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川菜读后感字


  《川菜》是一本由[英]扶霞·邓洛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4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菜》读后感(一):封面设计文字读序错误
  有从左往右读的。有从右往左读的。有从上往下竖着读的。有横着排成萝卜坑读的。
  拜托。封面上能不能做到最起码的文字读序自洽?
  .......................................................................................
  《川菜》读后感(二):书摘|陈晓卿推荐序:扶霞向东,川菜向西。
  "师傅,这是啥子海椒?有莫得勒个二荆条?"
  在纪录片《风味人间》里,金发碧眼的扶霞,操着一口纯正四川话,自由穿梭在成都菜场的各个摊位间——犹如她无数次在伦敦和北京之间的往返。扶霞·邓洛普,地道英国人。1994 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留学,在四川大学主修少数民族史的同时,沉醉在川菜的麻辣鲜香里,成为"成都蓝翔"——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第一个外国学生。
  此后,扶霞跑遍了四川的许多地方,钻进了很多大小餐厅的厨房,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探问老师傅们的绝活,记录传统川菜的味道。回到英国之后,扶霞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对川菜的理解,用文字不断发表在媒体上,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她也被誉为"最懂中餐的西方人"。一个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吃饭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其中的动力来自哪里?我的答案是,川菜。
  大部分时候,扶霞对川菜都带着激赏,比如写到炒鸡杂:"川菜厨师朋友们看见我把这个菜谱也收进本书,也许会很惊讶。这不是什么精致的菜,餐馆的菜单上也很少见。然而,炒鸡杂真的非常好吃,也能充分体现川菜烹饪中‘不拘一格用食材’的特点。"正是看似毫无章法的选择标准,让鸡豆花、香酥全鸭等复杂的宴席菜,与炒鸡杂、菜这样的家常乃至乡村风味,一同出现在这本书里。
  作为曾在专业烹饪学校学厨的英国人,扶霞也会在书中提及一些大部分菜谱中不常见的内容。比如,自己怎样用感恩节富余的火鸡做川味凉拌鸡,以及对希望挑战刀工的烹饪者,该如何把腰花切出眉毛形和凤尾状。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对象原本应该是西方人。中国的读者,会不会有兴趣捧读一本英国人写就的川菜菜谱?书中事无巨细记录的炒红油的方法、切鸡丝的刀工,甚至中国人对吃醋与爱情的联想,是大部分国内读者已经熟知的内容。当然,雨珈的详细解答让我释然,相信大家可以从这本书的译后记中读到,我在这里不再赘述。只补充分享两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中国美食不是孤岛,在全球化成为现实的今天,无论是探究中国美食传统的本质,还是预见中餐发展的朝向,都需要用更立体的角度、更多样的体系和更广泛的观点,来进行多维度观照。一味从自己出发,一厢情愿地"走出去",往往适得其反。扶霞的研究,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参照系。食物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通道。在食物里找到共同的认知,是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增强交流、消弭误解最便捷的方式。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认识中餐。我们需要扶霞这样的中餐使者,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坐标里认识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一日三餐。
  扶霞向东,川菜向西。
  陈晓卿
  2020 年6 月
  《川菜》读后感(三):(译后记)是菜谱,也是故事
  2018年,扶霞和我一起做过一场美食文化札记《鱼翅与花椒》的读书会。交流环节有读者发言,先肯定她把中国菜,尤其是川菜介绍给外国人,扭转了西方人对中餐的偏见,这是大功一件;然后问她想不想写一本书,纠正一下中国人对西餐的偏见。英国人扶霞把栗色卷发往后一撩,睁大浅褐色的双眼,用混合着伦敦与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很无辜地说:"可是,我不了解西餐啊,我是中餐专家。"
  书友们哈哈一笑。我却突然有点感慨。这位五官立体,笑起来略有罗温·艾金森(可爱的憨豆先生)神韵的西方朋友,坦诚地说着"我不了解西餐",可见"中餐专家"这个身份让她多么舒服,多么自豪。毕竟,她在伦敦家中的厨房里,也是供着灶王爷,腌着泡菜,用筲箕来洗菜淘米的呀。
  《鱼翅与花椒》中文版出版之前,扶霞曾到成都"老书虫"餐吧做过一场英文版的签售会。
  到场有不少生活在成都的外国人,拿出来的书大多破破烂烂的,有些书页浸了油,还飘散着花椒、干辣椒等香料的味道,一看就不是本"正经书",不老老实实待在书架上,偏要往厨房里钻。有个外国人举着自己那本被各种佐料、油料搞得斑斑驳驳的书,说:"我按照这本书里的菜谱,做出来的川菜都很棒!"
