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这是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论调,饱含着对女孩儿无止境物欲的宽容,也同时显示着一个人对于穿着的控制力有多低。20岁出头的年纪,看见商场里喜欢的衣服就买回家,循环往复这样来个许多遍,过段时间就发现衣柜里要么是风格迥异的不同单品,要么是数来重复的相似物。时至今天,随着年岁增长,我们开始懒于追寻无意义的变化,而越发认同真正的质感。回过头想,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件衣服? 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提前一季推出新款。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时,也是我们可以偷偷改变形象的时刻,温度给了皮肤不同的感受,而服装配合这温度的变化。从寒冷到温暖,从炎热到渐起的凉意,唯有变化成就了我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受,也就是这变化带给人源源不断的生机。而衣服,也理应成为顺应自然的一部分。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名为"为什么成功人士每天穿的都一样?"令不少人开始反思:当我们在过度关注时尚,是否已经失去"时尚"了? 在关于服装心理学的著作里,时常有提到"服装是内心的映照。"人的自信和自我肯定通过内在和外在不同的途径来建立。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别人注视"的年代,一部分人认为穿着是给别人看的。然而真正挑选对的衣服,首先是照顾自己,符合当时心里的感受,是简单干净?还是成熟?或者希望在特定场合"给人以怎样的一种印象?"这些,都是"照顾自己"的感受。那什么又是所属自己的感受呢?比如我觉得很自在,我觉得自信,这个颜色不让我觉得烦躁,裁剪非常贴合我的身形,动一动感觉没有什么束缚和尴尬的感觉,心情很好,很愉快。这些感受,是我在挑衣服是最看中的,其次才是考虑:给别人传递什么信息?是不是够成熟?会不会显得没精神?你看,就算是考虑外在因素,你依然可以从关照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衣服,每个季节你都能找到,而且找到了某些适合你"形状"的衣服,会越发清楚自己与哪些类的衣服一起出场是"对的,契合的"。 我一直觉得,所有以外在因素考虑为先而忽略个人感受的选择都是反人类的。倒不是说,我们不考虑别人,就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能找到在照顾自己的同时,又能偶尔令别人愉快的方法。如果自己首先是别扭的,即使你想令别人高兴,也会变成一种廉价的"取悦"。 现代文明社会满足了大部分人生活的基本需要,人们关注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个需求,也许不是"我需要多少",而是"我可以舍弃什么"。能量和热情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是贪欲却很有可能毁掉这一切,如果源于一种对于自我的了解,和文化素养的相助,那些我们真正需要的,自会如茫茫大海中灯塔一般,清晰而坚定的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