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与构建方式探讨


  目前,我国制造业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部分产品不能满足日益精细化和层次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流的产业技术工人。进入本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技工院校激烈的生源竞争并没有导致其良性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虽然在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上获得了规模的扩张,但育人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令人担忧。尽管大部分学生抱着学到一技之长的目的来学习,但调研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掌握了有用的知识和实用的技术。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将来就业的问题"有些担忧"或者"十分担忧"。技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是中考的失败者,没有考上高中今后上不了大学,人生没有前途,读技校无非就是混时间,毕业不会有满意的工作。
  一、弘扬"工匠精神"的迫切性
  进入技工院校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服务于生产一线而进行努力。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不仅是技校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而且是其健康成长历程的关键。技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招生分数较低、对自身定位以及认知错误等原因,客观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等现象普遍,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专业发展以及将来就业的自信心,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遗憾的是,这些年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
  笔者对本校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仅有不到20%的人愿意当工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乐观。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现实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之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因此客观现实迫切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对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其"工匠精神",重塑学生的信心,转变他们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树立一种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使其健康成长并掌握专业技能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成为国家现在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的教师亟须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二、"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说起工匠精神,就不能不提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的我国现代工业者那些灵巧而智慧的手:他们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大国工匠们"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职业。当今"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十个字:敬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其具体含义指:不仅仅把工作当作挣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素养,盯住一个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产品体验。这些职业素养也正是当今技工院校学生最欠缺的。
  三、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构建
  技校德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匠精神"渗透与构建。
  一年级是适应阶段,要对新生进行导向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敬业精神即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想和目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源泉。当然目标的确立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学习规律并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与此同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深入持久地去学习。对于技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压力相比初中阶段大大减轻,空闲时间也比较充裕,因此,学习积极性对于促进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它成为学生求知的动力。要调整好学生的心态,使其建立起信心并对自己正确定位。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每个学生都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教师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观现实,通过实现一个个短期目标来增强自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愉悦。
  二年级是充实阶段,要结合具体学科专业对学生进行定向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为将来成为能工巧匠打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专业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指导与适应,将以前的消极被动机械式的学习方法扭转为积极主动,改变他们"应试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既不可好高骛远,又不可触手可及。帮助他们掌握相关专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督促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反思。反思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不安现状、不断进取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发展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对自身专业专注的精神。
  三年级校外实习是冲刺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入职前的职业教育和培养其对产品不断追求完美、专注于产品质量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并确立就业目标,引导他们制订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减少从学生身份到社会参与者角色变化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和沟通,积极推进"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实践一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会学习、掌握技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熟悉,在熟悉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逐步养成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规范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这既是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有力保障,也是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取得良好发展的根基。要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长辈和老师傅虚心求教,尽快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把控以及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寻找自身与真正工匠的差距,拓展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不断追求产品品质完美,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同时,实践锻炼也能促进学生由理论学习向应用学习的转变,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因为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工种会随着社會发展、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强他们对新事物、新装备、新技能的接收能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没有一流的工匠,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每一个技校毕业生都应胸怀"工匠精神",使自己成为一名准工匠。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承载着"中国制造大国"向"中国制造强国"转变的梦想。奋战在职教一线的教师应该携起手来,为实现中国制造的强国梦而不懈努力并为之奋斗终身。 (作者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
网站目录投稿:问薇