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样针对初中物理题型中的"课外试验探究"题型进行有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并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改进;创新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常常出现"课外实验探究"的题型。对于这一类题型,学生有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因为这些题目课本上从没有出现过,老师也没讲过。所以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由于心理和能力的问题,造成丢分严重,甚至空题不做等现象。其实,这类题型并不像学生们想象的那么难。 "课外实验探究"的很多题目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如何培养学生解答"课外实验探究"题的能力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认为要利用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改进演示实验。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下面笔者就几个演示实验的改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猜想。课本中实验:让学生推动箱子,感受箱子越重越费力;地面越粗糙,越费力。改进方法:分别让一个胖学生和一个瘦学生坐在同一把椅子上,另一个学生两次拉动椅子,最后把椅子放在铺有地毯的地面上,再拉动椅子。感受椅子越重越费力,地面越粗越费力。 改进理由:从学生身边取材,生动性、趣味性很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实验验证猜想。课本中实验:通过图一完成猜想,①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滑动摩擦力。②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③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改进方法:第一种,在原有的器材上,改进操作方法。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面上,用手拉动长木板。 第二种,改变实验器材,课本上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做实验。实质是改变受力面的粗糙程度。建议用两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和铜块叠放在长木板上,如图所示:第一次把木块放在下面,第二次把铜块放在下面。其目的是改变压力面的粗糙程度。 改进理由:第一种,匀速拉动木块不容易操作,其次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示数不稳定,不容易读数。第二种,改变压力面的粗糙程度直观,容易找到器材。这两种方法也是近几年中考常考内容,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提出猜想:课本中让学生观察图片蚊子的口器,骆驼的脚掌等图片。改进方法: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只使用过的铅笔,然后用左右两个手指同时压在铅笔的两头,感受两只手的疼痛程度。体验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 改进理由:学生用"切身之痛"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记忆深刻,有助于理解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验证猜想:课本中把小桌放在海绵上;再桌面上放一个砝码;把小桌倒置过来。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被压下的深浅,这显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改进方法:第一种,用橡皮代替小桌,面粉代替海绵。把橡皮平放在面粉上;在橡皮上在放一个砝码;把橡皮侧放在面粉上。观察三次实验时面粉凹陷的程度。第二种,用橡皮泥代替海绵,用一根棉线横放在橡皮泥上,棉线的两端分別挂上质量相同的塑料小盘,在小盘中放入质量相同的砝码;再分别在两个小盘中加入质量相同的砝码;用竹片垫在棉线的下面。观察三次实验时橡皮泥凹陷的程度。 改进理由:实验器材容易找到,而且实验效果比海绵明显。在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拓展一部分知识,利用小刀比较橡皮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平放在面粉上,让学生先猜想,再观察面粉的凹陷程度,讨论原因。为引入压强概念埋下伏笔。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改进试验,不但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最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从只能看老师做实验,到自己可以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在考试中,让学生的印象深刻,也不易出错。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不愿动手的问题,更让知识的学习扎实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改进,培养学生的思考观察及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为课外实验探究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