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在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现阶段,"工匠精神"的提出为中职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本文就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进行探析,提出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夯实学校德育阵地,扎实产品质量意识,落实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中职学生 工匠精神 培养路径 探究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既是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关口。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是每位中职职教人都需要思考的时代命题。 一、关注专业课程教学,融"工匠精神"入课程 目前,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获得。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专业技能的高低都制约着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培养并不紧密。中职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的重要意义,树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理念,把专业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将专业课教学与工匠精神培养紧密结合。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与特点,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既要体现极强的专业性,还要让学生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专业课程不仅要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更应该追求对专业实训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中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还要在专业技能训练时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更加认识到工匠精神对提升专业能力的作用,脚踏实地地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技能,循序渐进地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形成工匠精神的雏形。 二、夯实学校德育阵地,导"工匠精神"入德育教育 育人之本,德育为首。德育作为转化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在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生属于普通型技能人才,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开启职业生涯,其思想品德直接反映劳动者素质高低。从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现象可以看出,他们不缺乏专业技能技术,而是缺乏敬业、乐业、立业的态度和精神品质。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把工匠精神导入学校德育教育中。 培养高品质的中职毕业生,离不开德育课程的教学主阵地。中职德育教师,要从课程结构和内容出发,将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机融合,在授课时,多关注目前国家、企业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及对大国工匠的需求,通过专题教育,结合项目教学,给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开展邀请企业名匠进课堂、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名匠人生。 德育阵地除了课堂之内,还要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借助学校政教处、团委、工会等多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敬业教育、乐业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把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融合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刻苦、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本质所在。在职业思想上,对工匠精神树立坚定的认同感,坚定的职业信念及坚强的意志;在职业行为上,表现为积极的职业行为,用实际行动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扎实产品质量意识,落"工匠精神"入实践教育 中职學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质量意识。目前中职学校校内培养模式主要有课堂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训两种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育中要注重建设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大赛涵养学生追求卓越、崇尚荣誉的精神追求;教师可以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细化学生实践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职业情感,构建学生完美的职业道德;也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向学生介绍不同专业的行业标准、职业要求和行为规范,不同企业的生产要求及质量管理等内容,让学生知晓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就是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零瑕疵的质量意识。通过实践教育,让中职学生在入职前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当担,多一份道德,多一份自信。 四、落实"现代学徒制",引"工匠精神"入校进企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塑造,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中职学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因缺乏真实的工作生产环境,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得不到加强。因此,落实现代学徒制,使学生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制度,是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做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从以前的讲授式、指导式为主转变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技能的言传身授为主。只有学生的专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学到真知实学,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信念、专业情感才能得到更好的储备与发展。中职教育要在落实现代学徒制上下工夫,使学生在现实工作场景中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通过企业师傅指导加强对学生精细化、个性化的培养。如此,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发现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加速对岗位的适应,还有利于传承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是不可能在两三年中培育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但我们要在有限的教育时间里为学生搭建平台,依靠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全新的创业创新观念和完美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工匠精神成为影响中职学生一生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 [2]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3]王寿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2). [4]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5]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