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微博,引发20多万网友的情绪共振。——Psy525.cn 工作怎么样、对象找到没、工资拿多少、房子买在哪……对于在外打拼的"漂一族"而言,亲朋好友的诸多"拷问",勾起了许多人久埋心底的焦虑,被视为"比春运更难熬过的年关"。从"拷问症候群"到"过年恐归族",铭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春节"烙印,在社会心态的沉浮中,正被重新诠释。 每个异乡客就如同鸟儿,旁人只看到它飞得有多高,只有家人才关心它飞得有多累。无论身在何方,春节正是倦鸟归巢时,所有路引都标注同一个"家"字。回家吧,以亲情的名义。家,会以最大的包容,滋润你蒙尘的心灵、消解一年的疲累,积蓄重新出发的动力。家,就是你永远的大本营。 在这条通往团圆的归途上,任何压力、面子、纠结都是浮云,惟有亲情恒久留存。请牢记,哪怕舟车劳顿,哪怕身无长物,你的亲人就在家的方向,等你、盼你,这就是过年回家的全部意义。 过年回家屡遭组团"拷问",20多万网友吐槽"压力山大" 这几天,一条"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的配图微博走红网络。"不认识我了吗?小时候还抱过你呢!"这句开场白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据统计,这条微博吸引了20多万网友参与讨论、4万多个转发。 "这简直就是我去年过年的情况实录啊!"李尚绅颇为感慨。他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女朋友,每每回家过年就成为"众矢之的"。这些善意的关心,让他有点不堪重负。"最怕碰到亲戚朋友,他们的问题多多,实在是招架不住啊。" 李尚绅的吐槽,道出了许多"漂一族"的心声。对于这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横亘在春节归途的,不只是一票难求的拥挤春运,还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回家"拷问"。在"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中,罗列的发言主要围绕长辈对晚辈的婚恋、工作、生活等问题展开,并围绕不同的回答穿插了对应的后续提问。"都是长辈,不能不回答,一旦回答不合老人的意,就要面对各种唠叨。"家在通辽的白领小闫,经常被这些"拷问"弄得"很抓狂"。 春节拷问的"压力山大",甚至让不少年轻人干脆当起"恐归族",在异乡独守孤独,只愿寻求一份清静和放松。"大家从心理上想回家,但又面临着现实的压力,认为自己需要对家乡和父母有所交代。如果混得不好,过年往往有‘无颜过江东’之感。"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涛甫说。 长辈惯以"老例"指导小辈,抚平代沟,莫将关心当压力 在教育咨询机构工作的万颖,虽然因为没交男友年年被唠叨,但依然能从容回答长辈的问题。"唠叨也是种善意的关心嘛,很多长辈只是想找个话题,平时见不到面,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跟我们聊什么。" "这背后折射出两代人的观念差异,老一辈人对年轻人的想象是按部就班的,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路径成家立业,而年轻人却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如此解读。 而这种代际差异,在过年回家的时间段里,往往集中爆发。比如恋爱问题,就常常成为亲朋好友围攻的靶心。"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形成许多习俗,比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现代社会对婚姻的附加值期待在增长,就不那么容易实现了。"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 "对长辈来说,关心下一代的方式就是问候生活和工作,这和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不太相符。"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婚恋、薪酬等情况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意被过多追问。 还有专家认为,长辈的关心方式除了问候,往往还带着一种指导情绪,试图以自身经历给予年轻人建议或"过来人的经验"。这在资讯繁荣时期已经"落伍",长辈应该真正将年轻人当成年人来对待,少一些硬性指导,多一些侧面建议。 "要化解这些冲突,我认为年轻人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马广海认为,让年轻人换位理解老一辈的观念总是比让老一代人去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