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


  19年考研,一战425分上岸浙江大学。
  题主焦虑的质量很高,学长喝口浓茶慢慢跟你唠。
  1. 为什么考研?
  绝大多数同学,从始至终都没想清楚这个问题,备考的时候时而踌躇满志,时而自暴自弃。不解决这个问题,谈什么每天高效学习呢?还十个小时以上.....
  晚上睡觉前问问自己内心,到底有多想要读这个研。
  我有时候在想,既然你很想读这个研,为什么还会有时间去纠结每天学多久才完美,纠结考研失败怎么办,纠结旁人的眼光。
  如果游戏规则是考不上研你会消失在人间,你还会有心思想那些个乱七八糟?你只能背水一战,不需要任何人教你,你就能懂得如何高效了,别说每天十小时,估计连上厕所你都要跑着去跑着回。
  但现实很真实,每年都有许多同学半途而废,行百里者半九十。究其原因还是内驱力不足,讲难听点就是三分钟热度。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动机与人格》)
  你为什么要考研,最开始肯定也是因为有"需要"。
  可能是因为你寝室里的同学都在考研,你觉得自己不考研就有点不对劲,产生需要。
  可能是你想换个专业,高考年少无知,现在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产生需要。
  可能是你有名校情结,高考没能去,考研是又一次机会,这辈子不去名校读书感觉有遗憾,产生需要。
  可能是你想换一个城市,想去北上广工作,或者回老家,产生需要。
  也可能是因为职业规划,比如你理想的岗位对学历有硬性要求,你必须读个研,产生需要。
  选择考研的理由没有优劣之分,但一定要足够强大,强大到在你濒临放弃的时候能把你从悬崖边上拉回来,这个理由不用多,很多时候一个就够,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
  我高中三年对大学生活的所有设想都以浙大为舞台,既然高考去不了,那考研呗,一战不行二战,二战不行三战,一辈子这么长,我总能去吧。
  一旦想清楚了"为什么",你无疑就省下了大把大把的左摇右摆时间,还没上考场你就已经甩开了一大半竞争对手。
  仔细想了"为什么"后,如果你放弃了考研,那学长也要祝贺你,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永远值得尊重。可以就业,可以出国,可以考公,也可以创业甚至继承家业,每一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不可批判也无需赞扬,我们选择的仅仅是以后想要的生活状态。
  2. 要耐得住寂寞
  高效学习十几个小时不难,难的是每天。
  当下正值暑假,有的同学选择留校,虽然形影相吊,但他依然争分夺秒;有的同学选择回家,家里鼓乐齐鸣,但他依然克己慎行。
  反观有的同学,暑假也留校,自习室里万籁俱寂,而他却粗心浮气;有的同学回家,父母给他芝兰之室,而他却整日无所事事。
  知乎上蛮热的一个话题——在家准备考研是不是注定会成为炮灰?
  我觉得,只要够自律,无处不辉煌。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习室里那些学霸,看起来年纪轻轻,但一个个都跟禁了欲一样,一屁股坐下去就是十二三个小时,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一抬头恍如隔世。
  不玩游戏,不看综艺,不发票圈,不管前排小姑娘对着他怎么撩头发咬嘴唇眨眼睛,他都不为所动,坐怀不乱。
  而你呢,隔三岔五跑厕所,措不及防伸懒腰,莫名其妙叹口气,三天两头出去嗨,五天一小聚,十天胜婚礼。
  好不容易想坐下来认真学一会儿,后排那位大长腿美女五分钟一趟五分钟一趟,在教室前面走来走去,你也没出息,次次都抬头目送人家,偷瞄完最后两眼便上去要了微信,晚上十二点来了一句"睡了没"......
  你说你偶尔还是蛮自律的,对,在知乎上看"三个月如何逆袭清北"这种问题的时候你是蛮投入的。
  考完研,学霸们倒是真去了清北,而你却惨淡收尾。你只看到他的分数,却不知道他自我约束;你从前调侃他老气横秋没活力,他现在嘲笑你一落千丈还没脾气。
  所以啊,考研人要耐住寂寞,现在猪狗不如的生活,是为了十二月的不甘示弱。
  3. 学习环境
  既然说到了回家学习,那就再多聊几句。
  虽然我说只要能自律无处不辉煌,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好,所以学长建议尽量不要在家里复习,除非你的自制力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为什么不建议回家?
