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转化中学体育学困生的策略研究


  【摘 要】中学生不管是在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发育上都处于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合理的参加体育运动能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由于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中学生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认知,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推进。本文主要从中学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做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学;体育学困生;心理特征;成因;策略
  一、中學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一)缺乏对体育课堂的认识
  当前,中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堂是一种教育形式。再加上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对体育课堂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缺乏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体育教学从一定程度来说属于一种框架行为,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敷衍了事,不利于体育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缺乏对体育锻炼的自信
  现阶段中学生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对自己缺乏自信,体育教学多属于户外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竞技类体育项目采取逃避的态度,个别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较低。
  二、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内因
  1.身体因素
  每个人的身心发育具有差异性,个别学生由于先天原因导致身体发育相对迟缓,比如过于肥胖、瘦弱、矮小、肢体障碍等,在动作协调、动作学习中具有先天劣势,这种身体因素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容易出现自卑、焦虑,从而导致这些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心理因素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过渡时期,对待事物容易敏感、脆弱,缺乏正确客观的态度,身体的先天劣势极容易发展成为对体育运动心理抵触、抗拒的行为;再者,也有很多身体发育正常的学生从心理上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怕苦怕累,从而导致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或者对体育课堂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而导致体育学习达不到既定效果。
  (二)外因
  1.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有的家庭认为理论学习是第一要务,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会认为参与体育运动会占用原有的学习时间,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对体育课堂的认知,从而难以对体育课堂提起兴趣。再者,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孩子从小不缺吃穿,再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成为家里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怕苦怕累。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孩子缺乏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利于体育课堂的开展。
  2.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进行各项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学习风气等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影响。首先在教学观念上,不管是在体育课堂上还是在其他课堂上,以往多是对成绩拔尖的学生比较重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够关注,导致学习差的越来越差,长此以往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在教学设施上,体育课堂多在操场等室外进行,大多数中学多是只有相对基础的体育训练设施,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也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再者在教学要求上,多数中学体育课堂具有随意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也没有强制性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堂不够重视。
  3.师资力量
  体育教学绝不是任何老师都可以随意参与教学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简单的体育操,跑步等,体育教学对于专业体育教师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学校对其认识不足,中学体育教师也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临时担任的,有的是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担任的,这些都可能造成中学生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再者,也有很多中学存在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甚至出现直接取消体育教学或者体育课堂被其他任课教师占用的现象,这些都对"学困生"的转化起到了一定得阻碍作用。
  三、转化体育学困生的实践策略
  (一)针对内因
  1.差异化、针对性教学
  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育状况,进行差异化、针对性教学。比如面对身体孱弱但能够正常参与运动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正常的体育课堂训练中去,对于身体因素不能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学生也应该积极制定适合其参与的运动项目,从而让其融入到整体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2.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以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要合理科学的安排体育运动项目,特别是针对心理较为敏感的学生要多安排趣味性、协作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其团队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对于对体育课堂有偏见的学生要从侧面,用实际教导其正确的认识体育项目,了解体育项目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其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
  (二)针对外因
  1.激发体育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处于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校要抓住这个特点,多方面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正确认知,例如,可以播放我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体育运动的向往;也可以进行体育理论教育,从运动学的角度阐述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身体发育、团结意识、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激发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避免体育学困生的可能形成因素。
  2.注重体育校园环境的建设
  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要优化体育教学的观念,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同时也有有技巧的进行针对性教育,避免伤害到敏感、内向的学生,对体育课堂项目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加强训练,对于体育学困生要重视体育基础训练,循序渐进,使得所有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能得到长足进步。其次,要注重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对老旧体育训练设施及时更换维护,避免出现运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引进新型体育设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训练,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最后,在强化体育教学要求,虽然中学生在期中、期末测试中并没有对体育项目有专门的测试,但是在中招考试的时候还是有体育运动项目分数计入的,所以体育运动不能临时抱佛脚,重在平时参与,建议学校制定系列、科学的体育考核计划,促使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重视。
  3.优化师资配置,注重教学方法
  首先在体育教师的招聘上,除了对专业教师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有强制性要求以外,也同时要求教师在心理学、理论知识、运动伤应急处理等方面有一定掌握。坚决避免出现任课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现象,针对当前中学校专业体育教师配置不足的现状,要打开招聘渠道,从体校、社会等渠道选拔合适的体育教师,同时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审核。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的异同性,避免出现体育课堂被随意占用、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体育课堂多在户外,所以体育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主要是天气状况、教学计划、室外设施和环境的检查维护等,以便顺利推进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段程国.浅议初中体育学困生的转化[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2).
网站目录投稿: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