心奶她不足月的孩子. quot;她又小,又美丽.充满能源,充满他不懂得的丛林深处的幽暗生命力. 那么小却那么浓烈,简直是热带雨林榨柞的一滴汁液,甜的.却带着灼人的辛辣." 这样的描述,一个有着孩子的年轻女郎,她的背后,该有什么样的故事? 《阿曼达》是一个慵懒又令人生厌的故事. 不是讲述者.而是故事本身.如同清晨的面部肿胀,隔夜气味. 是人世间一切不美不好却必须共存的那部分. 变了形的岁月,变了质的男女. 最终,却是一个被狡诈又可怜的女孩儿耍戏的过程. 人人都很惨.但又惨的并不烈. 如同轰轰烈烈想死一场,却只是跌下楼梯,吓了迎面走来的人一跳. 却在失去颜面的同时,也退缩了死的信念. 相信,本来是想好好坠个楼的. 《学校的故事》里面的每个人都很凄哀. 都有着执迷不悟的倔强.即使落下泪来,也要承认永不可能有交集. 与性无关.与性向无关.与性别无关. 所以严歌苓说:"在人们眼里,世界就这么物质.有物质就有属性.同性,异性,这性,那性. 你想把这些性都弄含混.从之间找出个感觉.你想只要那个感觉,不要性,那不行. 人们就来提醒你,你爱错了.你的爱要没有属性,就错了. 我心里一阵痛." quot;电话拔通,好久,才有个人来接.是个男人.但不是帕切克... 我听见电话那端喀答一声,是话机被搁在桌上.或者书架上. 帕切克的生活中就这几样东西. 而我却挂断电话,泪"哗"的一下流下来." 我从没有见过这么棒的描写. 《栗色头发》可以让所有人最直观的知道种族歧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些在国外摇着头咽苦水的人有了一位最好的总结者. 这里面的栗色头发,是一个美好又执着的美国人.他爱眼前这个中国姑娘. 但他们之间,却有着永远不可跨越的鸿沟. 姑娘历尽艰辛,也不肯向他靠近一步. 因为她不是邓文迪们.她苦苦挣扎,为了一份不是自己错的责任感误会. 埋头苦干做了许久的苦力.还几乎毁了容. 然后在一个富有的老太面前受尽微妙的对方并不自觉的屈辱. quot;她的脸沉下来,告诫我不可再犯这样的错误.然后拿着我熨好的衬衫. 迈着典雅的步子.一路轻轻放着小屁,回她的房间去了." 最终,黑发女孩儿看着栗色头发无望地,执着地,寻找着她. 却没有回应. 《苏安 梅》《热带的雨》和《集装箱村落》都发生在尼日利亚. 都是悲伤的故事.但却像主人公一样,不失尊严.体统.和自己的价值体系. 苏安梅是一个侏儒,虽然被描写的似个娃娃.但她依然是个没有希望的侏儒处女. 她曾经以为那个63岁的纽约人可以剩下给她. 便认真地爱恋他.却没想到63的男人,依然也爱长腿火辣的年轻姑娘. 并且还完全不愿意搭上自己的身份贡献一张绿卡. 所以这个自卑的姑娘,以为那个牙齿中间有一道缝的尼日利亚小伙的追求是一种戏耍. 所以最终,给了他一巴掌.因为她觉得在众人面前无地自容. 却没有看到男孩儿背着众人流下泪来. 他真心喜欢她爱红的面庞和温柔的性格. 第二个,是一个少妇和小男孩儿的友谊. 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的,温柔,款待,善待,大方. 却给那个七岁的聪明男孩带来巨大的麻烦. 他虽然常常被打,虽然脐带都没有剪好挂在肚皮上.虽然中耳炎家里都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 但他原来是活着的.他没有显出他比小头头聪明,更没有比他们多得财富. 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他可以私下静静收钱,用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和如同小雷达一样的精准. 当这个嫁了美国官员的中国太太出现以后. 他越来越惨.最终被小集团的小头头殴打到再也不能出现. 而太太以为,他用了自己给的钱去上学了. 最后一个,是一个对于中国人的内向含蓄矫枉过正的中国人. 称自己为麦克李.趁堵车的功夫,以自己人类学家的身份. 观看了集装箱贫民窟的教堂排练. 藉着男性荷尔蒙和他天生的过度热情向一个女孩儿讲述他能改变她的一生. 把她介绍给美国人并且让他们喜欢上她,她会成为一个歌星. 而后,车开了.人走了.开战了.女孩儿却没有离开最危险的地方. 只是坚定的认为,绝不能让麦克李找不到自己. 她还要去美国做歌星的. 她要改掉当地人的诸多坏习惯.首先从永不快速走路开始. 她也要像一万件事等着要她做一样行动起来. 但她觉得自己不能永远卖早点,摘香蕉和去啤酒吧洗碗. 因为在她每周三次的排练中,上帝的模样清晰起来. 他们不再鼻梁高耸眼睛深陷.而是有着亚洲人和缓平坦的脸庞,光滑无毛的手和单薄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