  喏,这回,扶霞带着更多的川菜菜谱来了。
  算是"老菜新炒"。去年见面,她就很兴奋地告诉我,十几年前写的川菜菜谱要出新版,她正在往里面加新菜,并且一道道重做,拍照。说到兴起还神神秘秘地给我看了几张自己在厨房里拍的、暂时保密的照片,说:"很漂亮,很好吃,是不是?"然后提及会出中文版。
  我当时略微质疑,《鱼翅与花椒》只在每章之后附上一个菜谱,主要讲的是英国姑娘在中国寻找美食与文化的故事,所以才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可一个英国人,出一本中餐菜谱,对西方人也许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国人会买账吗?哪个中国人会在厨房里摆一本英国人写的川菜菜谱,照着烧炒蒸炸呀?
  等我拿到英文版翻看一遍,上述担心消失了。首先,所有的菜谱都经过她亲自试验调整,给出准确的用量,只要"照本宣科",成功且美味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我甚至参考她的菜谱,第一次做成了樟茶鸭,要知道这可是在自家厨房里操作难度极大的菜,扶霞却能给出各种工具的替代方案,也细细列出注意事项,让人光看看便摩拳擦掌,实操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引言之后那篇《川菜的故事》,简直称得上"川菜知识小百科",再加上每个门类开篇那些详尽的说明和介绍,叫自诩相当了解川菜的川妹子我,仿佛又跨进了新世界的大门,做了很多笔记。扶霞以既感性又科学的态度看待川菜烹饪,对各种火候、口感等有生动而精准的描述。我做菜时,总会想起她对不同油温、不同食材的形容,感觉自己放料更准,动作更麻利了。也会感慨,扶霞确实有资格自称一声"中餐专家"。
  不过最打动我的,是几乎每道菜都有属于扶霞自己的故事。
  看了这本《川菜》,你会觉得(至少我这么觉得),扶霞除了是个正儿八经的中餐(川菜)专家之外,更值得四川好些城市的"荣誉户口",尤其是成都的。
  她对这片土地的爱不加掩饰,呼之欲出。且不说引言中回忆与川菜结缘的成都生活是多么言简情深,光是每个菜谱前面那短小的介绍,都充满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回忆与爱。她感叹天府之国的地大物博,细细地形容此地的薄皮青椒,清香儿菜,再来一句"英国很难找,可以如此这般替代……";她讲述自己在四川某地第一次吃到某道菜的惊喜,写自己与街头美食的无心插柳的巧遇。在菜谱之前,先有关于这个菜的精彩"小传",那些配料用量,就不止是简单的食材与数字了,而是一种,情感。
  我最爱她明确写出了很多餐厅和大厨的名字,感谢他们做自己的"一菜之师"。(其中有些餐馆我也是常客,借着扶霞的面子,在大厨跟前混了个脸熟。)向她询问一些厨师和餐馆老板准确的中文名字时,我告诉她,这些真实的名字让我心里好温暖,你是真心实意地在感谢他们。扶霞回我:"当然。我有这个表达和发声的渠道,而他们才是藏在民间的高手,我要让他们被大家所知。"这些人名与餐馆名,就是"编外四川人"扶霞,在这片美食江湖上行走的鲜活印记。
  另外,把书中提到的餐馆略做整理,这本书也可以当成"四川美食攻略地图",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扶霞的推荐十有八九不会让人失望。
  如今寰球同此凉热,大家都被迫居于狭小的一方天地。而伦敦的扶霞依旧常常和成都的我分享她的下厨生活。微信聊天页面飞来一张张叫人垂涎欲滴的图片,都是鱼香茄子、辣子鸡丁等经典川菜,卖相很好,隔着屏幕也能闻到香味,叫我有点分不清她究竟是在故乡想念他乡,还是在他乡想念故乡。扶霞说,家里蹲的日子刚好继续精进厨艺,"我从来没如此感恩过自己做得一手好菜"。
  正苦于困顿家中的我突然展颜,拿着这本川菜菜谱走进厨房,下刀挥铲,烟火之间缭绕的香味叫人暂时忘却种种自我与他人的烦恼。谢谢扶霞,你的文字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也更认识到她的美妙。想念你时不时来成都的日子,想念我俩在大街小巷的餐馆中分享的美食、文化与人生。你这个"伦敦成都人",提高了我对食物,尤其是川菜的品位;不过也因为你,我的嘴变得更刁了,对着某些餐馆所谓的"招牌菜"恨铁不成钢地摇头时,数次获赠老板的白眼。
  也感谢一位与我距离遥远的朋友,你让我的世界多了明媚的色彩和滋味,祝早日走出低谷,自如地享受生活的甘美。
  老规矩,最重要的感谢送给亲爱的你。你是我人生盛宴中不可或缺的白米饭与家常菜,也是锦上添花的珍馐、香料与美酒。谢谢你给我温暖美好的爱,让我勇敢前行。
  祝愿每个捧读这本书的人,都能为自己烹饪出二三好菜,也能咂摸其中的好故事,用美食与故事来下生活这瓶老酒,真正回味无穷。
  爱美食也爱故事的
  何雨珈
  2020年初夏于成都
