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是一部由Michael J. Sandel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正》观后感(一):未完待续 刚开始看,《谋杀的道德侧面,同类相残案》。 第一课从5个人的生命和1个人的生命哪个重要引发思考与辩论。第二小节讲到了功利主义哲学。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列举食人惨案的例子,探讨绝对道德主义在功利道德主义面前的动摇。哲学的思维让我们可以用不仅仅一种角度看待问题,同样的问题会有很多视角。 《公正》观后感(二):JUSTICE - Michael J. Sandel 笔记 180826
1.我们判断行为道德取决于行为的后果,不理会行为本身,称之为结果主义的道德推论(consequentialist moral reasoning)。 2.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还有行为内在的性质,有些事情即便是带来好处,但也是绝对错误的,称之为绝对主义(categorical)。 3.结果主义中最有影响的道德理论,这就是功利主义哲学(philosophy of utilitarianism)。 《公正》观后感(三):重温第二讲的一点思考 1首先我认为他们有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杀人和吃人 2实际中国也有很多先贤提出很多经典的东方哲学理论,希望人们重视。 3易经哲学,道家哲学很强大,儒家的哲学在孟子,而不在孔子。孟子早就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但我又想到了奇怪的东西,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太平洋南岛语族的食人传统,吃人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可以有宽免? 5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不就是集体主义吗,不就是某些政府的口号吗 《公正》观后感(四):重温第二讲的一点思考 1首先我认为他们有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杀人和吃人 2实际中国也有很多先贤提出很多经典的东方哲学理论,希望人们重视。 3易经哲学,道家哲学很强大,儒家的哲学在孟子,而不在孔子。孟子早就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但我又想到了奇怪的东西,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太平洋南岛语族的食人传统,吃人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可以有宽免? 5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不就是集体主义吗,不就是某些政府的口号吗 《公正》观后感(五):笔记大纲 Justice公开课开设于哈佛大学,内容是political philosophy的framework。上公开课的学生无疑在课下阅读了课程讲义及相关读物,坐在电脑前的我们恐怕无法如此自律。如果希望向哈佛大学学生一样较好地掌握此公开课的全部内容,可以依照本文的笔记框架找寻对应哲学家的著作,可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使用OneNote做笔记,导出pdf非常乱,只好上传截图。 《公正》观后感(六):边看边写 还没完 跳着看的。一些想说说的地方: 第三节 讲自由主义的时候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像比尔盖茨一样通过工作聚集了很大的财富,应不应该重新分配他的财富以达到每个人财富的平等?首先这个例子来源于现代并不是完全自由主义的社会,即使有人像比尔盖茨,也不应该重新分配财富,因为我是公平的赚钱,即使有那么多钱也没有伤害任何人的自由权利。政府的确有帮助先天劣势的人挽回公平的义务,但用的钱只能通过国有企业。 关于民主,大多数人同意就是对的,这没问题。因为首先这大多数人是在特定情景下有特定投票权的,并且是通过了某种考试(如密尔在《论自由》里所说)取得了文凭从而得到发言权和投票权的人才能投票。(比如在荒岛上的三个人有权利投票今天吃不吃肉而不在荒岛上的人没有权利投票。对于国家制度的投票就是在国家里有政治学历才有资格参加投票的人来投而不是其他人)所以如果所谓的大多数人是在有权利投票的人中的大多数人,那的确这就是真正的民主而不是暴民的民主。 《公正》观后感(七):正义和真理从未离开 在道德理性的方面,善是正确的。但一定要选出个你我他,那将理性站在正义的角度出发。