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韩寒从博客到微博


  摘要:从博客的兴起到衰落,再到微博成为人们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寒在这两个平台都堪称"风云人物",其访问量和粉丝数均排名靠前。在Web2.0时代,韩寒与大众的距离被拉进了,由迎合大众再到批判大众,韩寒的面貌由热血冲动的青年转变为冷静客观的知识分子。而他的另外几重身份,如音乐人、电影人、"国民岳父"等也给他带来了诸多话题。本文就这些转变入手,探究韩寒的自我定位和大众对韩寒的期待之变化。
  关键词:韩寒;微博;博客
  一、博客:从迎合到"杀戮"
  韩寒于2005年开通新浪博客,是较早"开博"的名人之一,从2008年起就长期占据新浪"第一博主"的宝座,迄今为止达到了6亿的访问量。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博客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开创了读者与作者的新型互动模式。通过博客,年少成名的韩寒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1、对大众的迎合。开博以来,韩寒以其对时事的高度关注、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鲜明犀利的观点而人气高涨。
  在2008年奥运会时,韩寒就发表多篇博文讨论有关奥运圣火、开幕式、运动员和金牌等的话题,在带来笑声的同时也能引发思考。《我要求砸锅卖铁赞助奥运会》里,韩寒就"观众自己拍摄的比赛视频、照片不能发布到网上,运动会赞助商之外的运动员代言广告禁播"等"重视知识版权"的行为进行调侃,并声称要赞助奥运会以保护自己的知识版权。《和》里韩寒讽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摄制组的转播水平,"当然,万一真的是春晚的转播团队做的现场转播,所以本来这个开幕式的后期只是有一点点像春晚,但经过他们这么一轻车熟路,就真的成春晚了。""现在开始直播领导讲话了,转播终于恢复了应有的水平。角度、景深和切换时机的控制都完美无瑕,莫非转播方真的是……"《搞什么搞》则对足协领导总结国奥失败时把错误推到一个奥运期间开房的球员身上加以讽刺,并说"不能觉得外国运动员搞中国女人就是正常的,而中国运动员搞中国女人就成了这项运动失败的一个托词。"
  他的博文标题非常吸引眼球,如《电视台很x很xx》《我要两块钱!》《此文炒作,慎入》等,颇有网络"标题党"的风范。他的杂文擅长以小见大,切中时弊,如在《给点咸菜吃》里,韩寒就对超过时速和重量标准的电瓶车进行征税的政策提出质疑,以"多吃的咸菜不能以肉的标准来征税"论述了该政策的不合理之处及其对平民百姓的影响。《2008年1号文件》里,韩寒从这个禁止网络非法销售彩票的规定引申出去,联想到MV收费争议引起KTV涨价、燃油税争议导致油费上涨、撞死人到底谁负责的扯皮,指出政府朝令夕改的政策不能给人以安全感、"一刀切"是行政能力和法律落后的象征。这都是韩寒从一个脚踏实地生活的小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去质疑政策、批判政府,自然能引起平民百姓的共鸣。他就像一个茶馆里的常客,在茶余饭后跟大家一起点评时事,嬉笑怒骂,博得一阵喝彩。
  然而在"粉丝"越来越多的同时,韩寒逐渐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我的2011》中他进行了这样的反思:"那时候我写文章,针砭时弊,批评政府,完全发自内心的痛恨……我从这些批评中获得了很多的赞誉,于是我开始在意这些赞誉,甚至不自觉的迎合。然而的悲悯都抵不过悲剧的重复。到了2010年,我做的很多批评几乎都是有罪推论和变种八股——制度不好,政府腐败,悲剧发生,人民可怜。我想在任何社会里,这样的批评都会受到民众的欢迎。"
  知名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庸众的胜利》中指出,"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网络名人麦田则说:"韩寒迎合大众是真,独立思考是假,韩寒的价值=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正确的立场。"
  韩寒逐渐发现,因为他总把自己定位于"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所以批评他的声音都被扣上了"反对人民"的帽子。"当我发现批评我的人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小心翼翼的时候,我自然高兴了一阵子,但后来我总觉得不对劲,我知道无论我说得多么对,我必然有地方错了。"于是到2011年,他的文章开始改变了。
