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宗教学的开山鼻祖麦克斯·缪勒在他的《宗教学导论》中引述这样一句话:"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懂。"宗教人士不一定懂得宗教。这一思想深深地浓缩成一句名言——"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我国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的中心思想和表现形式各异,但殊途同归。对儒释道也是"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南宋孝宗赵昚说:"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治世、治身、治心,其实一也。儒学经典《大学》更是一针见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然后修齐治平。
  对于儒、释、道,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其A面和B面,否则也是"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
  儒家的A面是中流砥柱,B面是能屈能伸;
  道家的A面是无为而治,B面是功成身退;
  佛家的A面是出世修行,B面是普度众生。
  儒:中流砥柱亦能屈
  《论语·宪问》中记载: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知其不可而为之"只是孔子的A面,其B面却是能屈能伸、因势利导的道家风格。孔子谈宁武子时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评价南容时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并"以其兄之子妻之"。评价史鱼和蘧伯玉时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这句名言耳熟能详,但这只是孟子眼中大丈夫的A面,其B面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是先说B面再紧接着说A面,连接起来才不至断章取义。中流砥柱的B面是能屈能伸,不做螳臂当车的傻事,正如孟子说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所有的事情都是天命决定的,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提起中流砥柱的救世精神,人们往往会想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狂澜既倒挽不挽,大厦将倾扶不扶?这是个问题。怎么挽,如何扶?这是更大的问题。所以孟子对淳于髡说:"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这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
  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掉落水中了,您不去救,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的人都落水了,要用王道去救;嫂子落水了,要用手去救。你难道想用手去救天下的人吗?"
  李克强总理刚刚上任时,适逢中国南方地区暴雨成灾。总理慰问灾区时只是慰问和指示,且时间很短。为什么?媒体说:一是细节的事留给具体的人做,总理只做宏观上的事情;二是长期在现场,会给当地添麻烦。这就是"嫂溺,援之以手;天下溺,援之以道" 。在职场中,有的领导上班比员工早,下班比员工晚,天天围着员工的屁股后面转,手把手地告诉员工要这样做、那样做,而有的领导则是不常现身于单位,即使来了,也仅是与各部门领导探讨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格局。可以想见,哪家公司会发展得更快一些?
  "知其不可而为之",甚至以卵击石,不是中流砥柱。老板抢了员工的事,员工没事可做,是以手救天下,更是把儒家的A面和B面都丢掉了。
  道:功成名遂身方退
  比起"英雄"的儒家,"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的道家在为人处世上显得低调很多,甚至后人往往把道家人物和隐士联想在一起。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但很多人只读出这句话的A面:身退,却忘记了B面:身退的前提是功成名遂。
  南怀瑾先生说:"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不过,他们有自己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后自己飘然而去。如商汤时候的伊尹、傅说,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都是道家人物。他们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但是也有做得不好的人,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最后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三国时的诸葛亮,他的立身处事,完全是儒家的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恰如其分。次如唐代的魏征,明代的刘伯温,清朝的范文程等等,还有许多不可知、不可数的道家人物。"可见,"身退"也是以"功成名遂"为条件的,是激流勇退。"出师未捷身先死"是充满遗憾的,即使精神可嘉,也一定是败笔。功成、名遂、身退,是完美起飞,亦平稳着陆,这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
  当然,也有不入功名亦谈不上身退的,但他们比"功成名遂身退"更完美, 《庄子·让王》记载的许由和子州支父就是这样的人。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又以身体有病没有过多精力来治天下为由推掉了。庄子认为:"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对许由和子州支父来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但他们不接受,苦差事只能落到大舜身上。
  庄子进一步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应该用大道的精髓来保全身体,用它的末节去治理国家,用它的渣滓去治理天下。这样来看,帝王的功业只是圣人闲暇之余的事,并不是用来全身养生的办法。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一方面说圣人认为天下没有自己的身体重要,一方面也说治天下太简单,花一点小小的力气就够了。但圣人并不是不治天下,是天下还没乱到非圣人出手不可的时候。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被医生诊断可能下半辈子将在轮椅上度过。但此后的2003年5月,他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04年7月28日,他完成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他在登山手记中写道:"现代文明提供给我们城市人太多的生活享受和方便,以至于熟视无睹,不懂得珍惜。在山上过一段时间再返回城市,一切对你都是新鲜、可爱、可亲的。你会重新审视、珍惜被你长期忽略的许多东西,你会更热爱现代文明生活,你会对周遭的人更宽容。"除了这样纯理性的感慨之外,登山还给了王石激情和斗志,他自信地说:"现在,在谈判时,从心理上我就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
  "重新审视、珍惜被你长期忽略的许多东西",如许由和子州支父不治天下而观天下,天下尽收眼底;"从心理上我就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是拨乱反正时的道家人物,登顶珠峰的王石的高度非万科董事长的王石所能企及,治理万科,王石之余事。不治,是A面;大治,才是A面掩盖下的B面。
  释:忍辱后面是精进
  近日,一则僧人和少女的故事在微信朋友圈里被
  疯转。少女怀孕了,她不敢告诉家人是自己的不检点造成的,就说山上的和尚是孩子的父亲。孩子生下来,少女的家人把孩子扔给和尚,并把和尚大骂一顿。和尚一声不吭,接过孩子,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少女长大成人了,因为良心发现,找到和尚向他道歉并想要回孩子,和尚只是说"原来是这样",就把孩子还了回去。
  和尚为什么一开始就忍耐?因为不忍耐会如何?
