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快,为适应这一形势,学生学习的性质也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它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教学方法, 渗透创新教学
  课堂教学要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激励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民主体现为"三主意识",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民主化,主要有以下途径。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
  三、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如果有了创造的天时地利,培养创造之人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诱和激励鼓舞。许多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超越于常人思维习惯,出乎教师的"标准答案"之外,其实这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别出心裁的"创新"欲望。要善于启发他们"求异"的心理,摒弃"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逐步养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思维方法。例如教学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的时候,要敢于"反其义而思之",破旧立新:"东施效颦"中的东施丑不自弃亦为美;"班门弄斧"中敢在班门弄斧的人,其挑战权威的精神着实可嘉;"狐假虎威"的狐狸善假于物仍为智等等。尽管学生的这些反向思维在认识上有时可能是肤浅、片面仍至是错误的,在一般人看来是违反常理仍至是标新立异的"歪理邪说",但是能够进行反向思维的同学的观点相对于墨守成规的同学来说应该说是比较独到,比较新颖,比较别致的。教师此时就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热情地加以鼓励,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倍爱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当然,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并不等于鼓励学生为求异而求异,为发散而发散。创新也应该合乎事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但是,如果连一点"标新立异"的想法都有不敢,又何来创新精神呢?
  总之, 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网站目录投稿:南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