  2、对群众的"杀戮"。从韩寒2011年的杂文集《青春》的前几篇文章如《青春》、《这一代人》、《趁火打劫央视》、《急死你世界纪录》、《像成龙一样学会揣摩圣意》等可以看到韩寒当时对于政府缺乏监督和公信力、為了政绩牺牲人民利益等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尤其在针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青春》里,他写道:"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为什么我们的政客能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挺起了腰杆,还能来几下政治博弈,耍几下政治手腕?是因为你们,每一个廉价劳动力,你们是中国的筹码,GDP的人质。无论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封建特色的资本主义,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这篇文章获得了250万次点击和4万余条评论,如此富于煽动性的言论引来了广大网友的一片掌声。
  但这样的一味揭露政府腐败、体制阴暗面的文章写一篇两篇还颇具力量,写多了就成了"八股文章"。2011年对于韩寒的博客文章来说是个转折年,"于是,想了很久,我逐渐觉得,一个好的作者在杀戮权贵的时候,也应该杀戮群众。"韩寒在批判政府和官员的同时,也开始把矛头对准大众,讽刺某些"国民性"。在《辱华》《爱国,更爱面子》《一场民族主义的赶集》《不要动不动就举国暴怒》等文章里,韩寒批判了某些网民爱国外衣下凑热闹的心态:"但我真的怀疑大家的内心是否真的那么愤怒,还是大家很久没有游行和集会了?参加游行很好玩吧?赶去会集很热闹吧?爱国主义庇护下的行游和会集又很安全吧?如果你真的不能忍受,觉得现在的情况等同于八国联军侵略,是国难当头,是形势危急,是四面楚歌,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对着超市抗议,那么我也尊重你,我最终也能理解你的情怀。就怕你是个赶集的。"以及表现为爱面子实则是自卑的心态:"国内死的死伤的伤贪的贪黑的黑,不关我的面子,而国外的刺激则丢了我大国国民的面子和威风。和平年代的爱国就是爱面子。"韩寒还驳斥了"流氓爱国观",并指出了他所认为的真正的爱国:"问题5:你不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国人就该抵制家乐福。回答:宪法上不曾这样规定。这是你的强行流氓爱国观。问题6:爱国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回答:再让你生一次,如果你还选择生在这个国家,那才是真正的爱国和优秀品质。"
  韩寒曾说:"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人民。"在"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中韩寒指出了国民麻木、不团结、素质低、浮躁趋利的劣根性。"大部分国人眼中的自由,与出版,新闻,文艺,言论,选举,政治都没有关系,而是公共道德上的自由,比如说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人,能自由的喧哗,自由的过马路,自由的吐痰,稍微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我可以自由的违章,自由的钻各种法律法规的漏洞,自由的胡作非为,所以,好的民主必然带来社会进步,更加法制,这势必让大部分并不在乎文化自由的人们觉得有些不自由,就像很多中国人去了欧美发达国家觉得浑身不自在一样。"尖锐地讽刺了国民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素质低下。"最关键的就是大部分中国人一副别人死绝不吭声,只有吃亏到自己头上才会嗷嗷叫的习性,一辈子都团结不起来。""我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他们普遍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不如文化界想象的那么迫切,他们对强权和腐败的痛恨更多源于为什么不是我或者我的亲戚得到了这一切,而不是如何去限制和监督,只有倒霉到自己头上需要上访的时候才会从词典里捡起这些词汇来保护自己,只要政府给他们补足了钱,他们就满意了。"则批评了人民麻木和拜金主义的一面。
  韩寒在接受《北京青年》的采访时说,"在批评中,如果两者并列,则应先批权贵,因为很简单,权贵捞着利益了,苦全是平民受的。但这并不代表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无穷无尽无底线地讨好民众。所以我想表现的就是,爱谁谁,老子谁也不讨好"。从讨好民众到"杀戮"民众,韩寒主动拉开了与民众的距离,从而能更冷静、更客观、更自主地看待这个社会。
  3、与网友的互动。博客是一个公开性和互动性很强的网络平台,韩寒的博客也是开放评论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博文下面留言。韩寒非常重视大众对他观点或行为的反馈,也经常进行回应。《回答爱国者的问题》和"韩三篇"等博文中就集中而系统地回答了网友关于爱国、革命、民主和自由等的问题。在《强烈要求世界像朝鲜一样》《伺候舒服为止》《严禁发表个人喜好》《看过"成人网站"后的反馈》《互动》《结》等博文里大量摘录了读者的留言或网友的评论,或是挺他或是攻击他的。韩寒对一些言论进行了回应,另一些则仅罗列在其明确的观点之前或之后,由读者自行评判。
