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如何理解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精髓之处,进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建构主义;教学法;应用探讨
  一、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即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皮亚杰认为,是所生存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儿童自己的意识使然,才促成了儿童对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充分认识和了解。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应于具体环境,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是吸收还是改变的过程,也就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便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地领略表面皮毛的知识,更应该获得对课堂内容意义层次的了解。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严重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大多数老师习惯老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自己占据整整一节课,一点不给学生机会自主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天在厌烦厌倦甚至厌恶中昏昏沉沉地学习,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深思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严重打消了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而且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一些老师不注重实际学习效果,单纯追求升学率,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根本没有考虑学生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也谈不上开拓视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本来很生动的语文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一径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三、建构主义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实践方法
  1、创设想象空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性思维。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能够给语文教学带来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作用之下,学生能够形象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把那些单纯的文字化成具体的画面来深入理解,体悟,领会,从而获得无限的趣味。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只是枯燥乏味地简单背诵,就没有趣味的产生,也无法进一步参与到作者所创设的特别情境中以及其所营造的深层次的蕴涵里。这样的语文教学显然与真正的语文教学原则背道而驰。一定要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中,在课文内容所提示的特有的情境中流连,体会,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崭新印象,从而更鲜明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历练。
  2、架设沟通桥梁,营造宽松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法能够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桥梁。这是提供给师生的一个有益机会,双方可以藉此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这个时段里,知识的摄入与情感的滋生,同促共进,彼此助益,成为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引导得法,学生会在这个过程里意识到老师的一片苦心,也能充分激发自主性,深入到课文所有的情境中,以及特有的情感氛围中。以致潜移默化,得到升华。进而也就会进入愉快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激情。情感的植入,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里最大化地予以实现,无疑,就成功了一大半。惟其如此,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想素养培养才能同步进行,语文教学任务才能完美完成。如,我们在讲授《我与地坛》一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我们既可让学生意识到课文里那令人动容的母子之间的深切情感,又可以领略到作者面对生存困境以及诸多普通人时,生发的对生命的无限联想;而针对《背影》一文,则可以在教学中既渗透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也可以突破这一点,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可以做到的有很多,根本无以穷尽,做老师的,理当尽力引导,给学生丰盈富足的互动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语文这门功课的无穷魅力。
  3、丰富学习内容,尝试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能够丰富其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个性化。不可否认,语文课本里收录的文章皆是文学长河中的上乘之作,不过,倘若将视野无限放大,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篇章,也不过是广阔世界的几粒微尘罢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关键不在于授之以鱼,而在于授之以渔,即让学生以前辈的既有经验为基础,大胆创新,以达到更上一层楼之目的。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有案例为证,譬如在讲解《石钟山记》一文时,有个同学直言对文中的"而笑李渤之陋"不敢苟同。这个学生按照原文注解以及生活常识展开了大胆的猜测,他提出或许是因为石钟山独特的外貌特征,李渤才会在敲击石头时听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如此一来,李渤看似荒唐的行为也便有了一定的可信度。所以说,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不管是不是站得住脚,应该予以及时的鼓励,作正确引导,切不可无视甚至取笑、打击。
  综上所述,把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学、动脑筋学、运用自己的智慧科学地去学,是重要的。这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精髓之处、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采用该种教学方法,要记住以下几点,一定要善于發掘学生的这种自觉性,保持始终如一的课堂活力。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力四射的情境中,汲取语文营养,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明确的,即充当一个中间人,做好学生与课堂学习的沟通桥梁,还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造设民主的学习环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领会到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精髓,才能真正意义上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法来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进而为探索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提供可借鉴性意义。
网站目录投稿:听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