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各时代的人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学生。初中生正处于树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语文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继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为例,简要介绍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学习中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浓厚。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有效革新,以至于在古诗文教学活动中,以"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初中课本上的古诗文讲解于学生们,而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多困惑,致使其渐渐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将得不到有效树立。 其次,有些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得知,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师没有自觉阅读古诗文的习惯,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几篇古诗文著作,以至于在学生们的面前没有做到表率的作用,致使学生们对古诗文的阅读缺乏技巧而产生厌恶心理。 第三,教学方法较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然而有不少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方面资金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活动中的教学资源远远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大多数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由于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对古诗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缺少一定的教学方法,从而限制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致使当前青少年的传统美德观念较为淡薄。 为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措施来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成绩,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通过总结相关研究学者文献记载资料而提出几种有效古诗文教学方法,以推动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继而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二、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可以定在"审美"上 美,存在于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我们用眼睛,用感官,去感觉美,享受美。每个人都有来自于"美"的经验。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可以定在"审美"上。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诗意感性的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文本的理解很大程度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最为诗意感性的"唐诗宋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初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这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森林时,就会心醉神迷,乐而忘返,"复前行,欲穷其林"。 三、教学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民族精神积淀 1、诵读积累。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利用自读課为学生讲解《笠翁对韵》中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趣味训练。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4、节日和民俗文化熏陶。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民俗文化的渗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样,文化色彩浓厚丰富。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既是历史的沉淀,又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折射该民族的生活和发展轨迹。在今天,物质生活已是相当的丰裕,学生的头脑里储存有多少民俗文化呢?很多的学生追求的是流行的、前卫的事物,对于民俗,不少学生不知其为何物。 我们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我们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语文让我们快乐,语文让我们聪明,语文让我们美丽,语文让我们高尚,语文让我们有了内涵,语文让我们体现出了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应当担起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