  韩寒的文章并不总是批判与讽刺,也会利用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对网友的行为选择进行引导,语气诚恳而耐心。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两天内,韩寒率领团队赶赴灾区,并且在博客上播报当地抗震救灾的进展状况,号召网友捐助物资、发动志愿者前来支援,并抨击了一些负面的网络流言,对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和促进灾区的救援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4月21日至25日,韩寒连发五篇博客,批判了民众暴力抵制家乐福和"爱国"集会游行中的流氓爱国观,并奉劝自己的读者保持理智,不要上街参加集会游行。他一再强调,"如果你是学生,你是大学生,我个人建议,东西你爱买不买,但是不要上街,不要集会。""再次希望我的读者,不要上街,不要游行,不要傻x呵呵,现在远远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
  韩寒作为一个赛车手,也非常重视提高民众安全文明驾车的意识,《开车被持刀抢劫怎么办》《汽车知识和生命模样》普及了被抢劫或发生车祸时如何应对、怎样保证自身安全的知识,《不问安全期,就是没文化》、《谈革命》、《说民主》中则把夜晚错车时关闭远光灯的习惯与国民素质联系起来,虽然有点上纲上线,但可以从中看出韩寒对重视文明驾车细节的呼吁。
  從对体制和政府的讽刺鞭挞到"杀戮群众"、呼吁理性爱国、文明驾车,韩寒从喜欢煽动大众情绪逐渐变得更理智、更独立,他不再试图讨好自己的粉丝,享受被他们追捧的感觉,而是肩负起了一个拥有话语权的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他的文章主题关注社会、关心时政、关注普通人,代替民众讲出他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引起广泛共鸣;他的语言幽默犀利,读来一气呵成,有阅读快感;他的性格至情至性,爱憎分明,兼具热血和理智。这三点使得他大众中获得极大的影响力。韩寒进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国民反思。敢于批判自己的受众,可见韩寒并不仅仅是想要当个"网络红人",他更想为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二、微博:更亲切、更私人
  韩寒在新浪微博上拥有4千万粉丝,根据2016年9月21日的"微博风云榜",他的微博影响力排名第九,价值6.7亿。韩寒不喜欢"刷屏",除了《后会无期》拍摄和宣传期间,常常一个月只更新区区几条微博。比起博客,微博更短、互动性更强,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从一篇篇的长微博到被称为"段子手"、"国民岳父"可以看出韩寒从博客走向微博,从严肃向娱乐的转变。
  1、长微博到段子手。韩寒在2012年 3月开通了微博,"其实我开过几天微博,后来觉得不适合,便把账号关了。"他觉得微博传播信息太快太杂,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得很快,因此他认为"文章比段落更有力量",他更喜欢安静的博客。但"时代总是裹着你往前走,无论你多么喜欢诺基亚,你总会用上苹果,无论你多么喜欢胶片,你总会用上数码,很多人都怀念老款汽车的经典和韵味,品玩一番,赞不绝口,然后开着新款车回家过日子。"在微博时代韩寒还是用起了微博。他的前几条微博都是长微博图片,也将文章同步发到了博客里,可见韩寒最初还是更适应博客的模式。
  但渐渐的,韩寒开始在微博写一些140字以内的小段子,看得人忍俊不禁。如2013年8月27日的微博"前天成都赛车拿了第二,组委会一反传统,颁发了一个硕大的v字型多孔奖杯。我手贱,对着一个孔插了跟手指玩,结果在领奖台上半天拔不出来。当时正电视直播,我只好挂着奖杯和颁奖嘉宾握手。最后差点用肥皂。今天起床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的寓意原来是:大V,别插手,小心不能脱身,最后让你捡肥皂。"2014年3月18日韩寒在微博上发了自己的三张证件照,并附说明"从左到右分别是我现在,大约十年前和十六年前的证件照片。右边,我刚刚开始写小说,中间,我刚刚开始赛车,左边,我刚刚开始拍电影。这是我三个儿时愿望,也是我生命的三个重要阶段。而此刻,我只有一个人生感悟: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任凭风吹雨打,不管荆棘密布,吃宵夜还是会胖。"前几句一本正经地叙述一件事,最后一句出其不意,看似与前面的主题毫无关联,却能取得意外的幽默效果,这就是"段子"。
  微博上称写段子的人为"段子手",而韩寒也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呼。他在2014年3月21日的微博中说:"朋友说,韩寒,你最近越来越像一个段子手了。我说,什么叫像,一直就是。别看不起段子手。小时候写文章,就怕别人读不下去,所以恨不得处处出彩,段段有点,导致以后的小说和杂文都带着这种气息。在这样的社会里,我分享快乐,是希望大家看到以后都能快乐。我隐藏痛苦,是害怕大家看到以后更快乐。"
