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锦鲤现象"背后新时代"迷信论"问题表现及对策建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锦鲤"自古就有美好寓意,代表着中国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当前 "锦鲤"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刷屏,动辄获得百万转发和点赞,很多人也以拜 "锦鲤"为心灵寄托。背后折射是一部分人希望用微小的投入获得丰厚的回报,对于风险小、收益高的事件抱有天然的投机和迷信心理。"锦鲤"的热度持续不减,实质上是一种新型 "迷信论",也反映出"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娱乐之余影响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易诱发投机心理,亟需加以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是削弱主流舆论价值。 异化的"锦鲤现象"折射出一些自媒体营销者一味取悦、迎合受众换取节节攀升的转发量和点击量,形成 "信息茧房",让相关受众沉溺于被扭曲的信息中。自媒体营销者进行舆论动员,侵占了主流舆论阵地,影响现实,社会责任缺失。 二是扭曲年轻人的价值观。 年轻人对 "锦鲤"狂热追求,背后折射的是价值观倒退,把自己份内的事寄托于"锦鲤"带来的运气,把"锦鲤"作为崇拜对象,忽视了现实生活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相信运气可以代替努力,不仅于成功无益,还会影响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加重恐慌情绪,使人无心工作、患得患失。同时加重自身的心理暗示,而自身中奖的侥幸心理和未中奖后失落感,极端情绪易使人丧失理智。 三是造成个人信息泄漏。 网民参与转发 "锦鲤",需要详细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此外催生了假借"锦鲤"形式的新型电信诈骗,使网民遭受损失。 四是涉嫌非法营销。 基于移动端传播技术,自媒体营销号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呈现了指数级的飙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 "锦鲤",背后牵连的是赚取流量攫取利益。某些平台涉嫌非法营销,更有甚者已涉嫌欺诈,过度热衷于为锦鲤刷屏就是为营销者增加打赏和点击量,本质上极易转变为电信欺诈。 二、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一方面要整顿自媒体乱象。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规定,加大底线约束力度,提高自媒体违法成本,对不法赚取流量等行为予以严惩。同时设立自媒体禁入 "黑名单"制度,进行信用评估和登记,严格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整治虚假营销。监管部门需要应时而动,加强对虚假信息、诱导活动的审查力度,同时结合营销行为的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惩处措施。 二是规范平台自身建设。 平台方面要做好审核审查机制,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杜绝非法营销、赚取流量的内容进入公共视野。同时建议 "锦鲤"活动举办方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保证活动的合法、公平、公正。 三是倡导理性反对迷信。 利用好网络工具,抓住 "绝大多数",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培育理性网民。要高度重视网络道德的教育、培养和规范,在网上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社会舆论,匡正社会正气,建立网络道德准则。通过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倡导"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倡导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