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机遇是长了翅膀的女神


  机遇是有利于成就基业的好时机、好条件、好帮手。在常人眼里,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的确,机遇是宝贵的,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机遇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机遇有时是公平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在众人面前,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能抓住多少。但机遇更多的时候却"偏向有准备的头脑"。弱者等待机会,强者把握机会,智者创造机会。
  一个青年在一位雕塑家的画室里看到了一尊奇怪的雕塑作品:那尊塑像前额上长着头发,脸正好被它的头发遮住了,后脑勺又是光光的,没有头发,身上还长有一对翅膀。于是青年好奇地问道:"它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雕塑家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机会女神’,在它走近人们时,却很少有人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当你看清它时,它却张开翅膀飞走了,一旦飞走,就再也不会看见它了。如果您能够抓住它前额的头发,那就能幸运地抓住""机遇女神’,你去抓后脑勺是没有用的,一旦被挣脱逃走,即使万神之王宙斯也无法将它捉住。"
  可见,"机遇是长了翅膀的女神","女神"是美好的化身,受人眷爱,而会飞的"翅膀",则需要人们去追赶机遇、抢抓机遇。机遇人人都喜爱,而且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去认识和把握机遇呢?
  1、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
  机遇其实是很多的,机遇大小,因人而异,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机遇是和时间紧密相连的,人们平常所说的"顺应天时"、"把握时机",就是说的"机遇"。错过了时机,也就失去了机会。农民"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做到不误农时,才能丰衣足食。企业生产、销售,也必须抢抓季节和紧跟政策。"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的就是"春季"、"早晨"是一年或一天中的重要时机。
  哈佛曾对决定人一生走向的机会,做了一次调查,结论是:人的一生平均有7次机会,大约从25岁开始,到75岁结束,两次间平均相隔约7年。在这50年里,第一次机会因为自己太年轻,不易抓到;最后一次,因为太老抓不住;剩下5次,又有2次不小心错过,实际上每人真正能抓住的机会平均只有3次。看来,人们最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
  有一位神父只相信上帝。一次神父的村庄被洪水淹没,很多人都逃走了。这位神父还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淹到了他的膝盖,这时,一个人驾着舢板来救神父,可神父担心舢板有危险,不肯上,深信上帝会亲自来救他。没过多久,洪水已淹到了神父的胸口,正当神父祈求上帝来救他时,又有一位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要救神父,可神父还是觉得不满意,口口声声说,我要守着教堂,上帝会来救我,叫他先去救别人。又过了一会,洪水淹没了整个教堂,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心想上帝怎么还不来。这时,一架直升飞机向他缓缓飞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告诉他:"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否则你会被洪水淹死。"神父没有看到上帝的到来,还是不肯上飞机。很快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洪水吞噬了。
  就这样,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身奉献自己,你为什么不肯救我?"上帝却说:"我为了救你,花了很多心思,并且给了你三次机会,第一次你担心舢板不安全而拒接,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来救你,你还是放弃,第三次我用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仍然拒绝。"所以,真正能救你的不是别人,而是靠你自己。这虽然是个寓言故事,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真实故事却有很多。其实,机遇就在眼前,人们却视而不见;机遇就在身边,有些人却麻木不仁。如果说抓住机遇,就是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的话,那么,路,可以是别人指点,桥,还得靠自己去搭建。因为,"自助者,天助"。
  2、练就洞察先机的眼光。
  要有"眼光",而不只是"眼线"。"眼线"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眼光"却能看到超越时空之外的事物。机遇总是戴着神秘的面纱,不肯轻易示人。其实,当大家都认为是机遇时,已经不再是机遇了,很可能是陷阱。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对500个成熟行业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结论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29%,可谓天才;第二个进入市场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21%,算是人才;第三个进入市场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不足15%,便是庸才;第四个及以后进入市场的,平均市场占有率难以预料,从把握先机的角度看,只能算是蠢才。
  有人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三次发大财机会,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经商,许多人认为是投机倒把,不敢干;第二次是九十年代初的买股票,很多人认为是骗人,有风险,不值得干;第三次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房地产投资,很多人倒是想干,由于以前没有积累足够的资金,也不敢贷款,所以还是不敢干,只好放弃。暴富的机遇就这样一次次与多数国人失之交臂。可见,洞察先机,抢抓机遇,何等重要。
