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手机曾让贾跃亭风光无限。 不到一年的时间,卖出500万台手机、两年内数字狂飙到2000万。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是个不可思议的数据。举个例子,小米第一年的量级只有几十万台;魅族做到第六年,销量才和两岁的乐视持平。 如果说乐视网是奠定乐视帝国的基石,那么乐视手机就是君王贾跃亭敲响的战鼓。它是乐视其他六大子生态的基础,是贾跃亭一展雄心的象征。 然而最近,乐视手机伴随着乐视集团的种种流言蜚语,"出乎意外"而又"意料之内"地陷入了泥泞困境: 先是在一周内接连遭遇供应商上门讨债;随后又传来了裁员传闻——人数将超过50%;虽然推出了新机型,但很快乐视手机就在各大平台下架,理由为:"因厂家无物料配件备库,故无法进行售后服务,而且换新和维护期较长,所有该平台下架乐视品牌所有机型"。 一位离职的乐视手机员工向媒体爆料说:目前乐视手机的某些开发团队只有领导在,负责具体执行的员工已经辞职、转岗或被裁员了。 而对乐视手机打击最大的,还是决策高层的离开。 2017年4月,乐视手机原掌门人冯幸主动提出让位,5月,掌管供应链的副总裁王大勇也"因个人原因"选择离职,乐视手机的重任交付到了"备受贾跃亭信任"、80后的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简称"阿木")手上。咨询公司出身的阿木在今年4月以直播的方式主持了乐视手机有史以来最尴尬的一次发布会。 乐视手机的崛起带有明显的乐视风格:不计成本、过度崇尚生态文化。 它提倡的模式是"硬件负利,后项服务收费",通过会员、软件服务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个富有想象空间的盈利模式。然而这个模式所依托的是手机厂商要有强大的资金基础去顶住硬件亏损带来的压力。 周鸿祎复盘360手机的失败时曾说,"天天鼓吹性价比,结果卖一台亏一台。"大凡手机厂商,这几年都开始从高配低价的"屌丝打法"逐渐向高配高价或低配高价的"消费升级"方向发展。唯有乐视毫不动摇地围绕着"生态"做文章。 有人算过一笔帐,乐视每卖出一台手机亏损100元到200元,除去库存的折算等费用,乐视手机造成的亏损额在1.7亿元至3.4亿元之间。 在乐视资金危机爆发之前,乐视手机还可以依托想象空间去坚持,但随着乐视危机的彻底爆发,乐视手机再也回不到众星捧月的地位了。 令乐视手机坐立不安的是,乐视的危机给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直接反映到了销量上。一位手机从业者向媒体透露,乐视手机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的月销量从75万直线跌落到29万。 但最令贾跃亭恼火的一个事实则是:乐视手机如此大力推广会员模式,但它并未给乐视带去多少视频会员。正因为如此,据说在乐视内部,上一代掌舵人冯幸早已不看好乐视手机的会员模式,这和贾跃亭的"生态"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突。阿木的上台,则把行业经验欠缺、但深谙老贾心思的"少壮派"们推向了舞台。 然而,真正决定乐视手机命运的,还是孙宏斌。 这位身携168亿的及时雨除了带来贾跃亭最渴望的现金外,也带来了贾跃亭始料未及的野心。 组织架构重建、解除贾跃亭乐视网总经理一职、分离乐视业务、接盘乐视房地产项目……孙宏斌在最短时间内打出一套措手不及的组合拳,拳拳直中要害,将贾跃亭的风格彻底抛离。 和理想主义者贾跃亭不同,孙宏斌是真正的商人。一句轻描淡写的"把乐视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直接将后者的业务归零重建。 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乐视手机都不是孙宏斌理想中的生意。 一方面外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华为、ov等品牌的异军突起将手机市场拖入混战,缺乏资金支持、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的乐视手机显然缺乏应对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贾跃亭已经低头承认原有模式失败的基础上,乐视手机依然没有找到破解局面的方法,而乐视的其他产业目前也是自顾不暇,没有给予支持的能力和资源。 种种迹象看来,乐视手机都大有可能接受"该卖的卖掉"的结局。 从一股无人可挡的妖风到无人问津,乐视手机仅仅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它仿佛贾跃亭和乐视的缩影,带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正是这股气质,让乐视手机顷刻间脱颖而出,也让它片刻间坠入泥沼。它点燃了乐视的辉煌,伴随了乐视的没落,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证乐视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