  你伏案奋笔疾书这件事在你父母眼里是很苦的,那平时没事的时候你爸就要安慰你,本来你不觉得苦,完了听他这么一说,你又摸了摸自己头上那几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秀发,小心脏一颤,是苦啊!
  你赶紧跑到房间里躺下,你发现家里空调比寝室凉,网速比寝室好,床比寝室大,24小时有热水澡洗,哇生活已经如此多娇,干嘛还要考研,继承家业不也能迎娶白富美?
  我4-6月份在学校专心学习,6月底时觉得自己的自控力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于是决定回家学习(省得洗衣服和跑食堂)。
  没想到在家的两个月效率极低——早上起床八九点,迷迷糊糊背会儿单词我妈就喊我吃午饭,吃完饭我还要跟我爸吹一个小时的牛,然后回房间午睡,醒来已经两三点,看会儿专业课和数学到五点左右,若是天气晴朗就跟我爸去游泳,我俩体力也是好,一般七点多出水......然后当地找个饭馆吃饭,继续吹牛......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当然是洗个澡刷个牙赶紧上床睡觉了!
  回想这段经历,有趣是有趣,但书是真没怎么看。到八月中旬的时候我赶紧带着蓝月亮跑回学校,当时真感觉考研要凉......
  说这么多也是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别学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在家学习。
  4. 学会说"不"
  烈日炎炎的暑假,你在自习室汗如雨下,心浮气躁,刷全书也不是,做阅读也不是,刚准备掏本专业课的书出来,隔壁座位老哥拍了拍你的肩膀——
  "是兄弟吗?"
  你点了点头。
  "是兄弟就组团去嬉戏,长白山,老凉快了"
  你皱了皱眉头,瞅了瞅眼前倚叠如长白山的资料,抹了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到底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考研人也是人,弦绷太紧会断",老哥露出一脸欠扁的笑容。
  好,那就去吧,反正暑假有六十天。
  是的,暑假60天,你去长白山爬5天,提前兴奋5天,回来平复心情5天。
  大半个月就这么没了。
  你痛定思痛,却依然乐观,开始厚颜无耻地憧憬未来——"我九月份回学校一定不再踏出校门半步,血战到底!"
  铁汁你醒醒好吗,九月份你的狐朋狗友也回学校了,一个暑假没见,他们真的攒了太多奇闻趣事要跟你分享。
  约个时间呗?
  你说好,一个一个来。
  于是乎,一个礼拜又没了。
  你灰头土脸回到自习室,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考研,座位底下就长草了。
  刚准备拔草,还是隔壁座位那个老哥,西装革履走到你眼前,"招聘会开始了呢,是兄弟就一起投简历"
  你气喘吁吁跑到机房,一口气写了十二份连自己都不信的简历。
  还考啥呀?
  学不会拒绝别人,也就学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别提保持每天十小时高效学习了。
  考研党真没那么空,一天很短,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5. 如何"看"一本书
  你仔细想想,当你两手插进裤带,翘着两郎腿,趴在座位上看书的时候是不是好舒服,脑子也不用动,看到哪里就默认掌握了哪里,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的气息。但是呢,每次看完之后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你比我清楚。
  所以,书是不能一直"看"的,尤其是对待一本好书。然后很多同学要反驳我了,那古今中外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大学者不是每天都有看书的习惯吗?
  真的别这么想。
  第一,你切实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利用一本书的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随便举个例子,国学大师章太炎,早年他在台湾当记者,有次与同事闲聊,颇为自负地说,自己所读之书,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背诵。同事不信,搬出自己所学的经书想要考倒章太炎。谁知章太炎不假思索地一一作答,甚至哪一句在哪一部书第几页都说得一点不差。这是光看书看得出来的吗?
