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经济下高职学生上网现状与应对策略


  王永春 陈磊
  摘 要:病理性上网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障碍。调查表明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受挫和职业规划目标缺失已成为高职高专学生病理性上网问题三大成因。本文针对这三大成因提出了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专业企业认知教育和校企合作树立清晰职业目标等三条针对性强的解决问题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病理性上网;策略
  一、"病理性上网"的涵义
  病理性上网,是对网络成瘾的新称呼。病理性上网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五个范畴。
  学生病理性上网(网络成瘾)主要有三个心理成因。一是好奇心理: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课堂外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智能手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便利性的上网渠道。二是补偿心理: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补偿现实与理想之间偏差的身心落差需要。三是逃避心理: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业、同伴交际等领域受到挫折,产生程度不一的神经性抑郁等心理压力症状,为转移压力而进入网络世界以逃避现实,获得认同感。
  二、高职高专学生病理性上网现状及问题
  为更有针对性的提出高职高专学生病理性上网问题解决方案,本文选取马鞍山市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按人数比例分专业抽取样本对象进行调查,并对回收问卷甄选典型对象进行个案深度访谈研究。本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6%。针对"病理性上网类型与开始时间"、"病理性上网习惯养成成因"、"大学期间病理性上网理由"等三个主要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分析结果如下:
  (一)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过早接触易上瘾网络载体
  问卷统计表明,多达86%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自农村及中小城镇个体户家庭。这些孩子的父母或者由于忙于出外打工或者忙于做小生意,投入在孩子学习陪伴与引导上的时间十分有限。74%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去过网吧上网,84%的同学在初中阶段便拥有智能手机,98.5%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擁有智能手机。在使用手机用途方面,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达到4小时以上,手机游戏、自媒体娱乐和社交软件占到手机使用时长的前三名。这三种使用方式由于均具备即时满足的特征,容易让人上瘾,进而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受挫助推学生养成病理性上网习惯
  大多数高职高专生源来自农村与中小城镇,94%学生就读的是当地非重点中小学。针对"中学阶段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的问题调查时,只有6%的同学填写的是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而针对"中学阶段最有受挫感的事情"的问题调查时,多达64%的同学提到学习上的受挫感。问及学习受挫后如何应对时,91%的同学选择采用玩手机及找人一起去玩来打发时间。通过对典型样板同学进行深度访谈调查,不少同学陷入"成绩受挫→玩手机→成绩更差→更玩手机→····" 的恶性循环不能自拔,直至在诸如数学等学科上放弃学习。
  (三)职业规划目标缺失助推学生病理性上网理由
  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最缺的是一个清晰且客观的职业规划,导致学生就业盲目,对工作缺乏足够兴趣与耐心,总是频繁跳槽,难以有计划长期培养。问卷调查表明,仅有14%的学生有清晰且客观的职业规划。54%的学生仅有空泛的职业目标诸如"找个好工作"等。职业规划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法明确大学阶段该学什么,该做什么准备。"迷茫"、"困惑"、"无聊"等负面情绪不断侵袭学生的大脑,进而导致诸多学生采用上网玩手机的方式打发无聊时间。
  三、高职高专学生病理性上网应对对策
  (一)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养成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的大都是非智力密集型岗位,即包含一定知识技能要求的劳动密集型岗位。这些岗位对学生知识的要求是够用即可,对技能的要求也是一般行业通用技能,但对学生的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这些行业通用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学生高考成绩关系不大,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理论讲解结合拓展团队建设拓展训练等实践方式进行培养。高职高专各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理论结合实践针对性训练,并反复强化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进而逐渐替代病理性上网习惯。
  (二)加强专业、企业认知教育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是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并在情境中学习,即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因此,尽早对高职高专学生加强专业企业认知教育,采用到合作企业参观、引进合作企业课程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其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进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成就感,逐步替代病理性上网所获得的短暂性虚拟成就感。
  (三)校企合作树立清晰职业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目的性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或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确定各专业毕业生明确可达的特定毕业生就业发展岗位。让学生从中选择自身明确的职业发展岗位目标,并在校企双导师共同协助下一步步把职业发展目标实现出来,从而大大提高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目的性。进而能够从根源上剔除学生病理性上网生存土壤。
  参考文献:
  [1]阚雅玲.职业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
  [2]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0-11.
  作者简介:
  王永春,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网站目录投稿:曼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