正因为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着争议,哲学是怎样发生的,就会去讨论不同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而不是你说的就一定正确或错误,而是在讨论中会不断的去完善和思考。当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我们也就会反思我们所处的位置。会产生理性的不安,会去批判思考我们的政治宗教问题,而这些问题让我们生活在其中,产生理性的不安。正是这些理性的不安,我们才会不断的去思考折磨我们遇到的问题,而我们也将不是一无所获的。 艺术和哲学都是一样的,我只有去理解问题,才能够让问题不在是问题,解决问题不是真的解决,而是从各个方面角度你能理解到他所说的了。批判精神的建立不是让你人云亦云,而是在表达你的思考,双方即使有争论那也是在表达,你在思考促使你在不断的成长。 正义从未离开,我们还是需要去追求,它只是在某一天姗姗来迟。 《公正》观后感(八):希望justice是我的思辨启蒙 1⃣️思辨启蒙restless reasoning 怎么看待,看似正确的东西。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讲故事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一次次质疑,不关乎结果,而是思考的过程。 2⃣️转角遇见GRE单词 utilitarianism, liberalism, egalitarianism 知道了他们背后的含义、历史变迁,不同人怎么看待。 自从开始背GRE单词,接触到GRE阅读,我在陈丹青的《局部》纪录片,还有《公正课》,都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词。GRE单词原来包容了文史哲艺术科学这么多浩如烟海的智慧,让我们没有距离感。 3⃣️是时候,学这个独立思考的工具 没有结论,没有绝对真理,而是不停的质疑、分析、思辨。与填鸭式教育相比,思辨式的上课,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想起来本科在牛津大学的暑期项目,理科生的我完全不适应老师上课不断提问,再由学生的回答组织上课内容的形式,但很感激这段经历。 OS:第六节课在学生座位中,惊现一只蜘蛛侠!太可爱了哈哈哈 《公正》观后感(九):小抄 consequentialist(consequences of an action)→功利主义,边沁(快乐与痛苦的最大效用)最多数人最大的快乐 怀疑主义的逃避方式:放弃思考。不可解决也不可回避,"人们探索过程的暂歇之地" 自由主义-诺齐克,最初占有平等、转换自由,反对家长式、道德式立法与再分配。 约翰洛克,私有财产在政府之前,自然法。多数人同意的合法性意义,同意在合法性的普遍意义,同意不等同于自由(胁迫与欺骗)。 无法估值与公开利用的东西。 categorical(certain duties and rights)→绝对主义,康德 人的价值源于理性存在的生命。人不是屈从于欲望与冲动的奴隶。遵循自我的法则而非自然法则。自律而非他律,目的而非手段。道德价值取决于动机而非效果。人类普遍拥有的理性,"纯粹实践理性"。 出于义务与出于兴趣,自律他律(道德观与自由观的统一),假言律令(工具理性)与绝对律令(无条件)。绝对律令:三法则1.遵循可以普遍化的行事准则。(分辨是否将个人特殊需求置于他人之上,是否是自私的)2.人的存在就是目的就有价值。(人与物的区别,人不是手段 ,理性的生命拥有绝对的价值,待人不可视为工具、手段)3. 公正法则的缔约是理性的产物。无知之幕缔造公平(博弈的条件不存在了)。协议的事实不足以证明条款的公平性。 《公正》观后感(十):公正课笔记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的一个漏洞是,人的快乐是分等级的。《公正课》上教授让学生区分,到底是更喜欢《辛普森》还是莎士比亚,结果大部分人都更喜欢辛普森,不过心里却仍然认为莎士比亚更高级。这种高级的快乐带来内心的平和感,与爽是不同的。 功利主义固然不对,可是道德就真的有意义了吗?按照《自私的基因》中说的,利他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就是人们向利他发展的原因。不过利他也有一个缺陷,会使得坏人得逞,所以人也有筛选出坏人的意愿。道德就包含了这两个部份,一种是温和的仁与残忍的义。可义会有错杀,自以为正义可能会错杀好人。 康德认为道德最重要,可是道德是否成立,还是要看自然的选择,人之所以会产生道德感,恰恰是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道德能带来利益。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道德并不高尚,也不过是人类的繁衍手段。 自由 康德所说的自由观乍一听很奇怪,但实际上用宗教的内容很好理解。 原来是这样啊~ 其实杀一救百和极度走上十字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感,杀一救百的关键是在于无辜,而耶稣的关键毫无理由的赴死,前者是善,后者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