  《川菜》读后感(四):为何川菜走遍大江南北,粤菜却走不出两广之地?英国姑娘一语中的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中国人过日子一向节俭,但唯独在"吃"这件事上非常讲究,亏待什么也不能亏待了这张嘴。而且,中国人既爱吃,又会吃,就连孔老夫子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话。
  因此,很多人认为,中餐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饮食,而一提起西餐,就会想到汉堡包、牛排、薯条这些东西,然后下意识地撇撇嘴,不屑地说一声:"那种东西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如去吃一顿川菜。"
  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的川菜,被誉为"中华料理集大成者",不仅雄踞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更是跨出国门,走向全球,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靓丽名片。相较之下,其他菜系虽然也各有所长,但粤菜难出两广之地,鲁菜难过长江以南,从影响力上来说,都要比川菜略逊一筹。
  那么,川菜能走出天府之国,称霸中华饮食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川菜能备受天下人追捧,而其他菜系则没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呢?
  古往今来,探讨川菜技艺的书籍如过江之卿,数不胜数,但在西方国家流传极广,且被称为"美食家必读"的,唯有英国姑娘扶霞所写的《川菜》一书。
  为什么这本书在美食界的地位和评价,都要更胜一筹呢?这就要从扶霞这个人说起了。
  这本书的作者扶霞虽然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英国姑娘,但她却是一位地道的"中国美食通",在剑桥大学取得文学学士的学位后,扶霞就来到成都研究中国饮食文化,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
  在纪录片《风味人间》里,金发碧眼的扶霞操着一口纯正的四川话,自由穿梭在成都菜场的各个摊位间,犹如一位地道的四川姑娘。她所写的这本《川菜》,不止能让我们了解川菜的美味秘籍,我们还能看到,川菜是如何撞开一位外国女孩的味蕾,从此与川菜、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
  说起川菜,我们就想到辣,但在扶霞看来,川菜的辣并不是很"暴力"的辣,在辣味当中,还藏着一丝暗甜的口感,以及一点芳醇的酸味。一盘地道的川菜就好像一个地道的成都人一样:热情、随性又慵懒。
  扶霞在书中告诉我们,除麻辣味外,川菜中还有二十多种复合味,例如酸甜的荔枝味、柔和精妙的糟香味、清新恬淡的姜汁味等,其中,鱼香味和家常味运用最广。
  鱼香肉丝是鱼香味的代表,里脊切丝,配木耳和莴笋,味道咸、甜、酸、辣,又融合有葱姜蒜的香味。家常味以咸香为主,微辣,调味料主用豆瓣酱、酱油和盐,偶尔加豆豉、包椒和甜酱。每到年末,川蜀的年夜饭餐桌上,总少不了一道家常味的回锅肉。
  在扶霞看来,真正让川菜独一无二的,就是调味的艺术。
  红油为皮、花椒为肉、辣椒为骨、泡菜为魂,构筑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体系。
  一场精心安排的川菜宴席,可以用你能想象到的任何方法来挑逗你的口腹:先是用适量的红油唤醒你的味蕾,再用麻酥酥的花椒调动你的唇舌,辣辣的甜味是对味觉的爱抚亲吻,干炒的辣椒也在对你放电,酸甜味又使你得到安抚,最后再来上一碗滋补的浓汤,让你的整个精神都舒缓下来……
  你看,饱饱地吃上这么一顿川菜,就好像做了一次由内而外的SPA一样,通体舒泰,浑身放松——这种体验,是其他菜系难以做到的,正因如此,来自全世界的老饕们才会甘心臣服于这种芳香四溢的魅力之下。
  另外,要想烹饪一道足以传世的美味佳肴,食材之间也必须经过一次次的悲欢离合,才能合二为一、幸福入味,从而成为美味的绝配。正如清代美食家袁枚所说:
  "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荤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见人置蟹粉于燕窝之中,放百合于鸡、猪之肉,毋乃唐尧与苏峻对坐,不太悖乎?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
  在这本《川菜》里,扶霞就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川菜的君臣佐配之法。例如,在"麻酱凤尾"这道菜中,扶霞告诉我们,油麦菜和莴笋尖都有很独特的坚果风味,和芝麻酱是绝配。如果再加上适量的红油,还能赋予这道菜微微的辣味和一抹红光——简直是色香味俱全!
