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开展生命化德育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摘 要:随着技工学校德育课教改和技工学校德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构建班级的生命化德育活动势在必行。传统班级德育忽视人的生命存在是造成技工班级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技工学校专业班如何开展生命化德育活动进行探讨,提出班级德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走生命化模式的道路,具体说就是构建"两个班级"和"班级三场",使学生生活在幸福和秩序中,并做到以情感吸引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班级文化塑造人。
  关键词:技工专业班 生命化德育
  随着技工学校德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构建班级的生命化德育活动势在必行。笔者所在的临海市技工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和德育改革,由部分德育骨干教师牵头,正在尝试构建生命化的班級德育活动。现在笔者抛砖引玉,对此做一介绍,以求证于同行。
  一、对传统技工班级德育活动的反思
  班级管理向来是技工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充满矛盾和价值冲突的场所。它既包含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又预示着新的教育观念的变革。班级德育管理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技工学校班级德育在台州也有40多年的历史。一方面,这为当前技工学校班级德育活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班级德育管理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一些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使一些班级走入困境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影响学生生涯发展和师生生命质量提升的桎梏。学生感到在学校是一种折磨,没有幸福感可言,教师也因学生的"不合作"而陷入困境。
  1.教师观念转变未到位,德育与生命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部分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德育观,在观念上仅仅将技工学校的学生当做是工作对象,希望自己像工人一样,把工作对象变成自己希望的产品。他们没有将学生当做是生命来对待,忽视学生生命的需求,通过严管和许许多多的禁止条例,借助体罚、请家长来学校、处分、威胁不让读书等手段逼学生就范。以违反道德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以与生命需求背道而驰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只能造成师生对抗,让班级成为一盘散沙,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都不高。"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让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们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制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展的。"但目前技工德育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2.部分班主任缺少目标意识
  生命化的教育立足于以人为本,既强调教育立足于对学生更高生命质量的成全,也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幸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实际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设定了德育基本原则和目标。目标极为重要,是人们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政治家治国、企业家治企、教育家治校等等都注重目标的导引作用,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目前部分班主任目标缺失,满足于应付学校布置,满足于管紧管牢。由于没有目标,班级集体缺少追求,个人缺少追求,最后一些班主任连管紧管牢都难。有些班级的班团干部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学生也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这都是班级目标缺失的缘故。没有目标,就无法成全更高质量的生命。没有目标的班级和没有目标的学生都是危险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德育实践上是违背教育初衷的。
  3.部分教师缺少全面的发展观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可见,百年以前蔡元培先生是主张全面发展的。目前在台州,技工学校强调技工学生在校的"三学",即学技术、学文化和学做人。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新学生观和人才观的体现。在实践中,笔者更主张"三学"的排列顺序为学做人、学文化、学技术,体现了德育首位的思想。做人都学不好,其他还有何意义?复旦大学的某研究生文化和技能并不是非常好,可是他却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毒杀同学,自己也被处以极刑,文化高、技术高有何意义?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拿着一些教师的话当做是挡箭牌,如:我们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学文化课的;书读好就好了,其他差一点也没事;教师说我们运动队的早读和第一节课可以不来上;到学校是读书的,地扫得这么干净干嘛……"生命化教育是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人追求的是什么……对现代人而言,解放自己的心灵,摆脱对物质和金钱的欲望,融入自然,融入宇宙,与万物对话交流,悲天悯人,培养博大而深沉的情怀,确认良知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无疑是生命意义的首选价值。"一些教师将私心带入教育了。这不是对生命的需求,更无法成全更高质量的生命。除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外,往往还会给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
  4.部分教师不懂现代德育手段,与生命化教育背道而驰
  "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一些教师不会做班主任工作,他们靠死管、训斥、处罚来镇住技工学生,缺少管理技能,缺少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工作没有套路,最后把班级管坏了。这可能是由于一些年纪大的教师也包括缺少经验和学习不够的年轻教师没有与时俱进。部分教师心理学积淀不够,难以运用心理辅导的一些做法来解决德育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部分教师不能运用网络这个平台与学生开展交流,在交流中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然,这不是生命本身所需求的,而是与生命教育和生命化教育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德育工作方法是难以驾驭技工学生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做教师的确太难了,建议师范院校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当然延长师范生的学制可能也是一个办法。
  二、学生对班级德育的希望
  对如何开展班级管理,笔者学校还做了一个调查。总的来说,学生总体上认同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效果也比较好。同时,学生也对教师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这些希望和要求主要有:希望教师和蔼可亲,尊重学生人格,循循善诱;希望得到教师理解,希望老师换位思考;喜欢教师以理服人,耐心教导;喜欢教师用自己的人生引领学生;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方法灵活,语言幽默,形式生动活泼。
  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教师们发出的真情呼唤。
  三、生命化班级德育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新时期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就是生命的觉醒,他们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生命需求,使他们获得快乐和幸福的体验。
