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跨境电商产业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许多高校根据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诸多学校或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增设跨境电商相关课程,跨境电商专业呼之欲出。与此同时,诸多高校在跨境电商实训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本文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依托行业发展特点,总结出"四位一体"跨境电商的实训路径。 关键词:跨境电商;实训路径;"四位一体"实训模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产业高速增长,所需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各大高校根据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諸多成效。如何通过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迅速适应新行业新岗位的需求,成为重要课题。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逆差,相比之下跨境电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交易规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6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达到 24.3万亿元,同比下降 1.02%,其中出口贸易 13.8 万亿元,同比下降 2.09%。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笔者认为,跨境电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8.06万亿元,同比增长20.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出口占比达到78.2%,进口比例21.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上看,中国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出口跨境电商依然占据近8 成的比例,2017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 跨境电商行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整个行业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全球五大跨境电商出口国——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中国在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跨境电商最大的商品来源地,约占全球跨境销售的 21% ,紧随其后的四个销售地占比分别为美国 17%、英国13%、德国7%、日本4%。 2016 年中国成为跨境电商最大商品来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 5000 家,此外有约20万家外贸企业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贸易,根据中国电子研究商务中心统计,2017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高达 8.06万亿元,出口部分达到 6.3万亿元,其中跨境出口 B2C占比约19.1%,达到1.2万亿元,预计到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两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二、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特点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和一般电商人才相比起薪较高、晋升较快。从业人员一般2年左右晋升主管,5年左右晋升总监,有的甚至更快。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巨大缺口成为制约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瓶颈。 (二)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数量 据统计,2017年全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达到 450万人。阿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受访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严重缺乏,认为招到的人不能满足工作能力要求的企业数量也超过了8成。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商人才倾向的专业主要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外语、国际商务等。 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设立有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很多。但是,由于很多院校专业并没有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体系课程,因此每年学校向企业输送的毕业生,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兼具电子商务知识、国贸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由于还未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许多院校仅是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专业中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因此这些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跨境电商企业,表现为业能力不足,因此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表现也并不满意。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知识陈旧、视野不够宽等。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大、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现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跨境电商岗位 跨境电商行业核心岗位主要有四种,跨境电商运营专员、网络营销员、跨境客服专员、跨境物流专员。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店铺注册、跨境选品、海外市场调研、网络推广与营销、跨境物流与海外仓储管理、跨境支付、客户档案的建立和客户关系的维护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外语、外贸、跨境物流等专业知识意外,还要对网络营销、财务、客服等知识和技能也要一定程度的了解,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相比,实操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抓住时代发展基于,根据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来说刻不容缓。 三、校企合作经验 在校企合作方面,各院校的前辈们从校企合作的理论、合作制度、合作模式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校企合作的理论方面 罗炜(2002)分析了校企合作创新的过程,认为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的选择因素是创新能力和技术的先进性。刘海林(2006)对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理论、产学研合作中博弈思想及博弈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吴建辉等(2006)认为校企合作的演化博弈有其内在要求和稳定性。陈海燕(2007)认为高职层面,校企合作企业缺乏"内驱力",要达到博弈中的上策均衡,政府应健全相关的法规和鼓励政策加以引导。邓志新(2011)参考了国外先进的如德国的"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出国外的校企合作取得较为成果的原因主要是建立协调学校和企业关系的机构,使校企紧密联系,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 洪贞银(2010)通过对高职教育合作状况进行调查,指出校企深度健康合作的原因主要在于,理念问题、政策问题、运行问题、经济问题和现实问题。杨伟、高菊生(2011)认为高职文科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周期长、操作性差,更注重发展潜力等问题,且由于文科目标技能过于"软性化",因此实训教学组织管理难以像工科实训教学管理那样"刚性化"。林宏等(2013)认为我国校外实训基地还不成熟,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企业积极性较差,管理也不太规范。如果要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需要政、校、企三方从制度制定上着手,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上述研究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也大致相同。