  第二,退一步讲,可能很多所谓的成功者是有保持阅读的习惯,但基本上那些可以拿来看看拿来翻翻的书,都是可看可不看的。他们需要考研吗,不需要吧,他们需要借助这本书去拿高分吗,也不需要吧。我们在看的是什么书?是参考书是教材,可以说是武功秘籍,那光靠看肯定不够啊,思考是少不了的,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光靠思考也不行,你得去实践,也就是做题,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前面可能讲的有点空洞,那我是怎么利用一本书的呢?拿我那本令人头大的专业课教材《货币金融学》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不敢说这样一定最高效,但至少能唤起一些思考,并且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
  这本参考书一共700页左右,是不可能一字不落全部背下来的,我当时选择了一个"先做骨架,后填血肉"的笔记摘录方法。上面这张图就是我专业课笔记的一部分,是一个问题导向的章节知识点框架。
  我们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记忆,一份好的笔记应当是我们思维和逻辑的再现,它本质上是为了让我们进步,它的作用是为了应试并取得一个好的分数。而不是一个仅仅追求字体工整和书面简洁的"花瓶"。
  我做笔记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情,怎么用它拿高分。
  在看这份笔记的时候必须能够逼迫自己去思考,我不会去完完全全摘录一些书本上的句子,然后复习的时候对着这些句子一遍又一遍地发呆。我的笔记都是以问题的形式记录到A4纸上,在复习的时候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回忆课本知识。
  所以做完这份笔记之后,我不用总是抱着那本厚厚的教材了,每次复习就优先把这本薄薄的"问题集"拿出来,看着问题然后不停地思考知识点内容,想不起来就翻书,并做上标记,过几天回来再考自己一遍。这样一次次刻意训练之后,对专业课知识点的把握可以说是非常熟练了。19年货金考到的所有简答题都在我的笔记里,考场上答题我就跟默写一样,行云流水。
  如果这都不算高效学习,那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里面有个关键点,"我做笔记的时候想的是怎么用它拿高分",很多同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做笔记的时候想的到底是啥,是在想中午吃什么呢还是想晚上几点睡,强烈的目标感对我们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度和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 及时给予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今天早点睡觉,可以是明天睡个懒觉,也可以是吃顿好的,看自己需求了。
  但我不会简单地因为早上数学模拟卷考了140+就热泪盈眶,然后给自己颁个三好学生。高的分数肯定能给我带来喜悦,但对我而言这个分数仅限于我最后考研的成绩。平时能给我带来喜悦的更多是模拟考试时的心态调整,专注程度,解题速度以及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我会监督自己,比如说,做一套模拟卷的时候,每次我走神想别的东西,我都会在手背上划一笔,一场考试下来我就知道自己的思维有多涣散或者多专注。我后来慢慢领悟到了一点,即使平时学的很棒很扎实,考场上要是不专心,你还是发挥不出来,依然一败涂地。因为同样是三个小时,别人夹着脚趾头在那边奋笔疾书,你倒好,低着头在想自己会不会得颈椎病。
  这里的不专心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也可能是因为太不紧张,总之,平时就要去克服。所以,三小时下来,要是手背上没有什么杠杠,成绩也不错,那我就给自己午饭加鸡腿!
  其实最好的鼓励是精神上的喜悦,我有时候会因为某个下午学的不认真就很焦虑,我特别不喜欢这种感受,所以第二天我会刻意让自己不去重蹈覆辙,尽量保持专心,学到更多东西,晚餐的时候就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对我来说,高效学习的结果是开心,所以我热衷于高效。
  认准战绩,及时鼓励,可以让自己的学习进入一个正反馈循环,久而久之,你会沉迷专心高效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7. 切忌朝三暮四
  不知道为什么,考研论坛和知乎上每年都盛行这样一些言论,线代跟住李永乐就稳了,偶数年一定要跟张宇不然咋咋咋滴,高数一定要看李正元,概率论必须看王式安,考前必做李林押题卷.......
