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因低门槛、零准入成本等优点趁势而来,成为很多年轻人兼职和创业致富的首选。这种新生商业模式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 刷微信、看朋友圈...... "微商"因低门槛、零准入成本等优点趁势而来,成为很多年轻人兼职和创业致富的首选。这种新生商业模式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案例1 长春市民宫女士的朋友最近做了微商,为了给朋友"捧场",宫女士购买了10盒杏干,收到后又分给另一位朋友一半。谁知她和朋友在食用过后都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宫女士再仔细看了看手中的杏干盒,没有任何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等信息。宫女士赶紧把剩下的几盒都扔掉了。而她的这位微商朋友每天却还在刷屏着各种代理,销量大涨的信息。 宫女士几次想把食用杏干的不良后果告诉卖给她的朋友,想想又怕影响感情,话到嘴边就又收了回去。但打这以后,宫女士再想购买微商朋友们的商品时就变得谨慎了。 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首运 国家出台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资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消费者购买微商出售的食品,因为无法直观了解产品外观、色泽、保质期等信息,而且之后还要经过物流环节再拿到手中。这当中有可能存在商品的食材得不到保证、生产场所污秽不洁、操作人员没有相关的健康检查,或因物流环节不符合存放条件而变质等问题。所以可能出现最终拿到的商品与网络中描述相差甚远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靠有限的监管人员是无法得到完全化解的,因此要靠广大消费者有科学理性消费的知识、依法维权的理念。当消费者拿在手里的产品只是一个盒子,没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信息时,不仅不应该食用,而且应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以免这样的产品再坑害他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全民都应有这样的意识,情况就才会有根本的好转。 案例2 市民杨女士最近被一名做手工阿胶的微商朋友刷屏。每次打开软件都能看到这位朋友发布的制作过程视频,还有购买服用过的消费者诸多溢美之辞。加之朋友每天六七条说明她代理产品种种好处、男女老少皆宜等广告信息,渐渐地,杨女士动了心,打算买点补补。 在杨女士和这位朋友的交流中,朋友也极力地向她游说服用阿胶的各种好处。但随着和朋友交流的增加,杨女士却越来越觉得心里没底,阿胶在朋友的口中简直快成了万能的"神药"!于是杨女士开始在网上关注阿胶功效的权威文章,结果她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体质的人都适合服用,而恰恰她的体质不适用。杨女士庆幸自己这次没有"光看广告,不看疗效"。打这以后,朋友无论再刷屏什么产品,她都不会有想买来试试的冲动了。 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首运 对于从微商处购买保健品的消费者,宗首运提示,国家对保健品的销售经营有很严格的规定。保健品对治疗疾病只有辅助作用,没有治疗作用。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在销售中不能夸大效能。但是,国内的一些保健品在这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一是保健品当药品来卖,宣传保健品的治疗作用。再有为了获利,扩大使用人群。消费者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 案例3 白领人士李女士的"朋友圈"中有位海外定居的朋友,从事海外代购生意。因为之前曾从她那购买过很多服装和饰品,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比国内有很明显的优势,这让李女士非常信赖她。后来看到她发布了很多保健品的信息,并描述在国外如何受欢迎,李女士想到自己将近40岁的年龄,还有那些产品的强大功效,于是她为自己和患肺癌的父亲购买了近万元的保健品。 不料,服用半年后,李女士在体检中被查出一些问题。而医嘱则是停用这些保健品,因为以李女士的身体情况,服用这些保健品会让她产生健康隐患。而对于她为父亲购买的那些产品,医生同样也不建议服用。面对剩下的价值约5000多元的保健品,李女士有点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感到懊悔,同时也很犯愁,退货是不可能的,自己留下只能眼看着过期扔掉,送人的话如果对别人也不适用还坑害了人家。 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首运 对于海外代购的保健品,宗首运指出,凡是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必须有严格的中文标识和说明。但是通过个人海外代购的保健品在这方面是做不到的。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不具备读懂外文说明书的水平,也不会去较真地把它翻译出来,所以通过这样渠道购买的保健品会在服用过程中产生一定风险。 案例4 王妍是位爱美的女士,最近她打算做纹眉手术。朋友推荐了她一位在社交软件中发布这类美容广告的美容师,她在这位美容师的一间没有任何店面标志,也没看到任何营业资质证明的工作室里完成了手术。在她手术时,还有好几位女士在房间里进行其他项目的美容。 