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入药镜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道教内丹炼养经典。卷数不一。唐末五代崔希范撰。约成书于唐末五代时期。
  崔希范,号至一真人。其生平事迹无考。据《修真十书》卷二十一载《天元入药镜》篇末云:"唐庚子岁(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望日至一真人崔希范述。"则当为唐末五代人。
  该书《宋史·艺文志》神仙类有《崔公入药镜》三卷。现存《正统道藏》内共四种:《入药镜上篇》、《入药镜中篇》,载《道枢》卷三十七;《天元入药镜》,载《修真十书》卷二十一;另有宋萧廷芝《解注崔公入药镜》,载《修真十书》卷十三。
  著作命名为"入药镜",所谓"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神。在修持内炼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炼养精气神谓之"入药"。"五行入于药,则所谓火也,金也,木也,合卦而行者也。精神合象,常不离于气海,精从其神,投气海之中,于是成鼎矣。神气者,
  闭服之则气长生矣。气驰精而上行,至妙者也。神应气随,谓之火焉;精应气随,谓之水焉,吾之入药也。天门之气不出,绵绵若存,故气不出身,精神自转,如天之火,地之火,水之下是火,火之下是气,此五行之自然。"其中火为元神,金为元精,木为元气,在运炼中,意守气海,凝神丹田,聚集元精,谓之"精神合象";精神合凝丹田,阳云药生,即可炼丹,故谓 "成鼎"; 神应气逐,合抱合炼,则谓之 "火"; 精应气随,炼精化气,则谓之 "水";水火相济,阴阳调停,谓之 "入药"。
  镜,指人心。"以吾心为镜,身为之台,以神为药,聚而为足焉。"此言以五行配五脏,心属火,火带来光明;心开窍于目,心火外用,则目光能观察万物; 心火内照,则能内视脏腑,故谓之镜。《入药镜上篇》说:"吾神与气必也莹净内明,如是则神光日用,而莫知己之光也。知此者,识药镜之理与物之互相摄矣。心火何以为镜欤?火者明也,明者定而内明也,内明则万物明矣。心者镜之体也;明者,神之用也,日用守旧,不离乎心地者,内明也,明则不昧矣。"
  该书把三奇五行、八卦理论与内丹学说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天人合一的内炼体系。其谓"混沌之始,一气生两仪,二仪生三才,三才者立,则五行备焉。共成八数。祖宗在三田之内者,性是也。性者元辰聚也。性乐乎动,故外随境迁,一生一死,周而复始。其可资而生者,曰精、曰气、曰神,谓之三业,聚而生者也"。天有三奇日月星,地有三奇乙丙丁,人有三奇精气神,"天之璇玑,地之黄河,人之荣卫,此三奇之志也,夫吾之三奇,不出于身,禀天地而运转,则与天地齐矣"。亦即修炼与天地造化同途。
  自然为一大天地,人体为一小天地,五行八卦为天地运转所生,人体内亦自有其生化。五行即五脏,心神火,肝魂木,肺魄金,脾意土,肾志水,聚而为作丹之用。八卦配于脏腑,乾六大肠,坎一为肾,艮八膀胱,震三属肝,巽四为胆,离九属心,坤二小肠,兑七肺脾。五脏之中,以心肾为炼丹之根本。火司南,其干丙丁,为心神;水司北,其干壬癸,为肾气。火炎上,水流下,常人之用,火沉海底,黄河逆流,则为圣道。人能清心寡欲,固精守元,久久运炼,"于是下亢不漏矣。宜知所以运用焉,逆流于双关之道。双关者,夹脊之二路也。运气朝于上宫,上宫者,脑也。入于华池,炼之成霜,达于碧海。碧海者,丹田也。以兴真火锻之,斯为玄珠之胎焉。然则玄珠者,元宫之真气,聚而为精,精复为形,玄珠久炼,则还童矣,此黄河逆流之道,非常道也。"
  丹道炼养的根本大旨,在于效法天地,清静无为,与道合真。《天元入药镜》云:"物之最灵,唯其人也。身者,乃神化之本。精于人也,若水浮航;气于人也,如风扬尘;神于人也,似野马聚空。水固则航止,风息则尘静,野马散而太空长存。精能固物,气能盛物,精气神三者,是谓登真之路。"
  在内炼功法上,《中篇》分为十六个阶段,即采药,木汞金铅,至药抽添,龙虎铅汞,海底求阳乌,符星入元宫,火得纯阳,阴阳拘制,奔腾瑞气,虎踞龙跧,九气冲全,玉帝新封,九年丹灶,灭没,采药,刀圭。皆言元气者铅汞也,炼之九转,斯成仙矣。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歌诀形式写成的 《崔公入药镜》。全篇八十二句,言简而意尽,贯穿诸丹经之骨髓。"自采药物于先天,入铅汞于神室,行周天之火候,成九转之金液,由初及终,包括悉备,而无余蕴矣。"
  该书对后世丹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人纷纷注释,广为引用。据宋曾慥所言:"纯阳子吕洞宾尝闻于崔公,而叹曰: 吾知修行有据,性命无差,道成其中矣。" 吕祖得崔公内炼秘旨,又作诗赞曰:"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以后诸宗丹经论著多引用该书内容,成为内丹学的理论依据和口诀。
  该书版本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元混元子王玠撰《崔公入药镜》一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书全集·玄宗内典诸经注》,元王玠、明李攀龙、明彭好古注《入药镜》一卷,收入《道藏辑要·虚集》、《道藏精华录》第六集。明陆西星撰 《崔公入药镜测疏》,收入 《方壶外史》。清傅金铨注 《入药镜》一卷,收入《悟真四注篇》。今有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辑入 《气功养生丛书》。
网站目录投稿: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