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城乡中国上读后感


  《城乡中国(上)》读后感3000字
  【一句话摘要】:我国出现"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的现象是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土地出让受行政力量主导所导致的。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国有化、土地市场化、自由流动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在《城乡中国(上)》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所谓"城市化"就是人口流入城市就业、定居,相应地就有城市户籍人口占比、二三产业占比、建设用地占比等等的数据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成长程度。从我的角度看来,作为普通市民,关注城市化就是关注城市发展是否让城镇居民、让农民的生活状况变得更好。我在《城乡中国(上)》里面看到两个大的主题:一个是中国工业化过于超前,服务业却停滞不前,中国急需转型升级。二是行政主导的城市化在推动国家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牺牲了部分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利益。失地农民补偿不足,城市居民望着房价高歌猛进却无可奈何。背后的原因涉及到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国家重工政策、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制度、政策的推行。那些遥远的国家大事,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先从农民工说起。为什么还要考虑农民工的生活状况?那是因为城市化离不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市里的服务业、制造业对用人有大量的需求。农民工也愿意进城务工获得更高的收入。作者在书中提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就是"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哪里投资多,哪里就会有产生用工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工作。城市在人口聚集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基建,交通更发达,商业医疗教育配套更加丰富,然后又会引发新一轮的人口集聚。因此,人口的自由流动对城市化有极大的意义。从一年一度的"春运"就看出来人口流动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规模是多么地庞大。如果说春运的概念还是太过抽象,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当有一天街边的煎饼果子摊位撤走了,去餐厅发现服务员的人影都没有,就连周末来帮你搞卫生的清洁阿姨都联系不上了,相信你会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之前看过某篇报道提到说低端服务业人口和高端服务业(医疗、金融等)的人口比重是5:1,接近这样的比例才能使城市运作正常。整个大城市就如同生态系统一样,虽然收入、社会地位会去区分高端和低端的职业,但对于维持正常生活来说,低端服务人口如何蜜蜂、真菌是必不可少。因此,刺激农民工进城并保障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其次,没有大量的农民工,中国就无法成为世界工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庞大而又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着一批批外商在中国投资设厂,外资工厂在沿海城市遍地开花。可是,除了生产环节,设计、物流、分销、售后等一系列高利润环节都设置在海外,造成国内包括金融、物流等一系列的服务业长期发育不良。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无法承担技术要求更高的工作;受教育程度高的大学生们又因为房价太高不断犹豫徘徊,时不时地发出"逃离北上广"的哀嚎。由此造成的服务业发展不足,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表现之一。这里会引出第二个问题:我国应该如何启动转型升级?改变"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局面。
  想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周其仁认为必须促进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的自由流动。并把重点放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上,并追溯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在这两方面的政策实施和现实变化。
  2、"盲流"进城不易
  建国初期,农民想要进城非常艰难。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国防安全和城市基建被放在了首位。效仿苏联老大哥的重工策略,我国也开始在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其中为了保证粮食和工业原料供给,曾经要求严防"农民盲目流入城市",将大量农业劳动力绑在土地上,只允许种粮食也不允许种经济作物。"盲流"一次也是那时候诞生的。为了积累工业生产的资本,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易存在巨大的剪刀差,农产品价值受到低估,粮食以极低的价格被国家收购。为了交够公粮,甚至有农民食不果腹。随后的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无一不凸显着国家领导人对粮食高产的过分要求。这些运动的失败使得中国发生了大饥荒,甚至领导层以肃清资本主义为名限制农民的经济自由,禁止自由交易产品,农民被迫过着条件艰苦的生活。直到大包干失败后,领导层开始放松人口流动管制,并在1984年发文,"允许务工经商、办理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才真正为农民进城打开了大门。
  3、土地国有化,一寸土地一寸金
  可以说,中国的土地支撑着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城市基建提供了无法想象的巨额资金。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土地国有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在农村,土地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那为什么城市居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呢?这一切都要从土地国有化的历程说起。
  我国的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通过承认小土地私有权聚集农民力量,一句"打土豪,分田地"让众多中小农民纷纷聚集到共产党身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农村土地属于农民无可厚非。建国后,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官僚、资本家、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因为这些是"生产资料"必须公有。那么属于普通小市民的、作为"生活资料"的的住宅用地又该如何处理呢?从1956年后,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条例将"民地国有"。1956年提出将100㎡以上出租的房屋收归政府管理,每月返还20%-30%的租金给原有的业主,原业主失去该房屋的所有权。真正推动土地大规模国有化的还是因为"改革开放"。当时大量外企要求进入城市投资设厂,农村集体土地不允许交易,想租赁只有通过国有化的途径成为"建设用地",然后在市场上交易。但国家领导层意识到农民对土地要价太高,政府购入地块将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于是对宪法进行修改,采用"渐进式"的方式推动全国土地国有化,首先对城市土地下手。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有",而这一条例尚无合理的解释为何土地国有。其次,82年宪法还规定,政府可以以"公共利益的需要"或"给予补偿"来征收(永久征用)、征用(有时限的征用)将民地转为城市用地。补偿金额只规定了上限(不超过土地原用途三年平均所得的20倍),但没有表明下限。即使政府一分钱不补偿也不违反法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中国能够以惊叹世界的速度实现"奇迹般的经济增长",离不开部分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利益牺牲。到现今中国逐渐强大,公平正义受到社会所重视。如何补偿失地农民也是本书所关注的重点。
  4、土地市场化,房价不停涨
  土地全面国有化不止影响农民,也影响到城市居民。没房的人会操心房价什么时候能降?有房的人担心自己住的房子70年的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书中没有给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却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房价高,原因之一是土地价格高。价格高无外乎供不应求,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国家将土地垄断在手里,像前文所说只有国有化的土地才能进行市场交易。农村土地可以买吗?没门。本来,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违者入刑。直到1987年,为吸引外资入驻,给外商提供地方建厂,中国决定修改《宪法》允许"土地使用权有条件转让"。所谓的条件,就是定期地、以合理价格出让。香港土地制度给我们内地的土地出让提供很多借鉴的地方。我国确定土地出让以招拍挂形式进行是参考了香港专家的意见。最显而易见的是,土地拍卖为政府带来直接的、巨大财政收入,其次可以交易的土地正式成为"资产",政府可以将土地抵押给银行以获得巨额贷款。而楼市上涨的预期,将促使更多房企前仆后继地买地,这也成为银行放贷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财政"由此而来。
  香港的土地情况和内地毕竟不同。香港的土地是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割让给英国的,由英国皇室所有。港岛上除新岛的部分土地为村民所有,其余均为英国政府所有(清朝割让给港英政府),由香港政府代为管理。精打细算的港英政府认为,过长的租期不利于政府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因此港府规定75年租期为标准租期。但是,在租期内港府可以"公共利益"为由收回土地,并给予相应补偿。周其仁认为,我国住宅定下70年的使用期很有可能就是基于香港的规定。面对内地如此庞大的土地数量,轻易收回土地肯定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所以70年后房子怎么办?最新的回复是,李总理已经在敦促相关机构制定方案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站目录投稿: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