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雄老鼠,长得很硕大,它打败了鼠族里的所有对手,它想,我要杀出鼠界,征服世界上所有动物。它走出洞穴,到森林里去寻找对手。它看见一只老虎正在觅食,便主动上前说:"老虎先生,你不是兽中之王吗?我要和你一决雌雄!" 老虎低头看看这只嚣张的老鼠,真想一口把它咬死,但冷静一想,断然拒绝了。 "怎么?你害怕了?"老鼠洋洋自得。 "非常害怕。"老虎平静地说,"如果我答应你,同你打架,你就可以得到曾与老虎比武的殊荣,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老鼠打架。我把你吃掉了,会有损我的声誉。况且,你身上那点肉,仅够我塞塞牙缝,于饥饿无补。"说完,老虎便纵身一跃,很快消失在密林中。 据说,被老虎拒绝的老鼠更不可一世,它又去找狮子比试,狮子连想都没想,一爪下去,把它踩得粉身碎骨。 作者感言:我们讲这则小寓言,是想借此说两点想法: 想法一:老鼠极端明显的嚣张行为告诫我们:人不可以不自量力。所谓"不自量力",就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区区一只小老鼠,无论怎么健硕有力,离开鼠类,面对狼虫虎豹,它什么都不是,可它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去找老虎、狮子对决,被狮子一爪踩死,是必然归宿。人类社会中,不自量力现象屡见不鲜。中唐时期,有不少轻薄后生随意诋毁李白、杜甫的诗歌,就属于不自量力,因此,韩愈的《调张籍》一诗,开头几句就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说:李白、杜甫的诗文顶天立地地存在着,犹如万丈光芒照耀诗坛,不可泯灭。没想到一群无知的人竟然这样愚蠢,借故设法对他们进行毁谤。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太可笑不自量力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某人做某件事是"拿鸡蛋碰石头",说某某人在专家、行家里手面前有意卖弄自己那点浅薄的知识、技能是"关公门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弄大斧",就是对不自量力的判定。 不自量力的思想根源有二: 根源一:自我评价失误,在做某事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中共高层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结果葬送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井冈山根据地,险些葬送了红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时,许多根本不懂经济、经营的人贸然涉足商海而最终失败者中,不少人就是这一类。 根源二:高傲自大。自认为了不起,唯我独能,所以胆大妄为,如故事里的老鼠者流,其结局自然是没有好果子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很理性、很有志向的人所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探险"、"挑战极限"等事情,从表面上看,与"不自量力"类似,但两者本质不同。前者是自知自明后的理性自觉,是为了维护某种正义或为了探究某事物的内在机理而深思熟虑后的果断选择,是一种献身精神、冒险精神,它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优秀精神品质。而"不自量力"的后者,是不自知,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半斤八两",特别是那些因高傲而不自量力者,就是死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想法二:老虎的拒绝告诉我们,在人生的竞技场上,要尽量避免与根本不是对手的人交手;在事业的追求中,要尽量避免不被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打搅。原因有二: 原因一:根本不是对手的人,能力弱小,技艺低劣,与之交手,学不到任何东西,不仅于提高技艺无补,还会有损自己的声誉。就象老虎所言,它和老鼠对决,会遭到百兽的耻笑。正因为如此,武林中人,都希望和强手过招;戏曲杂技人,都希望和名角同台。竞技场上成功的秘诀,就是与强者为伍。 原因二:那些不堪一击的对手和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看似微不足道和很简单,但一旦涉足进去,有的会很麻烦,会分散人的精力和耽搁干事业的时间,即使做完了并做得很好,也于事业无补。老虎一旦真的和老鼠交手,老鼠必输无疑,但老虎未必立即得手,因为那老鼠有备而来,小而灵活,老虎很难一下子抓住它,费了很大劲,耽误了很多时间,最终吃掉了老鼠,可老鼠那点肉,根本不足以充饥,反倒挨了不少累和耽误了觅食的时间,很不划算。避免不被不重要的人和事打扰,也是生活的艺术。由此我们想到了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一句名言:"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应该忽略什么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