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方面 雷利照(2012)建议建立"共享性"实训基地。他认为政府要协调好校企关系,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性强的特点,应该深入企业,积极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为企业服务;根据企业具体需求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应该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隋明山(2012)建议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以解决生产性实训活动中双方的矛盾点;同时让教师积极参与生产性实训活动,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刘洋(2013)归纳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三种模式:实训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主导、第三方代管,但这种分类太过于笼统,不好实现。 (四)跨境电商实训室方面 全国已有诸多兄弟院校在"深度产教融合",建立跨境电商生产性实习实训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义乌工商学院是先行者,早在2009就开设了"敦煌班",2010年又开设了"ebay班",再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同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国贸公司",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办公司"等,都对跨境电商人才生产性实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国际贸易学院的实训室,依托晋江网商会的资源,将项目引入校园,给学校与行业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案例。 当前的校企合作,政府虽然很重视,但是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或因政策实施和监管力度不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企业只是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来考虑校企合作,并没有从服务社会的长期角度来考虑。学校虽然也很重视校企合作,但只停留在订单培养和短期实训,真正深入企业实践的不多。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障,教师真正下企业进行实践的也不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项目和企业运作。 跨境电商实训室方面,大家在应对产业发展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许多能无法全面覆盖学生"双创"或是教师科研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的方法与路径,笔者在前人研究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跨境电商实训模式的探索,努力给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方面提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四、"产、学、研、创"四位一体跨境电商实训模式内涵 充分利用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资源,校企共建集"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双创"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投入设备和资金、提供项目、派遣技术骨干入驻,学校提供场地等基础设施,引进企业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改革、技术革新和管理项目等研究;开展创新创业体验、实践及创业项目孵化,形成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一)产业引领、牵线搭桥 企业及行业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资源因素。企业需要经营利益、人才和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人才的频繁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所占的成本比重也不断上升。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忠诚度相对较高的人才储备;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保证企业在技术竞争上能获得"物美价廉"的资源(高校的科研成本相对于社会上的科研机构要低得多)。 政府在校企合作当中要"搭好台",校企才能"唱好戏"。"搭台"不仅要开会、还要给政策。政策要让企业(企业规模不管大小)"看得到",努力就能"够得着"才是好政策。德国政府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减税的政策就是非常好的政策。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利益,加上"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光环,企业没有理由不积极参与。 (二)不忘初心、解放思想 学校在校企合作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把"台""搭"好了,企业引荐到位了,结果学校在执行的时候,却过于强调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墨守成规,怕担责任,结果把企业给"吓"跑了。 管理固然重要,最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最终达到服务产业、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根本目的不变的情况下,下放管理权,制定一些合理的更方便企业运作和学生实训的管理制度,这需要学校在管理理念上做出重大调整。若依然以平时管理教师、学生的思路,校企合作往往就停留在形式,最终得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三)科研教改、积极促进 校企合作项目如果脱离了教学改革、技术研究,就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无法长远合作。教师在校企合作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要贯彻学校、企业行业意图,"下"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实训内容,生产性任务。与工作量、指导课时课酬相比较,科研成果无疑更能够体现教师的价值。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得到科研成果,助力教师职称评聘,进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创新思维、大胆实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并接受企业的考核。在这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发挥学生"创新想法"、"创新思維",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中,可以一定程度的允许他们出现"失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鼓励企业创设孵化基金,对通过评估的"好想法""好项目"给予支持、孵化,真正实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结语 政府、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由企业投入设备和资金、提供项目、并且派遣技术骨干入驻,学校制定积极的管理制度,提供场地等基础设施,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才能根本落地。此外,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改革、技术革新和管理项目等研究才,开展创新创业体验、实践及创业项目孵化,才能最终形成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吴湘频.产教融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亚马逊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9(02):173-174. [2] 郭 心.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3):78-79+82. [3] 邓志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创新——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04):82-88. [4] 吴思乐.跨境电商背景下"深度产教融合"的校内经营性实习模式探讨——以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30(04):27-32. [5] 纪淑军,阮晓霖东.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6):24-25 [6] 王雪群."校办公司,公司驻校"——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152-154. 作者简介: 江华鹏(1980.8-),男,福建泉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境电商、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