  先知先觉是机会者,稳赚不赔挣大钱;后知后觉是跟随着,有赚有赔得小钱;不知不觉是消费者,只出不进白花钱。把握机遇先要练就洞察机遇的眼光,做先知先觉的人。当有人说巴菲特的成功秘诀是 "价值投资"时,巴菲特当即纠正:我的成功是靠"投资价值"。同样四个字,顺序颠倒,意义却绝然不同。因为角度和眼光不一样,前者是被动投资,是名词;后者是主动投资,为动词。结果也天壤之别,巴菲特依靠"投资价值"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很多人盲目遵循"价值投资",自认为有价值,长期放着一动不动,结果是不仅失去了本身的价值,还亏得一塌糊涂。
  下围棋有句口诀:"宁丢数子,不失一先",有了先手,就有了主动权。你可以先知先觉地做领导者,不然就后知后觉地苦苦追赶,要不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淘汰出局。
  3、机遇就在拐角处。
  借用辛弃疾一首词略微改动一下: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机遇却在拐角处"。人们苦苦追寻、盼望的"机遇"就像一位美丽动人、魂牵梦绕的女子,"踏破铁鞋无觅处",不经意间一回头,却发现思念的人(机遇)就站立在灯火深处(拐角处)。心若在,梦就在;不轻言放弃,就有希望。
  "拐角处"并非指一个具体固定的位置,让人们去那个地方"守株待兔";而是说,要学会"变通",要"转变观念"。当你在苦苦追寻机遇,百思不得其解时,其实机遇就在不远处的角落里、拐角处。你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你没有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拐角"就是要学会"转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东方不亮西方亮,"观念一变,市场一片","思路一通,海阔天空"。有句话常说,"在拐角处遇到爱"也是一个道理。
  思维一活,机会就多;脑筋死板,机会无缘。中国有个笑话叫《郑人买履》,讲的是:古代有个想买鞋的人,跑到集市上,忘带了在家里用苇杆量好的尺码,结果大老远跑来跑去,忙乎了一整天,差点累死,鞋子也没有买到,落得让人耻笑。只是因为他宁肯相信自己量的尺寸,也不肯相信自己的脚,当他回家拿到尺码,再赶到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由此可见,凭"死脑筋"是办不成"活事情"的,不善变通的人也是抓不住机遇的。
  4、推开虚掩的门。
  门看着是关住了,很多人以为房子里没有人,扭头就走。其实,走近一看,门是虚掩着的。人们习惯被表象迷惑,机遇往往就隐藏在表象的背后。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或许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反之亦然。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已经绝望,是否只想到门而没有想到窗户,是否习惯随波逐流,是否已经麻木而失去好奇心。人在危急关头,不要放过任何一线希望。信心和勇气能战胜一切困难,带来机遇、希望和光明。
  某公司总经理在全体职工会上强调,今后谁也不要进入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也没说明是什么原因。一个月后,公司又招来了一批新员工,总经理又将此事对新员工进行了交待。有个年轻小伙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严肃答道"不为什么"。对此,小青年也请教了单位同事,而其他人都劝他,"你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不用瞎操心"。可年轻人感觉奇怪,很不理解,好奇心促使他非要去看个究竟不可。
  他悄悄来到房间门口,轻轻敲门,没有反应,再用手一推,门竟然开了。房间里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几个字。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沾满灰尘的纸牌,不顾众人劝阻,径直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出乎意料的是,总经理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满脸笑容地宣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后来,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众望,把销售工作干的红红火火。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成功之门、机遇之门,其实是虚掩着的,只要你去勇敢地叩开,结果会是另一番天地。那些被条条框框束缚,处处谨小慎微的人,只会丧失更多的大好良机。
  5、在运动中去把握机遇。
  有些人总以为机遇是静止的,等待机遇来了再去行动,结果坐等时机,错失良机。因为,"机遇女神"长着会飞的翅膀。机遇不会一直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我们必须学会在运动中去寻找机会。毛泽东倡导"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的"游击战术",就是捕捉战机的好办法,由于主动抓住了作战机会,故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以"小米加步枪",打败武器精良、实力强我数十倍之敌人。
  机会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抓机会的人也要随之而变化,学会在运动中去把握机遇。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洞察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去判断解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除了在认识上紧跟节奏外,还要做到"腿勤"、"眼勤"、"耳勤"、"手勤"、"脑勤",多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俗话说:"走运、走运",就是走出去,才会有好运气。等机会上门,只会等来失望;期望天上掉馅饼,过去没有,永远也不会有。
  英国伟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机遇是长了翅膀的女神",关注机遇,才会走近机遇;机智勇敢,才能创造机遇;审时度势,才能抓住机遇;真抓实干,才能把握机遇;脚踏实地,才能用好机遇。总之,机遇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网站目录投稿: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