  2、"屌丝"。拍摄《后会无期》时发出大量片场(他称之为"工地")的自拍照,胡子拉碴满面焦黑造型邋遢状似农民工,塑造了一副接地气的屌丝形象,如2014年3月15日微博"《后会无期》连续的户外拍摄中。我不喜欢往脸上抹东西,终于被晒成了狗。请教大家怎么才能让脸变成一种颜色?"在《后会无期》的海报公开后,他也贴出许多网友恶搞版的电影海报。而他不遗余力的"自黑"在收获大量笑声的同时也增加了大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
  随着头发越留越长,韩寒也热衷于贴出自己披头散发的"丑照",被网友调侃为"还没洗头"、"好像腾格尔老师"。
  此外,韩寒还贴出了很多童年时代的搞怪照片或是和宠物、动物的合照,展现了他有普通人及有爱心的一面。而韩寒穿着赛车服的照片则大多显得帅气酷炫,笔者认为这是为了树立赛车手在大众心中的正面形象。
  3、"国民岳父"。2013年11月11日,为回应偷拍事件,韩寒在微博晒出多张女儿小野的照片,萌倒了大批的网友。2014年1月31日,韩寒又贴出一张小野吃面包的照片,转发量很快超过10万,网友和明星在其微博留言齐喊"岳父大人",话题"国民岳父"更是迅速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对此,韩寒对此调侃道:"怎么会有这么个话题。以前看月亮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韩少,现在新人胜旧人,在片场大家都叫我岳父。我的青春也太短暂了……"
  此后韩寒也不定期发布一些小野近期的照片,也会转发几条别人对此的评论,小野阳光可爱的形象每每引起网民的点赞和转发热潮,还经常有网友在韩寒其他的微博评论里要求他多发一些"我媳妇的照片"。
  韩寒在一开始相当注重保护自己的女儿,又因为防不胜防的偷拍而公开小野的照片,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保护。但之后不时晒出小野最新的照片,则可以看出他和每个萌娃家长一样,有种藏不住的晒娃冲动。比起博客,微博里的韩寒似乎离我们更近,2013年以來,他的微博很少涉及新闻事件(但从2016年4月6日对女孩酒店遇袭事件的发言和4月8日路遇超载卡车报警的微博还可以看出他心系天下的一面),他更愿意在微博里展示他的生活,最近的行程、比赛、看的电影、生活感悟等。微博里的韩寒就像个普通人,喜欢晒娃,喜欢动物,偶尔文艺偶尔二逼,还喜欢耍点小聪明逗人一乐,真实又可爱。
  三、韩寒的自我定位:为谁发声、说给谁听
  1、作家、主编与监制。比起"作家",韩寒更喜欢称自己为"写作者"。他博客首页公告是这样的:"不参加各种研讨会,不举办签售,不给活着的人写序,不为他人写剧本,不参加剪彩,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出演电视剧,不写任何的约稿和专栏,不写任何软文,不接受与保健品,药品,香烟,房地产有关的商业合作。"这看似"高冷"的声明其实是他对文坛不正当风气的一种排斥,而并非性格孤僻或者是为了在公众面前保持神秘感。从他有选择地接受专访、代言广告,参加香港台湾地区的读者见面会就可以看出,在商业化时代,韩寒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没有打破自己的原则。
  在写作之外,韩寒还尝试创办杂志《独唱团》,历程一波三折,最后只出版了第一期便只能停办。他策划并监制了手机应用"ONE一个",并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钱。而他做这些的目的就是"启蒙"。韩寒透露他的《独唱团》原本打算命名为"文艺复兴",象征着中国1930年代自由的文学氛围和思想启蒙的浪潮。他创办杂志和应用是为了给爱好文艺的年轻人一个平台,让他们和文艺走向更多的人。然而他发现所谓批判、所谓启蒙,都没那么容易,因为受众总是同一批人,他们一直在做的都是"重复启蒙",这令韩寒有些悲观,但他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他相信"体制是可以被人心架空的。"
  如果说韩寒的写作更为私人化,那么他创办杂志和应用软件,是因为它将自己定位为不仅是一个文艺传播者、更是一个民智启蒙者的角色。
  1、公知、意见领袖与公民。公共知识分子是由徐昕在翻译理查德·A·波斯纳著作《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首先引进的,《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使用了这个概念,"政右经左工作室"从2005年起每年推举当年度富有影响的"‘政右经左版公共知识分子"。其共同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可以看出这个名词起初是中性甚至带有褒义色彩的,然而这个词在网络爆红之后迅速污名化,染上了贬义色彩。
