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曾说过: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不只是学佛。其他行业领域的"求学"过程,也是如此。从初入门积累知识到成为行业领域领军人物一般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对行业的认识不断加深,人对行业的态度往往都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 正所谓是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只有真正经历挫折,才能真正成长。 创业三天 创业,听起来简单,却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敢去做的事。 最初打算创业时,不管是出于不想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想做点事,或者其他目的。首先敢去选择创业,是值得赞赏的。 尤其是现在创业环境能宽松,创业者的群体越来越呈现年轻化。 在创业之初,很多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出于高度亢奋的状态,尤其是那些手无余钱、没有高科技背景、又渴望摆脱贫穷的人,这种群体中出现这么一个现象: 1、创业的每个环节都力图亲力亲为 这种创业者状态就像是第一次做父亲的男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心情格外激动,感觉婴儿的哭、笑、拉屎、撒尿都是特别精彩。 创业者对前线、后线所有业务环节都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每个环节都尝试,一来是我是创业者(是老板)这小小的成就感作祟,二来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对个人未来无限看好 创业初期,创业者,会认为眼下这个项目就是自己的毕生事业了。自己会尽最大的耐心、付出最大精力来做事, 每一天荷尔蒙都分泌好几斤,人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自带小马达,忙个不停。 并且感觉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的日子就在明天。 3、对项目发展无限乐观 很多创业者,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自己项目所在行业的一切信息。对比之后,发现自己家的项目最好,认为行业内自己的团队最卖命,不可能不成功。自己的丑孩子是越看越俊。 另外,一些创业者口头上讲故事时,也能剖析利害,阐明自己项目比较客观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但是,这些创业者总能找到替自己找到一个绝佳的契机,一个能让自己的项目快速生根发芽的机会。 并且会把这种观点强化,传播给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乐观,这本来是一种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对创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一过火,就成盲目了,极大地威胁创业项目的生存。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风光,也都有每个行业的艰难,事实却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成功的。 创业三年 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创业者对行业、对自己、对项目的认知都不断深入,很多创业者都会对创业产生不同的看法。 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挣钱,希望早日上市的创业者,更是会发现创业之路,实在不轻松,认识到创业不仅不是游戏,三年都还没"成功",再不"玩命"就死了: 1、专人做专事效率才高 好奇心会随着时间变淡,创业者会发现创业不是做实验,不是闹着玩,这是打仗。 打仗的时候,骑兵一定得会骑马的才行,炮兵一定得会打炮才行,不能谁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把自己手下的兵,攻击力和防御力发挥到最大价值,才是领袖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地图个好玩,胡乱搭配。 当初按照自己的喜好,凭空增加的部门,因为自己讨厌而裁掉的部门,也都得改变一下。创业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有些事不是自己说了就算的。 2、成功人士没有速成的 凡是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情怀、梦想要有,但是眼下不挣钱的话,是会被饿死的。 创业者作为"头儿",不仅要保证自己不被饿死,还要为周围人担起责任。能担起多大责任,才能做出多大成就。 作为创业者慢慢会明白,最终不是个人成就团队,而是团队成就个人。 人无横财不富,粗浅点说创业就是奔着"横财"去的,起码跟你一起创业小伙伴有不少都是这么想的。一个人可以凭借运气、打个擦边球发点财。但是要想让一路跟着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发大财,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创业是自己的事业,但绝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谁都适用,不会因为别人打工,你创业命运就对你更多眷顾。做事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3、产品没有最好的 百年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生活、生产资料更新迭代的速度甚至超过我们的记忆能力。有很多东西,我们来不及记住就已经被淘汰了。 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上不会有长期存在的最好的产品。也几乎不会存在"蓝海",等你大把大把捡金子。 无论你是多牛的创业者,多前卫的科技,要卖给消费者的产品,始终是从当下的社会需求出发而研发生产出来的。 面对同质化严重的现状,从你研发到正式投入使用,多少都会存在滞后性。 存在危机意识是很必要的,把自己的产品当做二流甚至三流产品,不断进行否定、重建、更新,才不会轻易地被"喜新厌旧"的市场淘汰。要时刻想着,自己再不努力明天就死了,而不再事事期待明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创业第三天和第三年的区别,大概就是:把创业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第一天的去做,还是把创业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