后来,王妍在新闻中看到,纹眉、割双眼皮、隆鼻等是一种美容外科手术,属于医疗美容,也存在一定风险,轻则会导致细菌感染,重则有可能毁容,甚至得败血症。想想自己纹眉的过程,还有工作室的环境,如果真的出事怎么办?想到这些王妍感到非常后怕。 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首运 医疗美容是一种纯粹的医疗行为,是医院从事的经营范围之一,相关项目必须在医院专科门诊和有专业资质的医生操作下进行。因为医疗美容操作不慎会变成毁容,一些后果很严重的案例也不少。 对于记者讲述中那位消费者接受纹眉服务的场所,宗首运说,这样的操作环境可能连生活美容的资质都谈不上。如果造成事故纠纷,维权起来风险很大,在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民事诉讼。如果后果严重致人死亡,提供服务方要负刑事责任。而对消费者来说,因此走上漫漫维权路,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建议爱美女士一定要到正规的美容院接受服务。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记者发现,很多微商是在亲友中开始自己的销售行为,并通过这样的关系网辐射传播,实现更大范围的经营销售。但这些微商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销售"三无"产品、夸大产品功效与适用范围,以及无证经营等问题。而购买者在拿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即使有质量问题或对服务不满意,多数因碍于情面或缺乏相应的维权知识而选择自己蒙受损失或承担风险。 微商这种商品和服务买卖平台,作为新生事物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目前缺乏明确、直接的法律规范来监管。一旦交易过程当中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消费者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维权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接受服务时,应尽量选择权益能得到保障的方式。比如到实体店购物,可以看有没有营业执照等相应的经营资质;通过淘宝等平台购物时,要看平台有没有正规的资质,是不是第三方平台支付等。选择具备上述条件的渠道进行消费,才能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得到相应的法律保障。 "对于规范整个微商行业,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首运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在广泛的调查了解基础上,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才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治本之策。 在消费者出现问题后,不要让维权方面成为真空。即使目前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微商的行为没有相应的约束,但可以划归民事纠纷范畴,需要依靠各级人民法院来提高调节力度。如果通过诉讼渠道解决时,不要使消费者维权的路上,财产受到损失时精神还受到折磨,这是有关立法和执法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随后的几天里,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微商和消费者,了解他们对微商的看法。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刘除了有本职工作外还兼职做微商,她非常希望这个行业能健康发展,微商们都树立长远的经营理念,消费者对不法的微商也不要纵容,监管部门也要对扰乱秩序的不法微商加大管理力度,让更多人能信任和选择微商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让她能通过这个行业实现自己的创业致富梦。 经常在做微商朋友手中购买商品的宋女士告诉记者,尽管有时这种渠道购买的商品质量不尽如人意,但很多时候确实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因此,她也希望从事微商的朋友能珍惜朋友间的信任,避免"短视"的经营理念。同时也希望有相关的法律从准入上把控好,把那些不诚信经营的微商挡在门外,同时对售后服务也严格规范,让消费者在这样的平台消费更加安心。 记者手记 很多人选择"微商"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与支持;但如果微商把存在问题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朋友,换来的也许是一时的利益,但透支的却可能是朋友间一生的信任,甚至因触犯法律受到的相应处罚。 归根结底微商也是"商",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同样要遵循商业的基本规律。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就要避免"短视"的经营思想,提供质量和安全都有保证的商品或服务,在依法诚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利润与回报。真正实现财富与情感的"双赢"。同时有关部门也能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匡正微商的经营行为。作为消费者,也应提高鉴别能力,远离"三无"产品以及不正规经营店铺带来的消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