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端午节送粽子看闺女


  端午这天,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如山东莱芜、安丘及河南南阳等地,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就是带着粽子去看已出嫁的闺女,被称"送端午儿"、"瞧端午儿"。
  为什么要在端午期间看闺女呢?各地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是夏粮收成的时节,此时看闺女主要是看闺女家的夏粮收成如何,就如同在中秋期间去看闺女家的秋粮收成一样。因为娘家人担心闺女在夫家受苦,所以看闺女也就是看他们的生活情况怎样。另一种说法,是说这时麦子开始成熟,看闺女是让女婿来帮忙收麦子。在莱芜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早年间女儿出嫁后不能随便回娘家,父母很少了解女儿的情况,所以除了年后走亲戚外,只能等到端午节去看看闺女了。因为过去在农村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已出嫁的女儿,除在年节和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外,一年之中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这样闺女想娘,娘也想闺女,很是痛苦。而另条规定是,端午节前是看闺女的日子,如果娘家不去看闺女,说明家底贫穷,会被人看不起,让人笑话。因此,娘和闺女早就盼望这一天了。每到这时,娘家就包好粽子、蒸好馍并买上时令瓜果,去看闺女,一则为闺女长脸,二来也可解双方的想念之苦。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娘家人再也不用担心嫁出去的闺女吃不好饭了。但由于走亲访友既能联络亲情,又能互相交流各家的情况,因此端午看闺女还是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延续了下来。
  前往看闺女的,通常都是娘家的男性亲属。长辈看女儿,而同辈之间则看姊妹。也有侄子看姑的,一看老人的健康状况如何,二看表兄弟们是否孝顺老人。
  而看闺女的日子,则不一定局限在端午这一天。在山东安丘,人们是在五月初二、三的时候去看闺女,而新出嫁的女儿,娘家人第一次去看则往往在节前十多天。原来看闺女的日子,都是在五月份以后,现在一般都是在四月二十以后。为了避开农忙,有些地方甚至一进入四月就开始去看闺女了。此时看闺女最主要的礼物自然是粽子了,另外还有瓜果等其他一些礼品。一入五月,娘家人就忙活开了。在莱芜,从去看闺女的前几天父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张罗着买枣、米及粽叶,然后包好、上灶煮好,通常要忙活好几天。看闺女的时候,用两个大箢子,装上100个粽子,再买上点别的东西,用担子挑着去给闺女送,即使距离几十里的山路也要如此。娘家人来了之后,闺女则以好酒好菜好烟热情招待。以前,粽子都是自家煮的,现在则大部分都是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省事又便宜。但人们普遍认为,要算口味还是自己家煮的粽子好吃,从市场上买的虽然省事且便宜却不好吃。由于事关娘家人与女儿的面子问题,因此不送粽子的很少。按规矩,要么不送,一旦送开了头,就至少要送五年。在一些村子里,有些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娘家哥哥或侄子每年还要来给她送粽子,充分说明这一习俗在当地的深刻影响力。如今,这种风俗虽然有些减弱,但送的人家还是非常多,尤其是那些刚出嫁的闺女。
  对于端午期间给闺女送粽子这一习俗,有些人认为并不合理,觉得应该是闺女给娘家送。因父母好不容易把闺女拉扯大,终于到了能干活的时候了,却嫁到别人家里去了。做父母的操劳一场,应该接受女儿的看望。而从婆家来说,娘家人来了之后必定好好招待,置办酒菜花的钱要远远多于送来的粽子,还不如自己买便宜。但人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一习俗呢?按一些老人的话来说,端午给闺女送粽子,不能算经济账,应该算面子账、亲情账。从娘家一方来说,端午送粽子,说明家底好、懂礼会办事。如果娘家人忘了,那可是很大的失误,同村的人会笑话某某人不做人事。从闺女角度来说,端午期间娘家人来送粽子,说明娘家人关心自己,在四邻右舍及村里人面前也就感觉很有面子。尤其是那些原本同村后又嫁到同一个村的闺女,谁家看得越早,就越给闺女长面子,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感情脆弱,虽说上了年纪,仍然盼着娘家人来看她。此时礼物多少、大人小孩已不重要,只要来看就行。
  其次,这种习俗可以密切亲情关系。以前,女儿出嫁后很少能够回娘家,端午看闺女密切了女儿与娘家人之间的联系。如今,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打电话成了最主要的联系方式,相聚的机会大大减少。而有了"看闺女"这一风俗,大家就有了相聚的由头,也就增加了一次相互交流、沟通的好机会。另一方面,父母或兄长来了,女儿要做好菜、准备好酒,好好地招待娘家人,充分体现出对父母的尊重和孝敬及对兄弟的热情与挚爱。也有很多家庭是让侄子、侄女去看姑姑的,这更让做小辈的记着每年都有这么个任务,去看望自己的长辈,从而增强他们的孝道观念。
  第三,可以起到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作用。带着几个粽子串串门,手巧的姑姑们缝一些各式各样的小荷包送给小侄子、小侄女,这对于保持传统的节庆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网站目录投稿: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