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故事里的人生罗丹砍手


  这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一段轶事。故事说,法国作家协会为纪念伟大作家巴尔扎克,邀请当时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原定用一年半时间,可罗丹为了充分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反复思考,认真刻画,结果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雕塑完成这天,罗丹站在较远的地方反复观赏着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杰作:巴尔扎克披着睡衣,双手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双目注视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雕像逼真而栩栩如生,罗丹不觉自然自语说:"这简直是件了不起的作品!"
  他无法抑制自己的兴奋,立刻叫来一位他最得意的学生,让他欣赏这尊杰作。这位学生看着雕像,很惊喜,看着看着,眼睛便集中在巴尔扎克的手上,"好啊!"他叫了起来,"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么奇妙的手啊!"
  仔细观察学生反应的罗丹,听了学生的赞美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立即又叫来一名学生,那位学生同样被那双手所吸引,赞不绝口:"老师,只有上帝才能造出这双手,简直象活的一样!"
  罗丹的思绪乱了,他又叫来了好几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赞美那双手,其中有一个学生惊喜地说:"老师,您如果不再创作别的作品,仅凭这双手也足以使您永垂不朽!"
  罗丹感到非常失望,他仓皇失措,不安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突然,他走到工作台一角,拿起一把大斧,发疯地向雕像冲去,还没等学生们反应过来,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就被罗丹砍掉了。罗丹转过身,神色严峻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实完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由于砍去了双手,作家协会拒绝认购,罗丹对此也深为痛惜,但他向人们预言:"我的雕像将立于不败之地!"他把这座雕像安置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后来,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这座雕像因失去双手而更具艺术感染力,以"神似"驰名天下,成了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现收藏在法国巴黎的艺术馆里。当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对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作者感言:罗丹之所以要砍去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是因为这双手在整个雕像中太突出、太完美了,它妨碍了整个雕像气质神韵的表达,起到了喧宾夺主的消极作用。砍手举动充分体现了罗丹一贯坚持的"整体感高于一切"的创作思想,他曾说:"假如某一细节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哪怕它本身多么优美动人,也要毫不留情地舍弃。"
  实践证明,罗丹砍手的举动完全正确,没有手的巴尔扎克比只见一双手的巴尔扎克更具有神韵。无疑,这双手本身是一个杰作。如果它作为一件独立的"一双手"的艺术品保存下来,将是艺术界的珍品。但可惜的是,它并不是一双独立存在的手,而是巴尔扎克的手,它属于巴尔扎克,可令人遗憾的是,它却因自身的完美、突出,淡化甚至遮蔽了巴尔扎克的风采,喧宾夺主,为了整座雕像,罗丹不得不舍弃这双手。
  我们都知道,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而整体之所以成为"整体",是因为整体各部分之间是完整的、统一的,它们都在整体中占一个位置,承担整体的一部分功能,都为整体存在而服务。一旦某一部分过分突出,就破坏了整体和谐,整体功能就会受到损害。雕像中巴尔扎克的这双手,就是太突出、太完美了,它抓住了观赏者的眼球,使人们忽视了巴尔扎克的整体存在,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即作品要表现的主题因此没能进入观赏者的视野,它与整体已势不两立,不能共存,所以,难逃被砍掉的命运。
  "罗丹砍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必须从大局着眼,为了整体和全局,要勇于割爱。在做某事的时候,微观的某一点无论怎么完美,无论我们多么钟爱,如果它的存在会损害整体功能,就必须果断舍弃。如:行文中删去与主题无关甚至妨碍主题表达的警句、妙语,饮食中少吃甚至不吃你特别愿意吃但有损健康的食物,休闲中少去甚至不去你很想去但去了有失身份的地方,工作中少做甚至不做你很想做但做了会妨碍目标达成的事情,等等。
网站目录投稿: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