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家》是一本由戈鲁著作,28.00元出版的2009-5图书,本书定价:214,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乐老家》读后感(一):怀一说《快乐老家》 戈鲁早年在大学就是校园诗人,那是中国文学空前热烈的年代,差不多能写信的人都在梦想当作家或诗人。 二十多年过去,我们没想到社会成了这个样子,吃的喝的都不差,但我们总是比从前要空虚,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来慰籍自己呢?戈鲁的方式是通过绘画和写作让自己获得愉悦。 如果非要拿文学的尺子来算计戈鲁的文字,这本书里还有误差,但以文为道,谁又敢称第一呢!书里文字大多是讲述中国北部戈鲁故乡人们的生活形态,或许,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们看到这些故事也不会陌生,所谓人之常情。 可时代确实就会造成一种隔膜,比如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一代,他们关心外族时尚,有时会忽略对自我的认识和自醒。戈鲁的书恰恰就是一个提醒我们回头去看的实证。 怀旧有时不是年老,怀旧有时可以让我们明白未来与终归。 《快乐老家》读后感(二):王非说《快乐老家》 戈鲁,一个多产的画家,数月不见便能画一本大画册来。她做事的确很投入,且有热情。又数月不见,一本《快乐老家》的文字书便放在桌上,让人眼前一亮,亦有几分惊讶。画界有不少人有写文字的习惯,大都是些创作随笔或生活感想而已,而介入短篇小说的人不多。 戈鲁有许多美好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对她今天的生活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她那里一直有一个心灵的归宿----一个或许永远不能回归的美丽,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却浓缩在她那字里行间,她将自己放逐到过去,使其生活在当中。这是一种隐遁的心态,是对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不适和困倦,这种做法在艺术上是一种田园式的描述,是对当代人心灵的扶慰,是对当代文化的逆向思考,是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拓展出的一个文本维度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戈鲁是从审美角度再一次解读人活着的当下意义。无疑,我们的身体不再回到过去,但人的精神可以穿越未来。 家是凝聚你我的链条,一旦失去便失去了世界,人类未来也将崩塌。 《快乐老家》读后感(三):画家徐忠平说《快乐老家》 一口气读完了戈鲁写的《快乐老家》,合上她的书,我脑海中却浮现出了沈从文写的《湘西记事》中的许多极平常却让人回味不尽的小人物的命运······。与沈从文一样,戈鲁在写她的故乡、童年的回忆时,几乎没有任何用辞选句的苦吟,只平平的叙说,只甜甜的回忆着苦与辛酸。虽然,她童年的生活与我大致相似,但蒙古人那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中互相帮衬的习惯,让我又想起了少年时读《草原烽火》时沉浸在苦难的草原上的烈日与瘦瘦的马…… 如果说,尽管童年生活在一个艰辛倍至的环境下,由于人童年的单纯与活力,也是一生中最幸福难忘的时光。不然,何以我们今天常常吃着山珍海味,却味同嚼蜡,穿着暖衣皮裘,却也敌不住烦恼不断滋生。因为童年的快乐与不快乐都是在无欲、无争、无想的状态中发生着,进行着…… 每一个人在少年时所呈现出的性格、爱憎、气质,便成为她{他}日后发展成为或高尚,或卑下的出发之"点"!我们在一些伟人与恶人、俗人的童年便可寻到他成为什么类型的发端。 象自然中长起来的野蒿一样,戈鲁虽没有在童年遇到"高尚的导师",但她仁慈的母亲与朴实的乡亲就作为了她心灵仁慈的最好的导师。在戈鲁看似平静平淡的回忆中,已处处让人分辨出她是一个心地善良、顽皮又有着强悍的蒙古族坚韧的品质了。 绘画是戈鲁的很滞后的一个人生发现,到了绘画这里,戈鲁才真正把灵魂里的痛苦,对深渊一般的人生可以尽情挥洒、叙说一番了。 象美丽的大草原一样,戈鲁有着明媚而绚烂的鲜花、羊群、淙淙的流水一样的情怀。我们不去作恶,也无法铲除恶与不幸,我们只能守住"善",和一颗向善的心。让我们怀着不可解说的记忆之"痛"与记忆之愉悦不断与儿时的草原、白云、小伙伴一起玩耍…… 《快乐老家》读后感(四):施袁喜说《快乐老家》 她是一名女画家,光头,长得漂亮,有王族血统(她的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满族),喜欢穿宽松的波西米亚风格服饰。她有着丰富无比的人生经历:大学里的校园诗人、飘萍般的国外学子、商海里的另类女,最后一头扎进艺术的泥潭里无法自拔……这一切,都被她事无巨细地写进这本名为"快乐老家"的书中。书中所涉景物事像,也被这位女画家摄如画笔,素笔轻描下来,使这本休闲读物图文呼应,颇有看头。 从书名上看,作者与编者的心底,有着华章丽彩,律动着青春歌谣般的纯真。"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那是快乐老家……"看到封面,我的心底涌起陈明唱的《快乐老家》的清朗曲调,伴奏着董浩叔叔为这本书题写的稚气盎然的书名,伴奏着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推介词:"这本书充满快乐、自信、坚强、热情,在探寻世界与人生真相的一系列故事中,让人反思当下的价值体系和思索生活的真正意义。"