  于是乎,当你发现手头这本李范全书的线代部分啃不下来,很难受,去知乎一搜发现,原来李永乐才是线代大王,赶紧上网买一本他的线代讲义。但拿到手之后发现也没那么神嘛,题目都过于浅显,你又想到偶数年不跟张宇会出事,于是又上网买了本张宇线代9讲,买来之后发现跟李范全书一样读不懂,太难了太难了。知乎上一搜,发现还有个老师叫汤家凤,学长学姐对他口碑居然都不错,赶紧的,买买买,买来就稳妥了。
  等拿到汤家凤老师的书,你惊奇的发现,周围的小伙伴都开始刷真题了。
  切忌朝三暮四,盯着碗里的参考书,想着锅里有没有更好的秘籍。
  考研辅导教材都是考研名师花了大量心血编写而成的,这些老师没点实力不可能这么脍炙人口,跟住任何一个主流的考研名师,看任何一本考研名师的秘籍都足矣让你在这门学科取得高分,但究竟能有多高就得看你吃的有多透了。
  我刚开始学李范的线代部分也感觉难,晦涩难懂,但我认为他敢这么编就一定有这么编的道理。带着这个信念,我前后一共刷了三遍李范的线代部分,刷最后一遍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书讲的真是滴水不漏面面俱到,我趁热做了笔记归纳总结,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一个线代知识体系框架。
  但不是说你们一定要买李范全书,我相信任何一本参考书都一样,张宇李永乐汤家凤的都是如此,历年都能在考研市场上得到这么多学长学姐的赞扬,说明任何一本都是有价值的。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纠结哪本秘籍更好上。
  8. 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跟随便一个拥有正常思维的人说,八个月保持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高效学习时间,都会让人觉得你是疯子吧?来搞笑的?
  即便很多人没有这么用功,考研它依然是大多数人上大学以来最疲劳的一段旅行,你如果问我有多疲劳,去看看考研自习室里倚叠如山的参考书,琳琅满目的感冒药,肠胃药和云南白药,心里就有数了。
  我暑假前都会隔三差五锻炼,一般是打篮球。暑假里会偶尔出去游泳,不过九月份之后基本停止运动了,一来时间紧张没空锻炼,二来天气也转凉,怕受伤。另外,饮食方面最好是清淡为主,能吃食堂的就吃食堂。
  9. 研友
  一个优质的研友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很多同学都知道"慎独"这个词语,它指的是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看看就好了,你要是能达到这个境界,那我劝你别考研了,真的,屈才。
  研友可以是自己的室友,也可以是考研自习室里的朋友,甚至可以是网友。研友的作用是互相督促和交流,督促是因为彼此自制力不足,交流是因为考研跟高考不一样,在高中,老师会帮我们安排得明明白白。而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很多信息都要靠自己去搜集,所以有一个和你报考相同院校的研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也不能随便找一个,然后就跟着他天天学习,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容易被周围人的行为或思维习惯所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建议尽量不要跟那种消极情绪一大堆的人做研友,我向来十分反感这种悲观情绪的传递,对这样的同学避而远之。
  好的研友之间应该是互相鼓励,互相进步,有问题就一起讨论,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在学习之余聊些轻松的东西来调剂紧张的备考生活。
  10. 控制畏难情绪
  你仔细想想,从头到尾做一套数学卷的时候,最有可能在哪个地方让你心中杂念丛生?没错,遇到难题的时候,你完全没有解题思路,这时候很多情绪会涌上心头,比如说,"我努力了这么久,居然还是做不出这种题目!","完蛋了,今年我注定是炮灰","别人会不会做这个题目啊,这也太难了吧","算了算了,要么待会儿看答案吧"
  这就是常见的畏难情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第一条是硬着头皮带着脑子,有条不紊的解决难题;第二条则是出现上述畏难情绪,脑子里跟眼前困难毫不相干的念头会此起彼伏。大多数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喜欢走第二条路,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愿意停留在舒适区,喜欢坐电梯而不喜欢爬楼梯。
  怎么克服呢?
  刻意训练。从看完这篇文章开始,你碰到第一个让你烦躁的问题时,深呼吸,把自己的脑子想象成一个钟摆,一旦杂念飘过,钟摆会左摇右晃,此时你要去尝试着刻意排空杂念,让钟摆停下来,然后开始转换思路,把全身的精力都放在这道题目上,回忆有没有类似的题目,回忆课本知识体系以及常见题型的解决方法。久而久之,你会养成一种无所畏惧的习惯。
  我难人难,无需畏难;我易人易,不可大意。
  11. 手机
  先说一下我的手机,它在我考研期间几乎没在自习室露过面,我也没有老年机。有一次教室里一个不熟的同学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原来真的有热爱学习的人啊,这一天下来都没看到过你做别的事情!",我表面嘻嘻,心里呵呵——手机都没有,那除了发呆当然只能学习啊......
