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杂文官之做法原文及鉴赏


  首先声明我说的是旧社会,一千多年来,各行各业都有属于本专业的指导性书籍,类似今日浩如烟海的手册、指南之类,《考工记》述百工事,打仗有多种《兵法》,茶博士有上百种《茶经》,就连写封信还有成千上万的 《 尺牍大全》呢,但唯独没有正儿八经指导怎样做官的专著,这事透着怪; 有一本《百官箴》其实原是"使百官各为箴辞戒王过" 的,与为官之道无涉。至于《官场现形记》,是小说,尽出当官的洋相,绝无做官入门、为官须知的内容。是不是做官就不用指导,可以无师自通,如那句名言: 你连做官都不会,还会做什么!
  虽然没有做官的专著,样板还是有的,只许他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田登是一种官,"好好先生" 司马徽也是一种官。还有 "铁面御史" "强项令" ,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口蜜腹剑的。李贽的《初潭集》在 "君臣"篇中,以他的鉴定,分出圣臣、贤臣、忠臣、诤臣、侈臣、奸臣……竟达24种之多。
  皇帝起居,"自当有史官书之"; 官们的行状,也少不了会被人记下来,或成口碑传世,或供引为鉴戒,也许只为了聊资谈助。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官之做法" 一则,从"京都向有小官大做,热官冷做,俗官雅做,闲官忙做,男官女做之谣" 谈起,指名道姓地举了几个例子: 卢南石为仪曹郎,官不大,"而气宇轩昂,议论宏畅,杂之各长贰中,几无以辨,故曰 ‘大做’ 。" 龚暗斋"值枢垣,不以奔竞趋走为事,故曰 ‘冷做’ 。" 杨蓉裳"由县令捐入户部,而与名流唱和无虛日,故曰 ‘雅做’ 。"蔡浣霞"好作艳体诗,时复顾影自怜,故曰 ‘女做’ 。" 真是官儿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
  范仲淹说: "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按部就班升上来的官,按部就班做下去,大概人人都会做的,而小官大做、热官冷做……就见学问;反之,也一样,而且也许更难。若大官小做,首先就摆不得官架子,"红帽哼兮黑帽呵,风流太守看梅花。梅花低首开言道: 小底梅花接老爷。"那样的威风就没有了,为了体察民情还要挤挤公共汽车什么的,官大官气不大,是一种境界。冷官,要象李白说的,"爱静不嫌官况冷",不把清水衙门看成冷板凳,仍然对国家民事天下事怀有热心肠,对工作负责任,对人民真热忱,如"墨翟之徒,世谓热腹"。"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雅官俗做,但见大胸怀大气魄。从理论上说,官无忙闲之分,当官理政主事,夙夜匪懈尚唯恐不克尽厥职,哪有闲的?但事实上不尽然,不是因职设官而是因人设官,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坑里几个萝卜,体制制造懒官,准有人闲得慌;还有无事忙或故作忙状的。其实忙官闲做,工作有条不紊,忙里偷闲,找文艺界聊聊天交个朋友什么的,才见水平。
  开始就声明,俺这是说的旧社会。不过也欢迎对号入座。若问今日之官之做法,请看宪法党章就足够了。
  (198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赏析 常见一些杂文的写法,是引一段古,说一段今,引古是作为文章的"由头",说今为联系现实。倘文章能写出新意,这种写法亦无可厚非。这篇题为《官之做法》,作者一下笔就声明"我说的是旧社会",引古就不再是"由头",而是从头到尾几乎讲的全是"古"。这是杂文的又一种写法。
  文章开头一段,说到古来各行各业都有本专业指导性的书籍,唯独没有指导当官的专著,顺便提到两本书《百官箴》和《官场现形记》,作者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予以否定,前者"与为官之道无涉",后者"尽出当官的洋相"、"绝无做官入门、为官须知的内容",末了又抬出李鸿章那句名言。这些看来似乎都是闲笔,正是这些闲笔,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增加了杂文的文彩。
  接下去,作者引出几种做官的"样板",诸如田登、司马徽等等,这些为官之道的例子,我们都是熟悉的,作者无须详加叙述,只是点到为止,引用李贽《初潭集》中对官的分类也只列出6种,行文简炼,用笔经济,恰到好处。引用《清稗类钞》中的一段话,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了"小官大做,热官冷做,俗官雅做,闲官忙做,男官女做"等五种"官之做法",对此,作者旁征博引,谈笑风生,从正到反,从反到正,在论述中不时涉及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要挤挤公共汽车","不是因职设官而是因人设官,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坑里几个萝卜","找文艺界聊聊天"等,作者有意将读者的思路引到现实中来,唯恐读者不能从古中醒悟,在文之末重提文前的"声明",笔锋一转,提出"欢迎对号入座",回答"今日之官之做法"作结,可谓点睛之笔。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作者不厌其烦地说古论古,是以古为镜,鉴之于今。
  这篇杂文因为要论古之为官之道,明引暗引典籍和人物达16处之多,然而却未"掉书袋"之弊,反而增加了文章的广度和厚度,给人以书卷气。目前对杂文的征引典籍,贬褒不一,我以为这要从具体文章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说来,杂文还是有点书卷气为好。
网站目录投稿: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