  1.构建"两个班级"
  生命化的班级德育要求班级德育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生活,使学生生活在幸福和秩序之中。
  一是构建幸福班级。每个人都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幸福,是人由内心而生的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它是一种德行,也是一种能力。生命化的教育要求把学生的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整体生命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二是生命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生命,强调学生的需求,强调教育也是师生生命的历程,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应当是幸福的。现在的问题是,家长、学校、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都知道教育的重要,但教育过程中的幸福却被忽视了,学生难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幸福。从教育实践中笔者感到,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打造幸福的学生时代,才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效率。学生在班级的幸福感提高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就提高了,有归属感了,班级的凝聚力就强了,班级中杂七杂八的事情就会减少;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认同了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因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幸福班级,让每个学生乐意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愿意为班级出力。
  二是构建章治班级。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学生在家是不大听话的,可是教师的话却被一些学生当圣旨一样对待。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教师是讲规矩的,而家长往往没有,所以教师的话就比家长权威多了。政党领导国家,党要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抓党风建设,抓党风建设的根本方法是以规治党。国家要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班级管理也一样,必须以章治班。古人说得好,"不以规矩无成方圆。"要想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必须建设良好的班风。要建设良好的班风,就必须从建章立制入手,使班级各方面工作都有章可循。《班级公约》必须有,《寝室公约》必须有,《班干部职责》必须有,《考勤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也必须有,《班级德育分奖罚制度》必须有,班级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落实,有检查,奖罚分明,班级的各项工作就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就能为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构建"班级三场"
  构建生命化的班级德育,要做到以情感吸引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班级文化塑造人。
  一是构建班级的情感场。班级是学生的共同家园,培养对班级的情感场是生命化德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实,学生自入学以后,除睡觉之外,在班级的时间超过了在家的时间。进入技工学校以后,学生基本上是住校的,说班级是技校学生的家一点也不为过。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爱恨问题,当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班级的爱。在这里,笔者把学生对班级的爱的情感称作班级的情感场。学生们爱着这个班级,班级几十个学生像兄弟姐妹一样亲,教师和学生像家长和孩子一样亲,班级就有凝聚力了,有凝聚力就有感召力,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班级有凝聚力,何愁什么事情办不好呢?
  构建班级的情感场,要求教师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学生的前途,要多在学生的出路方面做文章;关心学生的安全、情感和健康;关心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是构建班级的舆论场。马克思主义者是内因论者,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也不忽视外因的影响,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良好的班风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缺少同伴制约的环境是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的。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和个体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学生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一个班级如果邪气上升,班级就是病态的,什么工作都难以做好,而且往往会出大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感到特别为难,师生的生命质量往往比较低。一个班级好事有人抓,坏事有人管,班级学生积极向上形成气候,违反纪律、行为不良为同学所不容,班级工作就比较好做,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都比较高。可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保班级舆论方向;向先进学生学习,用榜样引领学生;重视舆论阵地建设,以学校毕业生的成才故事和业绩鼓舞学生。
  三是构建班级的文化场。文化既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是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梁漱溟先生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
  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主要功能和作用。优秀的班级文化具有整合、导向和维持秩序等作用,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首先是整合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
  其次是导向功能。班级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班级文化可以为师生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最后是维持秩序。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师生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班级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班级秩序的功能。
  构建班级的文化场,要求教师:要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教师示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引领班级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尚德、守纪、求实、勤奋、创新成为风尚,形成学生"生活的样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重视班级文化的导引功能。要办好黑板报、手抄报,要宣传好主流思想,班级的文体活动要搞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和班级的幸福。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班主任要做的事有很多。关于生命化的班级德育活动,要说的话还有很多,有的还不够成熟,期待和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華书局,1984.
  [2]蔡元培.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冯建军.论生命教育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
网站目录投稿:忆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