  且不说不带手机能不能做到高效,至少学习时间是真的能变长,这点毋庸置疑,带手机的话一天下来刷微博回微信的时间零零碎碎加起来其实非常可观。
  有时候遇到个难题,解不出来,畏难情绪上头,可能直接就刷手机去了,但没手机的话你可能还愿意花点时间挣扎一下。
  不过很多回答一上来就建议学弟学妹带一个老年机或者不带手机去自习,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没考虑到很多人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你是某重要社团里的重要人物,有些信息你可能是无法错过的,那你需要带着手机随时待命,但也要提高自制力,与考研工作无关的内容还是少涉猎为妙。
  关于手机还可以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也算是记录过往,没时间的同学可以跳过不看。
  我是在八月初重新回学校的,之前一个多月在家学习,效率很低。害怕考不上研,所以回校之后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六点多把手机一扔就跑去自习室,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回寝室,有时候顾不上看手机便直接躺床上睡觉了。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的极度高效学习让我浑身充满力量,我清晰的记得,九月份考研报名那天,我以满分的成绩做完某一年的数学真题,然后踩着七彩祥云走进学校机房,打开电脑告诉浙大,老子来了!
  事情发生在国庆节当天,跟以往一样,早上放下手机,跟着室友来到自习室。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我是多么的信心满满,目空一切,从小到大还没出现过哪个国庆节能让我如此专注于学习,我偷偷告诉自己,胜券在握,我一定能行。一天学下来,极其充实,但也腰酸脖子疼,节假日还是犒劳一下自己早点休息吧,于是十点钟左右我就回寝了。兴致冲冲拿起手机,亮起屏幕的那一刻,时间凝结了,母亲给我发了好几条微信,第一条是中午12点,内容是奶奶垂危,希望我赶紧回家;第二条是傍晚,内容是希望让我看到消息后立马回电过去;第三条是在晚上,但消息被撤回。
  我眼前一片模糊,手一边发抖一边拨我爸号码,电话很快通了,奶奶没了。
  那晚我很平静,平静到彻夜未眠。
  因为怕我分心,九月份的时候父母对奶奶生病这件事只字不提。我最后一次见她是在七月底,那天很热,大马路上冒着令人窒息的热气。家住五楼,我在四楼学习,口渴想上去喝水,在爬楼梯的时候碰巧看到奶奶在门口挑捡菜叶,那是她自己种的,每天她都会送来一些,无论顶着大太阳亦或冒着大雨,最后还得爬个五楼,如果五楼门没开,她把菜放下就走了。看到我她又惊讶又开心,"听你妈说你来家一个多月了,奶奶这每天来碰你的面都碰不着,最近忙什么呀?",我说每天学习,她笑的很欣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得意地点点头,说我肯定没问题,将来出人头地。
  真的是好久没见了。奶奶瘦了不少,眼睛红红的,手肿得很厉害,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大概是风湿吧,问题不大,涂点冬瓜皮就好。奶奶身体一向健朗,我也就没放在心上,等看到她步履艰辛下楼梯时,我似乎才意识到什么,我说奶奶要保重身体啊,她说好。
  办完事回校之后,我一直都提不起精神学习,整个10月份的效率可以说是跌破冰点。再也做不到心无杂念,伴随我的是日复一日的失眠,直到考研那两天晚上,整夜梦里都还是奶奶。所幸最后有一个好的结局。
  说的有点偏题了,要不要带手机这件事情无法一言以蔽之,因为我们无法保证一天里自己真的没有重要消息。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不带手机去自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实在不放心的,带个老年机,跟家人朋友说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会一直更新
  其实长大之后,我经常会怀念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真的很单纯,做一件事情会不知不觉过去一下午,抬起头才发现天已黑,甚至有时候连我妈喊我吃饭都听不见。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过的东西多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难专心,越来越浮躁。
  每天保持10个小时以上的高效学习时间,不是一件容易事,也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容易解决的事,很可能我今天这么一说,你们一看感觉很有道理,脑子里清醒了,但没过几天 甚至几小时,再受到点其他的刺激,就又开始自我膨胀或者自怨自艾起来。
  颠覆学习方法,解决效率低下这个问题的过程,就跟在高速上开车打方向一样,需要我们一点点不断的去纠正,我们的思想没有办法转变的太快,就像在高速上突然打方向,思想变得太快的话也容易翻车。
  比如说,你今天告诉我,看了我这篇文章之后,效率突然倍增,畏难情绪也消失了,那我会说,你这人特么地也太善变了!你要变回去肯定也很容易!
网站目录投稿: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