他认为这本书"有着孩子般的童真,值得阅读。" 女画家戈鲁在这本小书里,告诉了我们一个世俗生活的真理:"真心对待吧……快乐是永远的家……"她在以自己的方式,唱出了这首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歌。国画家怀一先生针对戈鲁笔下世相,总结性地说:"怀旧有时不是年老,怀旧有时可以让我们明白未来与终归。"戈鲁的"未来与终归"是调转头,向后看,她由此发现她是这么走过来的。中国北方,故乡世界里的人与事,疯妈、上吊的女人、科尔沁草原上的花儿、红光向阳院、三叔、蒙古包里的爸爸们……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记忆,决定了戈鲁看待人与世界的方式。也因此,她的图画视觉和文字视觉,都有着出水莲花般的清雅。 读此书,我想起十九世纪德国高古的诗人荷尔德林发自肺腑的劝告:"不要把人过早地从童年的小木屋中赶出来,让他们知道得晚一些,再晚一些。"万幸,戈鲁"知道"得很晚,或者她"知道"后,能够及时"向后飞翔",终于没有被所谓知识、世故等淹没了脖根,终于可以畅快地呼吸、表达。也因此,这本书才在那些动辄宏大叙述、引经据典的野心昭彰的作品之中,显出特立独行的气质。这种气质来自童心,来自不与所谓"成人"为伍的果敢,来自她孩提时代对《安徒生童话》的热爱,更来自她的光头,发愿自由的心性。 清晨,或者黄昏,在松散的时刻,翻几页《快乐老家》,是对当下时尚的、空心化的冷漠生活的反叛,也可在无声处,完成对自我的轻微救赎。何乐不为? 此文已发《春城晚报》 《快乐老家》读后感(五):徐则臣说《快乐老家》 在看到戈鲁的文字之前,我已经看了很久她的画。十幅,在我的新书《天上人间》中,作为插图这十幅画给我的小说增色不少。看到这些画时,我问臧长风兄是谁画的?他只说,一个画家,叫戈鲁。男女都没说,我也没继续问。 欣赏画没必要提前知道画家的性别,我可以从画里看人。那些画稚拙、朴实,有种宁和简单的美,适合安静的时候慢慢看,但画家戈鲁却上了浓墨重彩,颜色泼辣,所以稚拙的人物大红大绿,一点都不忌讳。照理说线条和色彩有些犯冲,但在戈鲁的画里天然地调和,像北方乡村走过来的姑娘,穿花红柳绿的大棉袄让你有说不出的可爱和舒服,而且一点不显土。姑娘们娴静、单纯又活泼,又有点传说中的印象派。我就想,戈鲁是个天真年轻的女孩子,热爱生活,底子是沉静的。 看完了戈鲁的散文集《快乐老家》,我发现我猜对了一大半,这的确是个女画家,比我们都热爱生活,在沉静的生活底色上暗暗地涌动着让我羡慕不已的激情,对文学,对艺术,对时光和爱,"一头扎进艺术家的泥坑再也不想出来","像猪在泥潭中打滚","其乐无穷","常人无法理解"。引号中的文字出自书的前勒口的作者简介,我想这是戈鲁的自我解嘲。只这段文字足可以看见这个女画家有着一股怎样的劲儿。 剩下的一小半我猜错了。从前勒口简介上方的照片看,戈鲁正在画画,她没我想象的那么年轻。这就对了,读完这本集子,我确信正在创作的女画家不可能如我想象的那般年轻——有多少人能在年纪轻轻时写下如此质朴沉静的文字?这一篇篇长短不一的散文如同一片片悠远的旧时光。且不说她修辞的技巧,单就那面对回忆和世界时的目光和心境,即非不惑之下所能够修炼出来的。从容淡定嵌在文字的骨头里,写下第一行就让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者,她慢悠悠地向我们讲述"那过去的故事",疯妈,地主,瞎了眼的杨爷爷,老师,妹妹,亲妈和后妈,父亲,讲科尔沁草原和红光向阳院,讲"吃人"的厕所和蒙古包——作为写作者的戈鲁是素朴的、节制的,哀而不伤,欢欣但绝不亢奋。她的矜持与平和不是熟知艺术套路者打扮出来的,而是清水出芙蓉。 因为她忠直地说出了自己的回忆,因为修辞立其诚,所以胆敢素面朝天。而这素面朝天的本色,乃是为人和为文的大境界。 戈鲁回忆的速度几乎等同于时光的速度,如同她讲述的故事里一切尘埃都已落定,她的讲述本身也尘埃落定。所有的矫饰皆已排除,干净、纯粹地现出旧人和旧事物,她决意带我们回到被"今天"过滤之后的历史现场——琐碎的、一个人的"快乐老家"。 如此,我也明白了作为画家的戈鲁为什么能画出我小说中的那些贴合人物内心的画了,因为文如其人,因为画如其人。 2009-6-9,知春里 《快乐老家》读后感(六):众说《快乐老家》 画得放松,写得轻松,真实就美! ----著名画家朱振庚 书是伤感而温情的,画就复杂多了,甚至很多严厉和痛楚,我不懂画,但一看到那幅"青春之歌"就觉得很痛,心里百般滋味。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 这本书充满了快乐、自信、坚强、热情,在探寻世界与人生真相的一系列故事中,让人反思当下的价值体系和思索生活的真正意义。我认为这本书有着孩子般的童真,值得阅读! ----著名作家郑渊洁 戈鲁象一个野孩子走进游乐园,开始还有点胆怯,很快就光着脚丫子撒欢了。很有质感,粗棉布一般的温暖。 ----非著名草根人士 戈鲁不断地把我带回童年,"科尔沁草原上的花儿"是我对植物学的启蒙认识。时至今日,一见到花草树木,自然会想起"牛奶角"、"老瓜瓢"、"甜草根"之类的。任何游泳池或海滨,都无法超越在草原上水泡子里的快乐!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李广志 戈鲁小妹文字与画全然我行我素、信马由缰,像草原上的风,刮到哪算哪,从来不顾别人之感受,这在我们这个太有想法的社会,真是难得也!因此各位看家,无论是观其画或读其文,也不要想法太多,因为人家压根就是做给自己的,这也是朋友们喜欢她之理由是也!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著名画家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