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系列自杀事件,曾引起媒体、公众激烈的讨论。中国式自杀,第一次作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有没有可能阻止这种不幸发生呢?世界卫生组织已特别指出,不是所有自杀都能预防,但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做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自杀干预机制还很不健全。专家呼吁,应当普及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干预机构建设,降低自杀率。——Psy525.cn 统计数据 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5倍,目前学校自杀现象也非常普遍并且在不断的增长。无论是知名学府还是普通高职中职,甚至中小学都时有发生。 在全球每年100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学术界曾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每年超过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率为23/10万人,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自杀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自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转折点发生在2002年。这一年,加拿大医生费立鹏和他的中国同事李献云、张艳萍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的自杀率:1995—1999》一文,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其中高自杀率和特殊的自杀模式也成为中国自杀问题集中的焦点。在费立鹏的调查中,中国所发生的自杀与其他国家有较大不同———在这里,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5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中国15~34岁的青壮年人群中,学校学生自杀原因多为:学习压力大,失恋,就业前景,经济压力等因素。自杀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在北美国家,自杀只是这个年龄段死亡原因中的第三位或第四位。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表示,费立鹏的调查数据在当时引起轰动,不仅因为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两倍,还因为它被国内外专家所普遍认可。 资深心理咨询师张蕴波也指出,农村地区容易自杀的人是成年妇女和老年人,这是因为他们相比其它人群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与问题,但他们往往又找不到情绪宣泄的出口,只能压抑在心里,不断累积,终有一天量变到质变。"其实在自杀前,会有许多的征兆,只是人们不知道,所以不会去预防和干预。" 需对中年人、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干预 记者从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了解到,近年来自杀身亡的人士中,25~44岁占比率最大。广州市脑科医院副院长、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李洁分析,中年人在工作、生活中都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应该对这类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让他们既能当好顶梁柱,又能舒缓压力。《羊城晚报》 李洁表示,在高危心理咨询者来电中,有86%的人只是有自杀意念,并未付诸行动。此类人群有些刚刚经历过感情失意,有些有精神障碍,还有一些饱受癌症、甲亢、糖尿病等躯体疾病的折磨。他们通常会表现为抑郁、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失眠、沉默寡言等特征。 因此我们要做好预防,预警,干预等措施。 作者简介: 刘晓玲 已帮助过 1099人 入驻年限 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