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火药的配方已经脱离了初始阶段,各种药物成分有了比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在军事上得到实际应用,火药和火器制造开始成为军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古代火攻,起初多用油脂草艾之类,到两宋时期,火攻器械有了巨大的发展。火药武器的大量使用,推动了火药的研究和配方的改进。除炼丹家外,更有许多军事方面的专门人士加入了研究者的行列。曾公亮等在1040?1044年编著的《武经总要》中,记录了3个火药方子。 宋元时期的许多史笈都有关于火炮的记载,其形制各不相同。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这些火炮,不管是中小型或巨型,不管是纸制、陶制或铁制,看来都还不是用火药放射的火炮,估计多半还是用埋藏、放置,或用抛石机投射引爆的地雷、炸药包、炸弹一类火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管形火器的出现。1132年,陈规守德安时用"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李曾伯也提到火枪??"如火箭则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一百五筒"。 1259年,寿春府"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到元代已经出现铜铸火铳,称"铜将军"。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火铳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炮。这些都是以火药为推动力的新式火器,枪筒已由竹制发展到铜制,更为坚固耐用。 用抛石机发射的火炮,由于木杆摇晃,准确度较差。而管形火器由于枪管子对子弹的约束力,造就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管内弹道,这也大大增加了管外弹道的稳定性,从而使射击的准确性大为提高。所以管形火器的出现在兵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为近代枪炮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