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成名史就是一部经典的励志大片,他的故事足以激励当今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郭德纲出生于1973年,1988年离开天津第一次闯北京,报考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进入文工团后,只能做个临时工,没有登台的机会,给了他个检场的工作,其实就是打杂的。《我要上春晚》就是描述他那个时候的真实生活,那个时候的郭德纲每天入不敷出,在北京也没人帮他,想挣钱,改善生活是那个时候郭德纲每天都在想的事,就是在北京要生存。 九十年代末,郭德纲又来到北京,在大兴、通州、房山一带的平房租房住,虽然房租便宜,但还是时常缴不起房租,经常被房东堵着大门骂,他躲在房里不敢出声。当时演出完人家不给工钱,兜里连座公交车的钱都没有,只好走回家;感冒的时候,没有钱买药,只好把BP机卖了买药吃。郭德纲在走红前糟了很多罪,但是机会是给又准备的人的。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建国之后,侯宝林大师为了能让相声登上大雅之堂,和老舍先生成立了相声改革小组,把相声里有关伦理、男女之间和封建迷信之类的搞笑包袱一律删掉,这样相声变得干干净净的,在社会主义文艺阵地扎下根,火了起来。侯宝林确定了这样一条路线后,马季、姜昆这一脉都是按这条路线传下来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这样一来,很多传统相声中很多很有生命力的包袱也就没了。郭德纲由于在小剧场里演,没有这些禁忌,把传统相声当中一些经典段子做了改良,加进了现代的接地气的一些包袱,迅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加上当时媒体和网络的传播,大家觉得相声是贴近我们生活的,是可以给大家带来欢笑的。这个历史机遇使郭德纲在2005年后开始走红。 我们再来看看郭德纲的人生经历 郭德纲自幼学习相声,为了心中的梦想,曾经三次闯荡北京城。1988年年仅15岁的郭德纲从天津来到北京,报考全总文工团的说唱团,结果待了不到一年,就被辞退。后来不甘心失败的郭德纲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是因为找不到收留他的单位,被迫再次返回天津。1995年,怀着破釜沉舟信念的郭德纲,第三次来到北京,这一次他从最底层做起,给剧团跑龙套、做剧务、当编剧、打杂、干零工,只要给钱,什么都干。但是再苦再累再难,郭德纲一直坚持写相声。直到与李菁、张文顺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 郭德纲在北京拜师学艺期间,吃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别人都早早回到温暖的家,而他仍旧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反复练习新学的段子,直到练得嗓子有些嘶哑,舌头不住地打颤才停下来。那时的郭德纲整整一年,没看过一场电影,没逛过一次街,甚至没好好睡过一觉。 郭德纲用这短短的一年,就能将600多个传统段子收放自如地表演了出来。但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郭德纲的努力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失败一次次降临,成功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默默耕耘、无人问津的日子过得异常苦闷。 郭德纲曾经为了省公交车钱,步行从北京天桥回到大兴的出租屋,也曾经卖掉传呼机,买了两个馒头和几包感冒药,还曾经因为重感冒被搭档搀扶着上舞台。但是所有的苦难,并没有击垮郭德纲,他硬是靠着这股倔劲,厚积薄发在竞争激烈的北京站稳了脚跟,并且在网络上渐渐走红。 几年之后,当郭德纲得知侯耀文想收他为徒的时候。他居然让搭档于谦打自己两下。于谦扇了他两耳光,他的眼泪忽地落了下来,两个大男人紧紧抱在一起,孩子一样放声大哭起来。多年之后谈起这些心酸往事,郭德纲已经淡然,他自言是下雨天没伞的孩子,为了不被浇透,只能拼命奔跑。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会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有一段心酸的奋斗史,每一段奋斗史也都是一部励志大片。 这些年郭德纲经历的是是非非,与很多人的口水战和官司,大家都很清楚,孰对孰错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像也逐渐浮出水面。现在的郭德纲已经不是当时闯荡京城的穷小子,功成名就后带动相声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相声人才,发扬相声事业,郭德纲走在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路上,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