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传达旨意时,有时候不会直接说明意图,而是让下面的人去猜。例如乾隆有一次批阅一封紧急奏折,他只对前方战线回了四个字"埋根首进",这让大家都一头雾水,埋根首进到底是为什么意思呢?赵翼带着这四个字跑去问纪晓岚,但纪晓岚无法解读。后来他又去请教乾隆的老师朱轼,这才明白皇帝究竟想表达什么。想知道答案的朋友就赶快来看看这段历史故事吧。 我们用十万火急来形容战争的紧张程度,一点也不为过。将士在前方一线厮杀,皇帝的指令和决策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个参战人员手中,尤为重要。可是你知道吗?在清朝乾隆年间,有次战事正处胶着状态,军情汇报到皇帝那里,皇帝只批示了"埋根首进"四字,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又不敢问。那"埋根首进"到底什么意思呢? 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富有传奇的一生,都让人津津乐道。他至少占了两个历代皇帝之最,第一,年寿最高,第二,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最长,达到六十三年零四个月。然而,掌控没有监管的最高权力时间久了的人,难免会有点虚荣心、自信心爆棚。这由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即可见一斑。 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这其实是虚荣心作祟的一种体现。那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自诩为"十全老人"呢?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十全武功","大小金川之役"是指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期,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此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后清军多次出兵血战,于1776年最终取得大小金川战役的胜利。 但史学家却认为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人口仅有数万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平定大小金川之战,打的如此艰难、花费巨大、这与乾隆帝的爱慕虚荣和穷兵黩武不无关系。据说在大小金川之役处于胶着状态时,有一次军机章京赵翼来一份来自前线的奏折,请求皇帝指示下一步战略部署。乾隆看后批了四个字"埋根首进"。赵翼却愣住了,"埋根首进"是啥意思?但又不敢问。最后赵翼想到了知识渊博的纪晓岚,可是纪晓岚居然也搞不明白,他让赵翼去问乾隆皇帝的老师朱轼。 赵翼又跑去找朱轼,都说知子莫若父,灵犀数师徒。朱轼一见这四个字,就知道出自他给乾隆皇帝讲过的《后汉书·马融传》: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的典故。 这里埋根行首的大意是说,作战时坚守不退,就像是把根埋进土里一样,要动也是前方军队向敌方阵营推进。结合《后汉书·马融传》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乾隆批示的"埋根首进"的意思即为:扎死营,打硬仗,奋勇杀敌,一役成功。 赵翼明白了圣意,赶紧安排将旨意火速传达到前线。可是要知道,赵翼找纪晓岚、再去找朱轼,这中间肯定要花费不少时间,都说兵贵神速,乾隆帝如果直接批示"稳扎稳打,继续进军"不是更简单明了吗?可他偏偏要引用古书古典,让人费心猜测,绝对有读书多,乱显摆的嫌疑。你们说呢? 文/燕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