  韩寒的博客有50%的文章是关于最新的社会事件的评论,他在2009年接受《南都周刊》的采访时说"别的个体他们都不和我玩了,所以我只能和这些公共事件玩了。"并且表示对"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称呼不感兴趣。他说"我就是个作者,看我文章的人是我的读者。我和他们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很荣幸,而不是教主和教徒之间的关系,我不想拿任何人当枪使。"但在2012年的博文《就要做个臭公知》里,韩寒分析了"公知"一词臭掉的原因,为公知正名,并且承认"是的,我是个公知,我就是在消费政治,我就是在消费时事,我就是在消费热点。我是消费这些公权力的既得利益者。大家自然也可以消费我,不用给小费。……我觉得,‘知识分子以及‘公知这两个词,无论在任何年代,都应该是一个褒义词,都该去珍惜。"
  韩寒认为媒体称呼他时使用的"公民"本质上也是"公知"他说,"公民其实只是媒体使用的一个带保护性的词汇,对于媒体来说,他们其实希望突出的还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那么一个形象……我认为在一个更良好的社会其实应该是有更多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只有知识分子有很多的时候,这个国家才会维系得更向前,更进步。而意见领袖如果多的话,其实不见得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在"公知"一词还是"颁奖赞美的用词"时,韩寒不喜欢以它自称;而它变成了"搬弄是非的用词"时,韩寒则把它捡起来,擦了擦,戴在头上,并且号召大家都来戴上它。可见,韩寒对于社会潮流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他不从众,而是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引导民众。
  "意见领袖"的概念由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最早提出。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韩寒不喜欢"意见领袖"或"青年领袖"的称呼,他认为"一个人总被说成意见领袖、青年领袖,会出问题的。这个年代不应该产生青年领袖,领袖很容易建立,也容易被推倒。……王小峰不是说,哪来什么意见领袖,都是牢骚领袖。"在接受《北京青年》专访时,他又说"本来就是牢骚领袖,但牢骚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意见领袖不如知识分子,"带‘领袖两字的,最终都有可能走向铲除异己的方向,而‘分子只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单位而已。"
  能够看出,韩寒是希望社会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起"意见",他更青睐"知识",比起拥有号召力的"领袖",他期待更多拥有平等话语权的"分子"。总之,大众可以自由而理智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是韩寒所希冀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博客里的韩寒倾向于"公知",他挑战体制、批判国民性,呼唤理性、承担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一个"教主",但并不試图控制"教徒";他也是一个"领袖",但并不高高在上。他替大众发声,也批判大众;他融入大众,也与他们保持距离。
  微博里的韩寒倾向于一个普通人,他耍帅也卖蠢、晒娃还写段子,与其他名人或热门段子手的微博没有很大区别。微博的娱乐性消解了严肃性和距离感,让韩寒从"讲坛"或"神坛"走到了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韩寒.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twocold
  [3] 韩寒.可爱的洪水猛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4] 韩寒.新浪微博http://weibo.com/ p/1035051191258123
  [5]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6] 罗小敷.韩寒:某个时刻必须是演员[J].南都周刊,2010(22):69-71.
  [7] 韩寒.青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8] 邓熙.颠覆的力量[D].海南师范大学,2012.
  [9] 解月.韩寒杂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10] 刘杰.被斩断的思考——韩寒博客杂文的存在形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1] 黄钰钦.初探韩寒新闻评论[J].新闻研究导刊,2014.
网站目录投稿: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