  再如,烹制川味红烧牛肉的时候,用豆瓣酱替代老抽,可以赋予肉汁一种漂亮的栗色和一抹深沉的红辣椒色。白萝卜要到烹制尾声再加进去,出锅后才能保持爽脆的口感,和风味浓郁、软嫩糯香的牛肉想象成令人唇齿愉悦的对比。
  除此之外,在川菜中形成绝配的还有豆腐和牛肉末、腊肉和蒜薹、藤椒和江鱼、椿芽和鸡蛋、青椒和皮蛋、回锅肉和白米饭,等等,这些食材之间的和谐搭配,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带给食客一见钟情的感觉。
  扶霞对吃喝十分讲究,正所谓"皆有法焉,未尝苟且"。同时,她身上还带着几分英国女郎的真性情,只用寥寥几笔,她对川味食材的喜爱就跃然纸上了。
  比如,在说起"冷吃兔"这道自贡名菜的时候,扶霞写道:四川人爱吃兔肉,他们能把兔头、兔腰和兔肚全都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美味。兔肚的滑脆口感让人颇为享受,被称为"口口脆",兔腰通常都弄成一串,放进红汤火锅里煮,哟弄卤水卤过的兔头则是深夜下酒的最佳小吃。吃兔头的过程很复杂也很有趣,所以四川人将法式湿吻戏称为"啃兔脑壳"。
  再如,扶霞在介绍皮蛋时,俏皮地告诉我们,虽然皮蛋是中国人酷爱的食材,但西方人却把皮蛋称为"千年老蛋",很难接受皮蛋的外观和口感。不过,只要真正品尝过皮蛋,你就会爱上它:透明色的蛋白伴着淡淡的琥珀色,蛋黄味道浓郁,口感丝滑如乳汁,能带给食客最美妙的鲜香风味。
  扶霞还是一个好酒之人,除了嗜好产自四川的名酒之外,她还教我们如何用洋酒来佐配川菜。例如,如果你想用葡萄酒配川菜,最好不要选橡木风味的白葡萄酒,和单宁比较重的红葡萄酒,比较经典的选择有花果香味的白葡萄酒,比如雷司令或琼瑶浆,有时候还泛着一丝甜味。用威士忌配川菜,则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总而言之,这本《川菜》不光是一部介绍食材和烹饪的"菜谱",它也是一本带着生动气质小品文,让你越读越有味。扶霞在书中对各种川味美食的描写堪称惊艳,就像是摆出一桌美食与你共赏:
  怪味棒棒鸡、麻辣兔头、回锅肉、鱼香肉丝、火爆腰花、宫保鸡丁、水煮鱼、麻婆豆腐、红油龙抄手……这些令人食指大动的川菜,被扶霞写得活灵活现,你仿佛能从字里行间闻到食物的香气,以至于流连忘返。
  难怪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说它能把自己看饿了,甚至还有人说,在吃饭时看这本书,简直"特下饭"。
  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门学问。能把美食写得令人津津有味、口舌生香,才是一个美食家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就绝不能错过这本最经典的美味"菜谱"!
  尝到了川菜,也就尝到了生活。
网站目录投稿: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