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对于廖化经历的描述和正史相比有着比较大的改动。他在演义中最早是黄巾军,后来又当起了土匪,因为误劫刘备的两位夫人,从而结识了关羽,以后廖化就在关羽手下从事。此后廖化被归入东吴,又用炸死计回到蜀汉,成为蜀汉后期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出言不逊",就和廖化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发生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和廖化。原文如下: 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 关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现在山中。"关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时,百余人簇拥车仗前来。关公下马停刀,叉手于车前问候曰:"二嫂受惊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将军保全,已被杜远所辱。"关公问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远劫上山去,就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问起根由,好生拜敬,杜远不从,已被廖化杀了。"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挂印封金,带着刘备的二位夫人离开许昌前往河北寻找兄长刘备。曹操闻讯后,亲自前来相送。不过,等曹操离开之后,关羽却发现二位夫人不见踪迹,便四处寻找。这时,廖化带着一百多名士卒出现。廖化告诉关羽,两位夫人被同伴杜远劫持上山,自己得知是刘备的夫人之后,力劝杜远放人,却遭到杜远的拒绝。廖化杀了杜远,将二位夫人还给了关羽。廖化还提出派人护送关羽,但关羽认为廖化是黄巾残部,心中放心不下,便拒绝了廖化的好意。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廖化口中的"出言不逊", 意为说话态度傲慢粗暴无理。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张郃传》中的"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小说中提到的关羽离开许昌寻找刘备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过,关羽在离开之后与曹操的见面却是小说作者的虚构。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这也就是说关羽离开许昌之后,曹操只是下令不要追杀关羽,并未亲自前来为关羽送行。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廖化杀死杜远救了刘备二位夫人之事,也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首先,关羽离开许昌之时是否带上了刘备的两位夫人就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其次,无论是《三国志·关羽传》还是《三国志·廖化传》中均为提到廖化曾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期间救过刘备二位夫人的记载。因此,这个故事并非历史的真实,屙屎小说作者为了让情节更加精彩、刺激而杜撰出来的。 说到廖化这个人物,虽然历史上的他并未并未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出现过,但他却在十九年后自导自演了廖化版的"千里走单骑"。据《三国志·廖化传》载:"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与关羽相比,廖化的这次"千里走单骑"难度更大,过程也更为凶险。难怪刘备在秭归遇到廖化时会非常感动,立刻将其任命为宜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