  和尚为什么最终还是忍耐?因为不忍耐会如何?
  觉真法师说:"最好的解释是不释,忍耐是佛家的智慧!"佛家的A面是出世修行,B面是普度众生。忍辱的智慧,A面是忍辱,B面是精进。
  佛家讲六度,即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般若(智慧),是有层级的。从布施开始,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然后是持戒——严守戒律,有所为,有所不为;然后忍辱和精进,这样才能进入禅定境界,一念不生,最后明心见性,证得般若智慧。
  修行途中,忍辱和精进是一对孪生兄弟。忍辱——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精进——佛海无边,道海高远,学无止境,真理研习不可停顿。若有过失,遇人指点,立即改正;凡对众生有利的工作,当仁不让,尽力去做,精进不怠,彼岸自达。
  近来网上流行着"垃圾人定律",范冰冰为此回应:"我被很多负面垃圾缠身,需要找个倾倒垃圾的地方。
  网上每隔一阵,就有些曝光明星丑闻或者内幕的帖子,随着一些细心粉丝的调查,也让"水军"这个行业从幕后走向了台前:章子怡被爆料陪睡,李冰冰被PS成难民,汤唯被爆料幕后有金主,舒淇在影视作品中的"艳照"突然再被传播,高圆圆、姚晨、张静初被黑,都属于有组织预谋的行为。范冰冰工作室以及范冰冰本人用"垃圾人定律"来抨击黑微博的始作俑者,对于这种人和事,范冰冰的态度是"无需介意,远离他们,绝对不要浪费心思和精力在这些事上"。范冰冰是智慧的,如果选择正面回应,就会正中对方下怀;冷静处理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语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范冰冰的故事,A面是忍辱,B面是精进。
  和:儒、释、道的公约数
  佛法分世法和出世法,合称世出世法。李炳南老居士说:"表面看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此不同,实在讲,世出世法其实是一个法门,只不过是有深浅之别而已……道,孔子讲,佛也讲,讲得有深有浅而已。"
  两年前的儒释道三家巅峰对话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和著名儒学思想家杜维明先生达成一个共识:"和"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向量。儒、释、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是"和",是儒、释、道的公约数。如果儒家的中流砥柱遇到洪水不知避让,如果道家在功成名遂后不知身退,如果佛法的世出世法只剩下出世法,也就是说儒、道、释少了"和"这个公约数,就会沦为末流枝节,甚至只可以救一时之弊。
  牛根生说:"我总是在思考,儒家、佛家、道家,他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能想到的是,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而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牛根生亦自称,自己创立伊利和蒙牛是拿得起,从岗位上退下来是放得下,把钱捐出去是想得开。其实如果没有拿得起,也就谈不上放得下和想得开;放得下、想得开才无欲则刚,更能拿得起。儒、释、道,和者合也,合者和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虽然我们也能看到不同宗教信徒之间有时会互相诋毁,但宗教领袖之间却可以和睦相处,不仅因为天下宗教是一家,更因为领袖们能找到不同宗教的最大公约数。儒、释、道,彼此的A面就是对方的B面。觉真法师说:"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性。"这种微妙性就是和,是心照不宣。 责编/齐向宇
网站目录投稿: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